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八婺红色家书㉒

句子大全 2014-03-15 03:39:11
相关推荐

▲ 聆听曾志达家书,朗诵:曾彬

在武义县桃溪镇泽村后溪自然村,沿着风霜痕迹的石板路,曾志达故居就近了。

87年前那年暮春,曾志达的妻子淑仪才生下孩子,就接到丈夫在杭州牺牲的消息,身边还有年仅2岁的长子维明。她遵从丈夫的遗愿,将襁褓里的婴儿取名为“维远”。

一生情深,奈何缘浅。志达留给淑仪的东西实在不多。革命离家的两年多时间,他无法给家里写信,也不回家,就连到上坦整顿军纪,离家只有七八公里,他也未归家看看。直到被捕后在狱中,他才先后给家里写了8封明信片,叫妻子“要坚强地活下去”,托她好好照顾“维明兄弟”,并留下遗志嘱咐父亲不要因其迁怒后辈,要让弟弟和儿子读书……

时隔近一个世纪,这些明信片大多在指纹的摩挲下字迹模糊。一张张小小的卡片道不尽侠骨柔肠。

八婺红色家书㉒

/ 红色名片 /

曾志达(1906—1932),又名曾尚志、曾昕,化名曾权,浙江宣平(今武义)人。早年就读于杭州宗文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奉派到宣平建立党组织,创建中共宣平独立支部。10月经中共浙江省委批准,成立中共宣平县委,任书记。后遭国民党当局通缉,转移到上海,以教书为掩护,参加中共沪西区委工作。其间,曾受中央委派到浙西工作。1930年曾一度回宣平领导建立红军游击队,任总指挥。1931年1月至3月,任中共兰溪中心县委书记。12月14日,在上海小沙渡路被捕,关押在杭州国民党浙江陆军监狱。1932年4月在杭州松木场英勇就义。

/ 红色家书 /

父亲:

昨天接到淑仪来的信,知慈母为了我读书坐牢,不准曾维明读书,众责淑仪。的确家里给我读书,累及父亲坐过狱,这是我的罪过,但绝对不是为了读书犯罪,使再加上遗害小弟和我儿的绝大的罪孽。要求父亲转达。

——曾志达入狱后先后寄出8封明信片,此为寄给父亲曾季培的一封(曾维明为曾志达长子,淑仪为其妻)。

维明,是未来向往光明;维远,为父即将离你远去

今年清明,曾志达幼子、93岁高龄的曾维远带着一家四代,回到后溪老宅缅怀。曾维远从未见过父亲,这个伴随他一生的名字是父亲留给他唯一的礼物。在1932年3月24日,曾志达牺牲前寄给妻子的最后一封明信片中,父亲对于这个家和儿子的思念缠绕着文字,穿越时空温暖着他。

曾志达被捕时,长子维明才两岁,而幼子维远在妻子腹中七个月;他牺牲时,维远出生不过一个多月。可是,曾维远却觉得,兄弟俩的一生都遵从了父亲的遗志——哥哥维明继承了父亲的红色基因,入伍从军,立过军功,曾受到毛泽东接见;他也继承了父亲教书育人的事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丽水市教育局局长的岗位上退休。

母亲淑仪告诉他,他与哥哥的名字都是父亲取的。他的名字,是在父亲被捕入狱后取的,意思是为父即将离你远去,寄托的是对家人的无尽思念和愧疚。

“父亲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背景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把长子取名为维明,不仅是希望他的人生光明,更是相信通过共产党人的革命,中国的未来是光明的。”曾维远说,父亲经由潘漠华介绍入党。1927年,刚从杭州崇文中学毕业的志达去看望同乡潘漠华。潘漠华向曾志达倾吐自己的革命理想:“大屠杀决然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革命洪流,国家的命运、革命的前途永远掌握在具有革命意志的工人农民手中。”具有强烈正义感的志达听了,深受感染。

这次谈话,也成了志达投身革命、走上革命生涯的起点。从此,他的人生与红色革命密不可分。特别是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年,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杭州、上海、建德、兰溪等地,调研撰写并向党中央呈递《宣平党务报告》,恢复筹建浙西特委、兰溪中心县委;化名曾权连续向中共中央写了三封信,报告浙西斗争活动情况……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曾说,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身体消亡后,当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你才真正地死去。

