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解读经典 《老人与海》

句子大全 2014-03-29 23:20:36
相关推荐

#电影遇见书#

孤独年迈的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不舍不弃,只身驾船赶赴人迹罕至的墨西哥海湾,终于在第五天钓上一条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

经过两昼夜的殊死捕斗,筋疲力尽的圣地亚哥最终降服了这条前所未见的大鱼,并把它绑在了小船的侧舷上。

夜色降临,遍体鳞伤的圣地亚哥满怀喜悦地返航,却没料到,看似平静的海面上,一大群饿疯了的鲨鱼正循着血腥味尾随而来。

已经筋疲力尽的圣地亚哥公然竭尽全力与鲨鱼搏斗,但那条大鱼仍旧被成群的整鱼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

最后,圣地亚哥把这副巨大的骨架拖回了岸边。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负盛名的文学作品,曾两次被改编成电影。对很多人来说,1958年美国版的改编更忠实于原著的情节,堪称经典。

但是对我来说,这个版本的失败之处正在于此,因此我反而更加欣赏1990年的英国版。

这部改编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主人公放在一种更加明显的社会关系之中。小男孩玛诺林、酒店老板、作家夫妇、老人的女儿等角色,在影片中与老人的互动,将原本相对单调的人与自然及命运的关系,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层面,尤其是影片中对老人和男孩友谊的突出表现,是改编中的一大亮点。

整部作品,其实是在围绕着老人圣地亚哥与周围的人的关系来展开的。在影片中,圣地亚哥看似孤独的在与自然和命运抗争,但其实他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离不开其他个体对他的支持与理解。

影片的开头,首先展现了老人多日出海一无所获的境况,以及周围人对他的议论。在酒馆的一场戏中,一个黑人青年认为老人连续84天没有打到鱼,似乎是厄运缠身,甚至会给周围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并且直接对老人作出挑衅。其实他可能认为圣地亚哥是因为年老无能,才会打不到鱼。但是在接下来的掰手腕较量中,圣地亚哥却展现了老当益壮的一面,青年不得不以请大家喝酒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处境。但老人却因此被一对作家夫妇关注。而影片中的作家,无疑是以海明威作为原型的。而在老人与青年的对话中,提到一个影子人物迪马乔,这个棒球队员的处境与老人相似,都处于人生的低谷。迪马乔的名字和他的比赛,多次在老人和男孩的口中出现,不仅表现出这对忘年交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更体现出他们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与老人关系密切的,除了男孩,还有他的女儿和酒馆老板。圣地亚哥的女儿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什么非要住在简陋肮脏的小屋里,坚持以打渔为生。而不是随着她到首都哈瓦那去安享晚年。甚至对他说:“如果你死了,我会感到羞愧的。”但是老人却回答他说:“一个人以他的生存方式死了没什么好羞愧的。”老人的言下之意是,他之所以不想过每天看看报纸,听收音机的舒适生活,是因为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其实他女儿的想法一点都没有错,圣地亚哥的确已经老了,而84天都打不到鱼的状况,似乎表明就连老天都不想再让他继续过这种生活。但老人却坚信自己明天或后天就能打到大鱼。

打渔对于老人来说,不仅是为了生计和糊口,而是他毕生热爱的生活方式,是他人生在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他的人生意义所在。从他对女儿的答话中可以看出就是他因此而死,也死而无憾。

事业与工作是不同的,工作具有现实的性质,而事业有理想的性质。人通常为生计而工作,工作与功利性的报酬密切相关,是人们获取金钱和生存必需品的普遍途径,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而调整和更换的。而事业则不同,更具有超越现实,超越功利的理想属性。需要人们长久而持续的付出各种努力和代价,甚至有时需要人们付出生命。就像裴多菲在那首著名的《自由与爱情》中所写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都是终有一死的,如果说人有什么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那么恐怕唯有死亡了。

人都是要死的,区别只是死亡的时间和方式会不同而已。只有当一个人能真正认识到这点,他才能选择对自己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对于圣地亚哥来说,打渔便是他一生的事业。事业与工作是不同的,工作具有现实的性质,而事业有理想的性质。人通常为生计而工作,工作与功利性的报酬密切相关,是人们获取金钱和生存必需品的普遍途径,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而调整和更换的。而事业则不同,更具有超越现实,超越功利的理想属性。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种,我们通常称之为高等动物。而人与低等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人不仅像其他动物一样生存,而且寻求生存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发明了语言、文字、宗教、艺术、政治、经济等等,我们可以统称之为文化。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人类是有文化的动物。文化让人类在动物中脱离野蛮而变得文明,让人类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具有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意义。

