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这乐章 献给每一个专注当下也追逐远方的你

句子大全 2014-03-29 09:57:42
相关推荐

人们总说“爱笑的女生,运气不会太差”。爱笑的女生说,“专注的男生,最有魅力”。

每一个专注当下的man,怀抱着远方的梦想,为之奔跑、奋斗,他们为追求极致与完美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他们的每一件“出品”都获得女生们的欢呼,殊不知,背后的汗水与付出,磨练中成就的日渐强大,都是魅力的因子。

在,也有如此一个专注当下也追逐远方的man,今天我们来听听ta的故事。

2016年3月8日,位于市南沙区的接受了一项十分严苛的考核。从日本远道而来的总部专家,对进行了“全球出货品质监查”——一项严苛到被频频称作“鸡蛋里挑骨头”的考核。 经过了各项指标严格的监查,20天后,一则好消息传遍了南沙,整个都为之欢呼!原来,两条生产线均获得“零缺陷率”的评价,成为全球体系中唯一一家全部生产线获此殊荣的事业体!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零缺陷率”的荣耀也并非一蹴而就。在2012年至2014年的三年时间里,每一年都至少有一条生产线获得“零缺陷率”的评价。对于“零缺陷率”佳绩的保持,有业内专家指出,这佳绩背后是在每一个细节上始终贯彻的“顾客第一、品质第一”的信念以及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和员工性格之间,从来都不是单向“主动输出”与“被动吸收”,而应是双向的、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造车育人”的使员工们形成了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而员工们在工作中对细节的重视、对品质的追求、对改善所付出的努力,最终又促成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的提升。从“诲人不倦”的培训中心,到“勤恳敬业”的车体车间工人,他们的故事无不印证着这一观点。

第一乐章 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曲

时光回溯到2004年,戚镇銮加入当时成立不久的,不但很快挑起了总装车间组长的重担,还成为技能培训中心的兼职讲师。经过总装车间两年半的历练,并通过了总部的培训之后,戚镇銮正式成为技能培训中心的专职讲师。

在技能培训中心,和戚镇銮的经历类似的,还有30名专职讲师。他们跟戚镇銮一样,不仅具备丰富的生产经验,对“自工序完结”、“精益化生产方式”等的品质保证体系内容更是了然于胸。

从“造车育人”出发,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每一位入职生产岗位的技能员,不仅要在技能培训中心接受长达2~3周的基础培训,而且在其到岗后,还会接受针对其所在的生产部门的岗位培训。“每年技能培训中心要负责大概1000名新入职员工的基础培训,其中70%是将要进入生产岗位的一线技能员”,戚镇銮说。

“为新员工进行基础培训的时间要比大多数车企长”,戚镇銮介绍说,他们不仅要让新员工迅速了解工作的各项关键点,对工作流程倒背如流,更要让这些初涉社会的“雏鸟”理解并接受生产方式。戚镇銮觉得,自己和同事们负责的基础培训,实际上是保障产品品质的“第一道防线”。

作为车体车间的一线员工,黎勇每天都要保证车辆前门与后门相差不超过0.7毫米,而他只用4秒种来检查间隙和段差。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如此高精度的工作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经过技能培训中心的系统培训,且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黎勇也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目视、手摸,都是为了保证产品的精准度”。

对这些技能如数家珍的,还有黎勇的同事们。在入职后的反复培训中,他们对专业知识早已了然于心,更通过在工作中的实操经验,观察、摸索、总结、探讨,现在他们都能运用各种感官进行精准判断,把好了品质保证的关卡。

除了为每位新员工打下坚实基础的基础培训,人才培养机制的另一大特点是对不同岗位员工的“因材施教”。技能培训中心还负责为现有的员工进行再次培训。从班组长到系长乃至科长,技能培训中心都会根据其岗位特点制订不同的培训内容。

第二乐章 “零缺陷率”圆舞曲

在实现“零缺陷率”的征途中,自工序完结模式和安东系统被认为是得以最终胜出的法宝。作为精益化生产方式的绝佳代表,自工序完结要求每个工位都做到“不生产不良品”、“不让不良品流向下一道工序”。这不仅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品质保障体系,同时也对的每一位员工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2009年,刚开始全面推广自工序完结活动时,工人们还需要用马克笔在自己完成工序时做上标记。“有时虽然手里拿着马克笔,但是手到眼没到,就会出现遗漏”,黎勇严肃地说:“经过前辈和班长的多次指导,我才真正意识到,只有眼到、手到、心到,才算是真正的自工序完结,才不会有不良产品流向下一道工序。”

