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提升纸媒传播力影响力的样本

句子大全 2014-03-27 11:36:53
相关推荐

今年的两会报道虽然结束有段时间了,但是余音袅袅,值得总结的经验、体会和启示都有很多。在两会召开的近半个月里,人民日报及其所属媒体紧扣主题主线,加强融合报道,创新内容形式,赢得了中央肯定、同行赞许、受众好评。杨振武社长评价说“舆论引导有力,工作推进有序,传播覆盖有效,非常精彩、非常成功”,李宝善总编辑认为“整个报道质量、宣传效果、传播效果上了一个台阶”。“精彩、成功”和“上台阶”的背后,是理念的创新和实践的探索,这一点单在人民日报这张报纸的版面上就有充分体现。

用理念创新提升传播实效

这次两会报道,人民日报出新出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办报理念的创新和突破,从而带来传播实效的大大提升。

对新闻报道样式的认识更开阔。按照传统办报思路,新闻报道的主打产品就是消息、通讯和评论等,样式比较单薄,很难满足当前读者多样化的需求。今年的两会报道,人民日报在产品样式的丰富和创新上变化明显,其中特别突出的一点就是大量增加图表新闻的使用,不仅首次把图表新闻大规模地用于大主题报道,而且把图文合成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样式。比如,“代表委员议国是”栏目,就用文字、图片、数据构成大图表格局,综合了图文的表现力,不仅让版面好看起来、报道好读起来,而且也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对新闻叙事方式的理解更务实。“倒金字塔”结构、“五个W一个H”,作为新闻报道的经典模式,曾经被作为标准格式与模板在媒体上广泛使用。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的受众越来越倾向于浅阅读、提炼式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对于媒体来说,新闻叙事方式需相应变化,比如用“关键词”引领报道正文可能是今后一种常用的新闻叙事方式。人民日报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并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变,在近年来的报道中不断推陈出新,逐渐走出一条适应读者阅读新习惯的路子。比如今年的两会特刊就曾拿出两个整版,分别以“读数”和“读词”的形式,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数字和新鲜词语作出解析点评,这种叙事方式眉目清晰、要点明确、便于阅读,受到读者欢迎与媒体热转。

对新闻传播规律的尊重更深化。以前有种观念认为,以图表为主的报道形式在分量上可能比较轻,不一定符合人民日报厚重大气的风格,但从今年两会报道的情况来看,这种形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并不轻,受到了读者的点赞和好评。之所以不轻,当然有策划精心、内容精彩、编排精到的保证,对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的尊重也是重要原因。再“重”的新闻报道,如果受众不买账,传播力就是一句空话。这种观念的深化,是对新闻传播规律的尊重,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创新要求的贯彻落实。

让“融”的意识倒灌报纸版面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主报和社属报刊共同协作,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集体发力,通过积极主动应用最新技术,使得今年两会主题的融合报道,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影响力等方方面面,都有大幅度提升。可以说,“融”的意识不仅在“中央厨房”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中表现抢眼,而且在人民日报上也有明显体现。

新媒“倒灌”。以前,传统媒体的内容“搬”到新媒体上占大头,新媒体的内容“倒灌”到报纸版面上则量小势单。比如,去年两会期间“倒灌”的内容只有“书话两会”和“两会e客厅”等很少内容。今年两会报道,人民日报刊登新媒体的内容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高,不仅没有分散或减弱报纸的影响力,而且和人民日报自采报道形成密切配合,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3月16日的两会特刊就拿出三个整版,分别展示了“中央厨房”、“两微一端”和人民网两会报道的亮点与成绩,新媒体出品的新鲜内容、新颖创意登上报纸版面,成为今年两会特刊收官之作的靓丽风景。

图文“打包”。以前,报纸上为图片配说明、配标题、配言论等都是惯常做法,达到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效果,但从图与文的关系来说有“两张皮”的味道,而今年人民日报在两会报道中对图片和文字的组合使用,真正实现了一体化,做到了水乳交融。除了前面提到的“代表委员议国是”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栏目外,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例子。比如,和去年对“两高”报告解读的报道情况相比,今年不仅作了一个整版、扩大了报道力度,更重要的是让图表唱了主角——图表占了一半以上的版面,而去年不过四分之一(如下图,图一为去年版面,图二为今年版面)。图片比重的增加,不仅提升了视觉效果,而且和精炼的文字配合更为密切,相得益彰。