影片中的圣地亚哥,将大渔作为一种超越生计,具有精神意义的生存方式。如果他想活得更舒适,他完全可以去到哈瓦那养老。如果他仅仅为了糊口,完全没必要紧追大马林鱼。如果他害怕危险,更无需与鲨鱼搏斗。无论是在与大马林鱼的较量,还是与鲨鱼的搏斗中,支持圣地亚哥不放弃的,都是一种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对他往昔美好日子的回忆。

在海上捕鱼的过程中,这样的回忆出现过三次。一次是他向小男孩讲述他们第一次出海时的经历,那次他们满载而归。一次是他在扳手腕比赛中,经过一天一夜的较量终于赢得了对手。一次是他在结婚的当天,站在海边的渔船旁对他的新婚妻子说,我向你发誓,只要我活着一天,便捕一天鱼。

过去的成就、往昔的辉煌、曾经的誓言,让圣地亚哥在海上漂泊三天三夜后,最终战胜了鲨鱼,带着大马林鱼的骨架回到了岸上。这时岸边早已站满了围观的人群。

在过去的三天里,那些关心他的人,早就翘首以盼他的归来。尽管圣地亚哥已经筋疲力尽,但是他却拒绝小男孩的帮助,步履蹒跚的拖着粗大的桅杆,摇摇晃晃的走向自己的小屋。虽然他只带着一副鱼骨架回来,却赢得了女儿的理解,众人的尊重。就连当初向他挑衅黑人青年,也对他心悦诚服,声称他的霉运结束了。而一直想知道老人出海最终结果的作家夫妇,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灿烂笑容。

在影片中,老人虽然看起来是孤身一人,过着出海捕鱼的生活。但是实际上,他与周围的人,与整个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小男孩时常与他为伴,酒馆老板暗中给予他各种帮助,女儿时常探望他,来海边度假的作家为他迟迟不肯离开。而他喜欢体育运动,对棒球手迪马乔非常关注。在影片结尾,当小男孩对他说迪马乔已经恢复状态时,他终于展开笑颜。圣地亚哥面对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无常,内心中满怀乐观和希望。这是他能在连续84天没有打到鱼之后,面对周围人们的不解,甚至是冷嘲热讽,依然能够坚持出海,并且与大马林鱼较劲、与鲨鱼搏斗,宁死也不放弃的动力来源。圣地亚哥热爱大海,尊重生命。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把这条鱼当成自己的兄弟了。”“不管怎样我爱它!”“抱歉鱼啊,我希望自己没钓到你。”

圣地亚哥身上现出的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源于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同样,他的精神和行为,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周围的人。在酒馆老板与作家的对话中,老板问作家为什么对圣地亚哥如此感兴趣。作家回答说,他从老人的坚持不懈中看到了生命的尊严。因此他不顾妻子的质疑,一定要等待老人出海归来。“我现在不能走,这里有事发生,我要搞清情况,搞不清楚,我会迷失自我。”老人身上的这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被他自己概括为一句话“人可以被摧毁,但绝不会被打败。”能被摧毁的是肉体,不能打败的是精神。

人生短暂,生命无常,在沧海桑田的世事变幻中,如同白驹过隙。但是人类在生存繁衍中所积累的精神文化,却可以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影片中老人的经历,会通过作家的笔让更多的人知道。正如现实中海明威以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为原型,写出了《老人与海》这部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一样。老人在84天都没有打到鱼的情况下,费尽千辛万苦捕到大马林鱼,但却被鲨鱼几乎吃个净光。这仿佛是命运,对他开的一个荒诞而又残酷的玩笑。其实这不就是人类命运的真实写照吗?

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神人摩西,曾在诗歌中写道:“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人间乏不向悲剧的命运作出反抗的英雄。从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哈姆雷特,歌德诗剧中的浮士德,到海明威小说中的圣地亚哥,萨特戏剧中的俄瑞斯忒斯,加缪散文中的希绪弗斯。

他们身上都具有这种面对悲剧命运,勇敢抗争,决不放弃的崇高精神。德国大哲学家尼采曾将之称为“酒神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赋予了人类生存以尊严和意义。而这种精神,无疑来源于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对事业的坚守和追求。而《老人与海》这部电影,以非常形象化的方式,向我们充分展现了这一切。

2020年9月10日星期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