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山大二院ICU:在绝望处创造希望

句子大全 2014-04-10 04:49:08
相关推荐

马承恩大学毕业后来到医院,开始在心脏内科工作,一干就是15年。2002年参加了为期两年的中国援助非洲的医疗队,在塞舌尔首都医院工作一年后,调到了该院重症监护室工作。

“住到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病情往往既危重又复杂,抢救时要争分夺秒,需要医生果断正确的抢救;抢救成功后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系统的、有预见性的观察、判断,这考验着医生是否具备丰富、全面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这是一份对医生要求极高的工作,同时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但抢救成功后的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比在普通病房要强烈的多。”他说。如果把医生比做军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就是特战队员,最苦最累,但技能全面、英勇善战,最具挑战性。正因为如此,在塞舌尔这一年的重症工作经历,使马承恩慢慢喜欢上了重症医学。回国后恰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要成立重症医学科,他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科主任竞聘。到现在,他从事重症医学已经十几年,经历了多少不眠之夜,抢救了多少危重病人,已无法统计更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自己没有辜负竞聘科主任时的初心——为医院的发展、为病人的健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选择了重症医学,就是选择了付出和责任。

2

活到老学到老

全备武装随时“冲锋上阵”

综合理论知识丰富、精通多学科业务和操作能力强是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一大特点。由于危重病人的病情往往会涉及到多个医学领域,病情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每位医生都是精通各个医疗专科的多面手,每名护士都是能以一当十的护理精英。

俗话说,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医生。“一个医生要做到真正的负责任,就会自觉的去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否则,绝不能算为一个好医生。”马承恩说。

学医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社会在发展,医学在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医学技术,才能跟得上发展。在他看来,一个医生最重要的就是把基础知识扎稳打牢。现在,虽然他已经有了三十年的从医经验,但他依然在做着“温故而知新”的功课。他的床头上总是放着两本危重病医学书,每晚睡觉前就翻看几页。按他的意思来说,作为一个重症科的医生,就是全备武装好自己,随时“冲锋上阵”。

铁链的坚固程度,往往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马承恩的医术确实无话可说,但毕竟对于一个在抢救生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科室来说,团队的力量至关重要,当一个低水平的医生自己值班时,病人的救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想方设法提高团队的整体医术水平,也是他一直非常重视的事情。

他会和大家一起参加重要会议,因为会议上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对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是很有建设性意义的;为培养医护人员的医护能力,他严抓每天的必备功课——查房。“查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时机。每次查完房,我都会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问医护人员一些问题,知道的,通过提问能加深印象;不知道的,他们就会赶紧查资料,这样能培养大家养成一种勤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马承恩解释说。

有付出就有回报。重症医学科自建科以来,科室氛围日益和谐,医护人员的整体经验、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年来无一差错事故、无一医疗纠纷发生,年年获得医院危重病抢救成功奖。

3

不熄灭的明灯

“不回家”成了久而久之的习惯

医德、仁心都是一个良医悬壶济世的必备品性,是始终都不可熄灭的指路明灯。

从身边抓起,将人文管理渗透到医疗护理服务的细枝末节。马承恩要求科室的医护人员做到“医护患关系零距离,医护质量零差错,医护技术零缺陷,医护服务零投诉”。他经常告诫自己科室的医护人员,千万不要以为有了高超的医术,就可以不重视服务管理。医为仁人之术,必须有仁人之心,高超的技术和仁人之心,二者缺一不可。

马承恩接手过一个病例,是来自济阳的一位老大爷。当时,老人患有很严重的肺感染,病情不容乐观,而老人的儿子似乎对父亲的治疗放弃了希望,要求放弃抢救转到普通病房自己能陪伴老人,但由于病情太重,没有科室能接受,为此家属对在场医生的态度非常恶劣。马承恩并没有责怪他,说他能理解小伙子当时那种焦躁和绝望的心理。于是,他一边组织医护人员继续抢救,一边心平气和地对小伙子进行劝解。经过不懈的沟通解释,病人家属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由此看来,挽救下那颗垂危生命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还有那急病人所急的良苦用心。

“家”,往往是人们心底最柔软的温暖。可对马承恩来说,“不回家”似乎成为了一种久而久 之的习惯。“治病是非常需要时机的,机不可失,对危重病人来说,一分钟都关乎其生死存亡,若是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和努力,也很可能晚了。”原来,这就是答案。

“我们主任从来都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只有把病人都处理好了才是下班时间。”这是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对马承恩的印象评价。有时候,他刚掏出来家门的钥匙或者刚进了屋凳子还没坐热,一个电话打来,就二话不说立马赶回病房。危重病人的病情就是命令,容不得有任何的时间拖延。

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林巧稚曾经说过一句话:“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救治危重病人,都是我的职责。”这句话用在马承恩身上,再恰当不过。

专家名片

马承恩,现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急重症医学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现兼任山东省医师协会危重病分会副主委、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危重病分会副主委、山东省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业组成员、山东省医学会危重病分会委员、华东地区危重急救医学专业协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通讯编委、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等职。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医务工作者”、“山东省“两好一满意”示范标兵”并荣立二等功、“全省卫生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服务标兵”、山东省“十佳医师”、济南市天桥区“天桥才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首届“荷花杯”十佳医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该篇报道刊登在《济南日报》6月16日A8版

齐鲁健康为您提供最有特色、最新鲜的健康信息;

齐鲁健康将为您提供最官方、最权威的政策解读。

记者 李雪梅 编辑 于丽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