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留学申请中家长应该做点啥? ——少说话 多做饭

句子大全 2014-03-28 22:05:36
相关推荐

我相信很多家长会问:“什么是家长该做的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我的一些建议,不过这些建议仅适合我家孩子,或者说与我家孩子比较类似的吧。为什么要特别说明这一点呢?因为家长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对症下药。而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是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就截然不同。记得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主要内容是讲家长与孩子出现隔阂问题后如何解决的。当时主持人问一位家长:“你能用几个简单的词汇描述一下你的孩子吗?” 那位家长沉默良久,不能说出,现场观众一片愕然。试问:家长都不能脱口而出和你朝夕相处十几年的孩子的特点,你还能指望他能给孩子一些帮助吗?所以,家长需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去全方位的了解你的孩子,了解他的需求,了解他的困惑,听听他的心声。我和他妈妈就经常在爬山的时候分享我们各自看到的孩子的情况,孩子单独跟我和他妈妈说的话,我和他妈妈都会及时相互沟通。我们甚至利用一切跟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从侧面去了解孩子的动向,掌握他的情绪变化。这个过程是长期要坚持的,最好形成一个习惯。坦率的讲,我们对孩子的大学定位、期望就是在这不断的沟通、分享中一步一步形成的。

留学申请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繁琐的系统工程,涉及各种子任务的完成,时间管理,资源配置等等。既然是工程,那我们就要用工程实施方法去科学的对待——项目管理,把一件复杂的项目,不断分解成若干个时间清晰、目标明确且可以完成的子项目,这就是家长需要做的第二点:留学规划方案。很多家长说,这不是留学中介做的吗?没错,你可以让留学中介去做,但同时你也就放弃了与孩子密切沟通、让孩子充分认识到你的价值的机会,所以我选择自己完成这个工作,时间是在10年级的第一学期9-10月份,越早越好。完成这个工作,对我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我开始的时候也是瞎子摸象,一窍不通。但方法也很简单,找几家大的留学中介,以需要留学咨询的目的(开始确实也是这么想的)让机构提供一些留学规划的资料,我汲取各家中介所长,并结合孩子的目标、特点、能力,一份留学规划方案就出炉啦(见下表)。

其实说得简单,做起来只有自己清楚其中的苦处,这里就不过多表述了。但是,从过来人的角度看,当时这么做是完全必要的。首先,让我更加了解了留学的整个过程,哪里是重要的节点,哪里是需要避免的坑。其次是,在孩子眼里,我俨然成为了一个专家(自封的),增加了对我的信任,觉得我还是可以帮到他的。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规划中的每个时间节点、目标设置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有时我都觉得有些激进了,而他总是希望严格要求自己,说宜早不宜迟。这份规划方案表,伴随了我们整个申请的过程,从10年级一直到12年级,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目标是什么?开始时,我还经常的督促,惹得孩子很反感,每当这个时候, 我就又想起了“六字真言”——“少说话,多做饭”。相信孩子,相信他能做到。家长选择了相信孩子,不等于不去思考,不去准备,完全放手,而是要想得更超前,做得更多准备,等待有一天孩子充分的实践之后,主动找你寻求建议的那个时刻,那时你给他的建议,是你经过前期的思考、准备后的成熟的想法,孩子会认真去听,去想、去做的。那个时刻,是我最感到幸福的,因为,我给他的是他真正需要的“一顿盛餐”。