基于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在的每个生产岗位都会制定出一份详尽的“要领手册”,将生产工作内容逐一分解量化、对具体标准更加明晰化。翻看“要领手册”不难,生产操作标准甚至细化到了“每次拿几颗螺丝最合适”或“扣动螺丝枪用哪个手指最轻松”……在这些表面看似“教条”的条款背后,其实蕴含着的员工在无数次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除此之外,黎勇和他的同事还会告诉你,培训期间所习得的工作方式不仅使返工率大大降低,同时也有利于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如果将一线生产技能员比作维持精益化生产运转的一个个“齿轮”,那么以班组长为代表的一线管理者就是“润滑油”,独具一格的“安东系统”则是“保险丝”。在这套系统中,当生产线上任何一名工人不良品、或是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异常情况时,均可拉动自己身边的即时叫停工具——安东拉绳,收到信号的班组长则需要立刻前往,并迅速解决标准作业中的种种异常情况,使得生产流程始终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快速推进。

一旦不良品或其他异常情况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整个生产线都会停线检查。“公司赋予每位员工停止生产线的权利。这意味着,只要一不良品,都可以拉动安东拉绳。”,谈到这套其它工厂罕有的安东系统时,戚镇銮不无骄傲地表示,它既是产品“零缺陷率”的保障机制,也是对所有一线员工的信赖和嘱托。

面对如此信任,黎勇无数次地提醒自己必须确保在负责生产的环节中不流出不良品。“有一次班长告诉我们,我们工厂每个月生产好几万台车,即便万分之一的不良率也是很低的。但这台问题车一旦到了顾客手中,对他来说问题就成了100%。”黎勇坚定地表示:“对顾客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这是我们工作时的心态。按照自工序完结意识要求,下一道工序就是我的顾客。绝不能因为我们自己工作没做好而影响了顾客的安全和公司的声誉。”

对自工序完结对生产效率的意义,黎勇的同事陈柏添同样感触良多。在2013年加入之前,陈柏添曾在其它工厂工作。“虽然那边也有类似自工序完结这种概念,但却没有像实施得这么彻底”,在陈柏添看来,每个人只要多花一些时间进行自工序检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最后才,不得不送去返修”的发生几率。

在所有人心中成功树立起自工序完结的意识后,精益化生产方式的贯彻落实也就变得水到渠成。拥有了一支能够实现“零缺陷率”的强大团队,正是对其坚持“造车育人”的最具有说服力的佐证。

第三乐章 匠心铸造品质协奏曲

身为第一批员工,戚镇銮对“造车育人”,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创立伊始公司就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只有过硬的人才队伍才能迅速形成战斗力” ,他带着肯定的语气告诉我们。

无论是对一线员工的悉心培养,还是对工人匠心的绝对信任,抑或是不断优化的待遇水平和工作环境,都在表明一个观点:在他的世界里,人才是造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在行业中,许多观点都已习惯性地建立在设备的先进程度、投入成本多寡等指标之上来衡量品质优劣,这难免会忽略了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人对产品品质提升所创造的价值。在如今这个机器设备趋于同质化的时代环境下,所秉持的“造车育人”不仅十分必要,并且将大有可为。

不久前,举国热议“工匠精神”,不少人开始反思,浮躁的社会风气、缺乏耐心的工作态度究竟该如何祛除。“真正的工匠是将手头的工作当作自己的荣耀”,为培养出数万名员工的戚镇銮对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工匠”有着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总体来说,新一代年轻人的综合素质比我们过去要高得多。他们需要的,只是一套像‘自工序完结’一样的好习惯”。

作为奉行“品质第一”的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员,黎勇和他的同事们对“工匠精神”无疑有着更为直接的体会。“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和公司的一样,就是精益求精,以顾客为中心”,在操作时间精确到秒的生产车间,黎勇时时刻刻都用双手践行着这些。

“工匠精神就是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保持专注。我做安装就要做到万无一失,因为后一道工序是我的顾客,我的顾客满意我才会满意。而且,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给班长、组长带来麻烦,我心里会很愧疚”,正是千万个像黎勇这样朴素却真诚的“工匠之心”,造就了工厂“零缺陷率”的殊荣。

“造车育人”,永不落幕的最强音

如果将生产线“零缺陷率”的佳绩比作一首自信激昂的交响乐,那么“造车育人”无疑是其中最能唤醒内心深处的一章。这套人才培养体系就像在舞台中翻飞的指挥棒,全厂员工则是“品质第一”乐谱中的美妙音符。在培养体系的指挥下,企业与员工合力奏响华丽的乐章,这美妙的旋律在顾客心中久久回荡。黎勇坦言,在工作之后,最大的收获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思想与价值观的转变。他期待自己有一天带着家人前来参观,在自己工作了8年之久的车间,让宝贝女儿亲眼见证老爸和叔叔们是如何通过严谨、专注的工作,实现“零缺陷率”的。“我相信孩子在这里感受到的精益求精、持续改善的精神,也将是她受用一生的财富。”黎勇笑着告诉我们。

在车间稍作观察便不难,“造车育人”这一思想精髓渗入每个人的心里、每辆车的部件中以及生产的每个细节之中,这也正是的独到之处。事实上,如此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为持续的品质提升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原动力”,也为中国产业乃至全社会培养了难得的人才。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全部生产线“零缺陷率”不仅是对品质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其“造车育人”的认可。人们有理由相信,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投入是明智的、值得的,就像戚镇銮和黎勇所说的那样,“对品质的追求要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作者:许亚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