栏目“融通”。这一点,从版面上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栏目本身的“两栖性”,即报纸和新媒体上都有;二是版面编排上充分“融”起来。这两个方面,在“

融·我的两会”和“两会e客厅”等栏目中都有很好体现。今年新推的“融·我的两会”栏目,在报纸上刊发时不仅有本报记者采写的文字报道、拍摄的现场图片,还有报道内容的二维码,另外还专门提示读者可以到人民网首页人民电视专区观看更多相关视频。“两会e客厅”见报时同样如此,不仅提供访谈的二维码,而且还特别标注参与报道的相关部门:人民日报社的客户端、微博、微信和人民数字,人民网的人民电视和强国论坛。

人员“跨界”。今年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人员的融合力度也是空前的。比如,一方面,今年“中央厨房”设立的统筹推广、内容定制、可视化、对外推广四个团队,就汇聚了总编室、协调部、经社部、政文部、国际部、评论部、内参部、人民网、技术公司等12个部门和单位的47名业务骨干;另一方面,参与“中央厨房”的编辑记者又能把从新媒体获得的鲜活体验用来“反哺”办报。这样的人员“跨界”实践,带来的是双赢效果。另外,评论版推出的“评论员观察·我在两会”栏目,每天刊发本报评论部两位上会评论员来自现场的评论。评论员也是记者,现场得来的体验和感悟,才是“沾泥土”“带露珠”的。这种评论与采访的“融”,是评论部的自我改变、自我创新,走出办公室,走进大会堂,现场感受、真切体验,言之有物、言为心声,从而更好更深地贴近读者。

为纸媒“话语”拓展表达空间

这里所说的“话语”,对于纸媒来说,不仅指文字表达,而且还包括图片运用和版面编排。今年本报的两会报道,在为“话语”拓展表达空间方面,进步明显,效果突出。

文字“话语”增强可读性。今年本报两会文字报道选取了更多贴近读者、贴近时代的选题,并用创新表达展现出来。比如,两会特刊头版推出的重点栏目“代表委员话‘三新’”,虽然定位高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刊发代表委员的学习讨论,但报道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生活来组织话题,同时在标题的制作上既追求准确严谨,又力争通俗易懂,让读者愿意看、看得懂。这种增强文字“话语”可读性的做法,在“‘十三五’·十三问”以及“建真言谋实策

集众智 凝共识”等栏目的报道中,都有鲜明体现。

图片“话语”提高“悦读”感。两会报道在图片运用方面,注重多样化,提升可视化,始终为读者“悦读”谋篇布局。从3月3日至16日,本报各版在图表使用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刊发的新闻照片总数仍达近300幅,刊发漫画13幅。新闻照片除突出报道开闭幕式、中央领导下团组活动外,还注重选用反映基层代表委员审议讨论的精彩照片。比如,每天在四版固定刊发的图片,或新闻性、时效性强,或画面动感、精彩感人。评论版在两会期间每天固定刊发一幅反映两会主题的“命题漫画”,幽默感十足,感染力很强。

版面“话语”突出创意点。今年两会报道的版面设计,表明本报的视觉传播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创意更加注重“出奇”。比如,3日两会特刊头版精心梳理的“治国理政十大关键词”,以中国印的视觉形象在版面上有序呈现(见下图一),版面中心的组合图寓意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人心,从侧面强化版面主题。又如,16日的两会特刊头版,借用日历形式,对习总书记两会上的新语进行集纳(见下图二),庄重而精巧。整个两会特刊,以3日《治国理政十大关键词》亮丽开局,又以16日《总书记两会新语》完美结尾,策划善始善终,创意可圈可点。

近期,又有个别新媒体从业者唱衰纸媒,但从人民日报今年两会报道的情况来看,纸媒不仅没有衰落,而且仍然大有可为,尤其是主流媒体旗下纸媒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仍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是个样本。同时,两会报道的实践再次提醒我们,新媒体时代,纸媒面临的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态势日趋激烈,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就必须按照习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所强调的“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真正吸引受众,守好舆论阵地。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内刊《新闻传媒阅评》2016年第9期)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