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申请当中有几项硬性指标:GPA,标化成绩(托福,SAT1、SAT2,AP),活动列表(包括学术论文等),在这些方面家长又可以做些什么呢?坦率的讲,我们帮不了什么,因为这些都属于孩子必须自己完成的,如果干涉太多,反而适得其反。但其实我发现,这几个方面反而是家长参与最多的,与孩子发生碰撞也是最多的方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几个指标太重要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最终的申请结果。孩子和家长都如临大敌一样,不敢轻视,更不敢轻易言败。各种压力、矛盾、问题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家长如何去做呢?我的建议是:首先在制定规划方案时,让孩子自己确定自己大学的目标,而不是家长希望孩子去的大学。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同层级的大学对应一个大概的成绩范围。比如孩子的目标是美国大学排名前10的大学,那你就可以告诉他,GPA年级前5%,托福115以上,SAT 1550以上,至少8门AP 5分......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激发孩子的热情,也是告诉孩子不要好高骛远,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可以量化衡量的目标。其次,家长要适当的过问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里很有技巧,弄不好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反抗。我经常是在孩子比较高兴的时候,比如刚刚在一次托福模考中取得了不错成绩的时候,我就问问他,学校的GAP情况。或者是在刚刚完成一次大考之后比较放松的时候,我就拿出当初他制定的计划,看看我们下一步应该去做什么了?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带他去一个轻松的环境,比如吃一顿饭,看场电影,在孩子比较放松时,问问他是否愿意跟家长分享,需要家长什么样的帮助?之后可以再问问孩子问题是否已经解决了?自己是怎么想开的?从中学到了什么?其实,孩子大部分遇到的不开心,自己是完全有能力处理掉的。另外,家长不要再给孩子在学习成绩上的任何压力,即使你对孩子有再多的不满意,你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那样孩子会承受来自家长和自己的双重压力。我参加过几次学生的分享会,有家长问:“申请季期间,学生最希望家长做什么?”学生答:“家长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虽然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孩子的心声,家长切记。最后,家长要非常清楚,每个孩子能力的着力点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各自的闪光点,家长需要去发现它,鼓励它,发扬光大它;不应该一味的在标化成绩上死缠烂打,因为美国大学申请,不仅仅看标化成绩,只要过了一个门槛(比如:115/1550≈排名前10;112/1520≈排名前10-20;110/1500≈排名20-30;105/1450≈排名前50)就可以了。我们都知道木桶原理,不要有短板为最好。总结家长应该帮孩子做的第三点:给孩子减压。

当时间来到11年级的第一学期末的时候,那时我们已经拿到了一些硬性指标的成绩,对孩子的成绩也有了一些基本的预估,马上面临就是留学中介的选择问题。首先是选还是不选的问题。我问了自己四个问题:1)我可以很好的管理孩子的情绪吗?不能!2)我知道如何写一篇PS吗?不知道!3)我现有的资源可完全替代一个专业的顾问吗?不能!4)你敢冒这个风险吗?不敢!答案很快做出,我们需要一个中介的帮助。下面就是如何去选择一个中介了,也就是我要谈的家长应该帮孩子做的第四点:找中介。

首先我认真听取了孩子对中介的要求及原因,比如1)中介的地点?北京,便于沟通;2)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最好是中国人,但也不拒绝老外,中国人更懂中国的国情,老外更懂美国的文化;3)是单一顾问负责制还是多顾问角色制?单一顾问,减少沟通成本;4)文书需要兜底吗?不需要,相信自己,接受挑战。5)顾问老师的毕业学校、专业?美国学校,文学或心理专业毕业,有亲身经历。6)大中介还是小的?顾问学生比例?小的,1:8以下,可以更加专注。以上是孩子的要求,我的额外要求:7)顾问的成功案例,不是机构;8)需要孩子直接与顾问沟通后,孩子要最终同意,因为今后是孩子与顾问直接沟通,不是我;9)顾问的从业年限6年以上且已经在本机构带过至少一届完整的申请季性。10)性价比。基于以上10点要求,我帮助孩子圈定了至少10家以上的中介,后续的流程是:1)我先单独跟中介谈(孩子不参加);2)基于我的理解,与孩子沟通中介的基本情况;3)孩子基于我的介绍,选择想要面试的中介,并进行单独的电话面试(家长不参加);4)基于电话沟通的情况,孩子和家长共同决定真正需要面谈的中介名单,并进行现场的面试(孩子家长都参加)。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1)节省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充分尊重孩子的愿望及喜好。整个流程走下来,我会发现,孩子更清楚自己的定位了;更了解自己的优劣了;更清楚自己需要顾问怎样的帮助了;我们选择顾问还是比较顺利的,基本家长和孩子一拍即合。