向往光明的人,永远不会死去。

牺牲前五个月,仅穿着一件薄衬衫度过最寒冷的冬

曾志达的第四代曾孙女曾彬刚做妈妈,站在布满青苔的老宅前,她似乎更能感受太奶奶淑仪当年的心境。曾彬年幼时见过太奶奶,太爷爷的故事,她都是从长辈口中得知的。

刚参加革命不久,就有人劝过志达“保命要紧”。1928年的冬天,地下联络站遭破坏,负责人被捕后出卖了党组织,曾志达和中共宣平县委、各区委的负责人都遭到了国民党宣平县反动当局的通缉追捕。曾志达在敌人抓捕他的头一天夜里离开家乡,准备前往杭州、上海,寻找上级党组织。路过兰溪时,碰上在宣平淑仪舅舅开设的药店里当店员的兰溪人寿田,寿田热情地把志达叫到家里宿夜,好心劝志达:“你父亲只有你们两个儿子,妻儿老少,都指望你过日子。现在风头这么紧,还是避一避,找点小生意做做吧!”可是,志达却坚定地说:“我参加革命就要干到底,骑上马就不落马了!”

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曾彬听过一次,就记得很清楚——曾志达被捕入狱时,淑仪怀着七个月身孕不能赶去,但为了救丈夫,她还是散尽家财,雇人带着凑出的银元和东西,挑着担子赶去杭州国民党浙江陆军监狱疏通。回来时,担子里空空的……志达只托来人带回一句话:“已经扶上马了,再没有回头路了。”淑仪明白丈夫的意思,这就是要革命到底了。

探监时能交流的并不多,来人还讲了一件事:12月底最冷的天气,兰溪中心县委书记、领导浙中十三县革命工作的曾志达在狱中只穿着一件薄衬衫。

然而,大抵是怕家里人再为自己奔波破费,也许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不久寄回一封明信片,写道:“要坚强地活下去,不必为此奔波,多花路费。”

直到1932年3月,曾家另一名亲戚路过杭州去探望狱中的曾志达,再见时他依然穿着同一件衬衫。这也是家人们最后一次得到曾志达的消息,不久他就在杭州松木场英勇就义。

这是我的罪过,但绝对不是为了读书犯罪

曾志达长子曾维明的妻子陈丽兰94岁,她是与婆婆淑仪接触最多的人之一。淑仪生前,但凡提到志达,总是未语泪先流。

陈丽兰说,志达还在世时,淑仪只晓得丈夫每日都在外面奔波,并不晓得具体作甚。“她只讲志达并不能常回家,难得回来了,也是半夜三更到家,第二天天还没亮又走了。但是他们两个相互恩爱,相敬如宾,连淑仪这个名字也是志达取的。”

事实上,曾志达虽说自小生长在农民家庭,但因为家中有养猪的营生,生活条件在村里算得上优渥,家中也一直培养他读书。而且,曾志达是家中长子,那个年代里,干革命就是要革了命,家里哪里会认同。国民党当局对于红色革命者的家人也采取“连坐制”。

1929年,中共宣平县委和区负责人全部名单泄露,国民党当局对他们进行悬赏通缉。曾志达等人火速转移隐蔽,就在他离开宣平的第二天,大批国民党军警人员来到后溪村抓捕志达,抄了曾志达的家,封了他家的门。1931年曾志达被捕后,家中房子再次被查封。

“志达被捕后,她一个小脚女人挺着大肚子、带着年幼的维明在外流浪。外面人叫她‘强盗婆’,夫家赶她出门,娘家不能回,村上谁家也不敢收留。有相熟的老乡劝她,把孩子扔了你自己逃命改嫁去吧。她只回人家,我再怎么穷也要把志达的两个儿子带大。”

不仅在外受尽苛责,甚至连家人也不理解。在曾志达写给父亲的最后一封明信片中,有这样一段话:“知慈母为了我读书坐牢,不准曾维明读书,众责淑仪。的确家里给我读书,累及父亲坐过狱,这是我的罪过,但绝对不是为了读书犯罪,使再加上遗害小弟和我儿的绝大的罪孽。要求父亲转达。”

或许,也是因为这封绝笔,曾家小弟与曾志达的两个儿子实现了读书的愿望,而曾家后代也都颇有“读书明志”的家风。曾彬刚生下曾家第五代,她想给孩子取一个特别的名字,能让他记住自己的太祖是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文字

记者 汪蕾

八婺红色家书 栏目

中共金华市委组织部

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编辑| 傅俊

原标题:《八婺红色家书㉒|向往光明的人,永远不会死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