确定了中介,我心里的一大块石头算是落地了。我感觉轻松了许多。但马上一个词汇又闪现在我的头脑中,选校。是的,这就是家长应该帮孩子做的第五点:制定选校名单及申请策略。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对我而言,我对美国大学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甚至连美国的50个州都认不全;最重要是,不是我去上学, 而是孩子自己,我喜欢,并不代表孩子也喜欢。但我认为,这是孩子绕不过去的坎,我义不容辞,在他还在为最后的标准化考试发奋努力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着手了。我发现学校信息虽然非常繁多,但是大致还是可以把学校的信息归类为客观信息(学校排名、地理位置、标化要求、人数、课程体系、优势专业、师生比例、录取数据等方面)和主观信息(课程设置、校友反馈、学校氛围、环境、设施等等)。学校客观信息是家长完全可以替代孩子去收集的,目的是让孩子可以更直观、快捷、高效的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而主观信息,是家长完全不能替代孩子去做的,是孩子必须自己收集、体会的。与孩子沟通后,确定学校的客观信息收集以我为主完成;主观信息则全部由孩子自己完成。根据孩子的一些特殊需求(课程体系?教会学校?吃住?城市/乡村?等),我列出了他所关心的学校客观信息的项目条,同时共同圈定了美国排名前60 的综合性大学中50所+美国排名前30的文理学院,基于学校的官网、US News、Niche、CDS等一手信息,完成了如下的这张表格。

有了学校的基本信息,相当于有了一个最基础的、最全面的、可以依赖的数据,这个过程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若想确定最终的十几所选校名单,确定选校的策略,还需要一个减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则更加的复杂,考虑的因素就更多。比如孩子选择什么专业?如何分配Reach、Match、Safe的学校?实习与就业、学校历史录取情况、同校竞争等等。留学圈子里经常说,美国学校录取是一门玄学,我同意也不同意。同意是因为美国的录取标准是一个黑箱,招生官的主观作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不同意是因为在众多不定的因素中一定也可以找到有规律的、大概率、人为因素影响少的部分。若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相对确定的结论,借用现在一个流行的词汇——大数据分析。(见下表)

我结合美国大学的录取数据(包括全部录取人数、性别、录取率;中国录取人数、报到人数);孩子所在学校前几届学生被美国大学的录取人数、报到人数以及Bridge U Preference Fit Rate;Bridge U Acceptance Rate; Niche Acceptance Rate; US News Acceptance Rate by major等数据交叉比较,不难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至少可以很清楚的将Reach、Match、Safe的学校分列开,而且是有数据的支撑的。基于上面的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确定的选校列表,应该说更加客观、更加有说服力,尤其是我们拿着申请到的offer,反过来再看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发现结果是惊人的相近。最后再听取中介、朋友、学长的建议,最后的名单也就水到渠成了。我想最后强调的是,加法可以家长帮助做,但减法及最终的确定一定是孩子自己的决定,因为毕竟是孩子自己去上学,不是家长。

当时间来到11升12的那个暑假的时候,最后打冲刺来临了。文书+申请材料的准备。这个阶段是孩子情绪最暴躁,也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就像个火山口,随时都会喷发。现在家长还能做什么呢?我的建议是:真正的“少说话,多做饭”。所谓“少说话”,既是学会倾听,让孩子充分的发泄心中的压力;帮助孩子回忆一些儿时的闪光点,积累文书素材;在孩子面前尽量“装”出一幅轻松的样子;少说甚至不说“文书”二字(其实做不到)....... 所谓“多做饭“,既是保持丰富的后勤保障,此时是提高厨艺的极佳机会;孩子、家庭基本申请信息的准备,做一个合格的”表哥“、“表姐”;必要的心理疏导,父、母哪个跟孩子的心灵更接近,孩子更愿意跟他/她倾诉的话,恭喜你了,你应该感到特别的荣幸,而且高兴的告诉你,这样的孩子肯定不会有心理问题。有关文书的写作,请家长放手,放手,再放手,无论你是英语专业毕业,还是深谙美国大学,请都要尊重孩子的意志,孩子的付出;家长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的选择;家长此时的示弱,是最明智的选择。我们选的文书中介,是主张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写,而并不是刻意讨好招生官的思路。在过程中,孩子有过无数次的禁足,头脑风暴,迷茫和峰回路转,这些都是家长静静陪伴,了解深层孩子的思想的绝好时机。

11月1日,当孩子点击“Submit”的那一刻,是最开心的,因为那个点击是最轻松的,也是最期待的;一切的努力与付出、成功与失败、挣扎与反抗、欢乐与痛苦,都在那个潇洒的“点击“之后,变成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关于美国大学访校感悟、美国夏校收获、美国大学申请经验、美国大学学习生活,发自孩子们的内心,均在“西学千万里”微信公众号(xixueqianwanli),从不同的角度分享留学路上的点点滴滴,记录成长的足迹和珍贵瞬间,敬请关注!欢迎加入“西学千万里”微信群,请联系王颖博士:w_y_wangying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