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zkamille」关于英格兰足球的“童话”故事

句子大全 2014-03-08 14:27:24
相关推荐

「zkamille」关于英格兰足球的“童话”故事 仰卧撑足球 zkamille2017-01-16 17:44

几天前看到刘伯峰老师的文章《从布莱克本到莱斯特城,英超黑马蜕变白马乃地狱模式》,文中以上世纪90年代利兹联、纽卡斯尔联和布莱克本为例,阐发了作者对于英超“做黑马易,成白马难”的感叹。应该说,进入英超时代之后,“黑马易、白马难”的现象,的确是存在的,除去文中提到的利兹联、纽卡和布莱克本之外,1999年一时中兴的阿斯顿维拉,乃至阿布时代来临之前、在肯-巴茨治下,由古利特、维亚利挂帅的切尔西,也可以算是其中代表。

但是,如果把考察的目光放的更长远一些,把英超诞生之前的历史时期纳入考察范围的话,说英格兰顶级联赛“黑马易、白马难”这句话,可就当真未必了。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从1950年起算(含1949-1950赛季。之所以以1950年为起算点,在于1950年可以算是二战之后欧洲各大联赛基本真正恢复元气之年,二战后的首届世界杯也于1950年进行。当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情况,例如西甲联赛实际上并没有受到二战的太多影响,反倒是受内战的影响较多。这里就请允许我一刀切了),直到2016年,欧洲四大联赛历年拿到过联赛冠军的球队统计如下:

意甲——尤文 米兰双雄统治

意甲:尤文图斯(25次)、AC米兰(15次)、国际米兰(13次)、罗马(2次)、拉齐奥(2次)、那不勒斯(2次)、博洛尼亚(1次)、佛罗伦萨(2次)、都灵(1次)、卡利亚里(1次)、维罗纳(1次)、桑普多利亚(1次),共计12支。其中尤文、米兰和国际的冠军次数总计53次,占到总共66次联赛冠军(2004-2005赛季冠军空缺)中的80.3%。如果考虑到在意大利人心目中罗马队也属于代表整个意大利南部足球的传统豪门俱乐部之一,而且博洛尼亚队在1963-1964赛季夺得联赛冠军时尚属意甲大俱乐部这两个因素,那么意大利的“白马”们夺得联赛冠军的次数将是56次,占总数的84.8%。换句话说,纵然1950年后夺得过意甲联赛冠军的球队个数并不算少,但就比例而言,“黑马”们的机会,实在也是不多的。

西甲——皇马 巴萨两大豪门地位超群

西甲:皇家马德里(30次)、巴塞罗那(20次)、马德里竞技(8次)、毕尔巴鄂竞技(3次)、巴伦西亚(3次)、皇家社会(2次)、拉科鲁尼亚(1次),总共7支。可以看到,西甲的冠军分布榜上,不仅是夺得过联赛冠军的球队数量不多,而且皇马、巴萨两大豪强的冠军占比率是令人瞠目结舌的74.6%,银河军团和宇宙队在西甲的统治性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德甲——拜仁一家独大

德甲:严格来说,由于正式的全国性联赛Bundesliga成立时间较晚(1963年方才成立),而且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事实上仅是西德地区的全国性联赛,因此放在这里与其他三家相比,多少有些不太合适,不过这里我们暂且不考虑这些因素。德甲的冠军统计方面,拜仁慕尼黑(25次)、门兴格拉德巴赫(5次)、汉堡(3次)、多特蒙德(5次)、科隆(2次)、斯图加特(3次)、云达不莱梅(4次)、凯泽斯劳滕(2次)、慕尼黑1860(1次)、布伦瑞克(1次)、纽伦堡(1次)、沃尔夫斯堡(1次),共计12支。可以看到,在所有53次冠军中,拜仁一家就占到了47.2%,几乎占到一半。需要指出的是,德甲联赛在刚刚建立的头几年不成熟期内,是真正的“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时代,联赛冠军频频变动,也出现过前一年的冠军后一年降级的案例。1968-1969赛季拜仁和门兴两强格局初步形成,是德甲真正进入成熟期的标志,如果从这一年起算的话,那么德甲有夺冠经历的球队将减少到9支(减去慕尼黑1860、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事实上,德甲成立之初,慕尼黑1860、纽伦堡其实也属于“白马”集团),而拜仁的夺冠比率将占到全部48次联赛冠军的52.1%,已经超过了一半,“南大王”的名号当真名不虚传。

英格兰顶级联赛——群雄逐鹿,曼联 利物浦夺冠最多

最后,让我们看看英甲/英超的情况。从1950年起,英甲/英超联赛冠军分布如下:曼联(18次)、利物浦(13次)、阿森纳(7次)、托特纳姆热刺(2次)、埃弗顿(4次)、切尔西(5次)、朴茨茅斯(1次)、狼队(3次)、伯恩利(1次)、伊普斯维奇(1次)、曼城(3次)、利兹联(3次)、德比郡(2次)、诺丁汉森林(1次)、阿斯顿维拉(1次)、布莱克本(1次)、莱斯特城(1次),共计17支队伍,在四大联赛中最多。

看似夺冠最多的曼联、利物浦两强的夺冠次数合计几乎占到一半,但事实上若非英超成立之后曼联、阿森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英格兰顶级联赛的局面还要更乱。英超成立之前,利物浦、曼联、阿森纳、热刺、埃弗顿5支球队被称为“传统豪门”,而这5支球队在1950-1992年的43次英甲联赛冠军中,也不过是拿到了27次冠军(而且其中13次属于利物浦,其余4家合计仅有14次),占比62.8%,远不如北方三强在意甲,以及皇马巴萨在西甲的占比数据。

英格兰顶级联赛“黑马易,白马难”,似乎并不确切

仅从以上的数据来看,我们也能得到一个直观的感受,那就是相较于其他三大联赛,英格兰顶级联赛实在已经是“乱”得多了。然而事实上,当年的英甲实在是要比数据上能体现的内容复杂得多。首先,黑马确实多的有点离谱。比如德比郡,这支球队在克拉夫率领下于1968-1969赛季夺得乙级联赛冠军,一年之后就打到了甲级联赛第四,1972年甚至拿到了甲级联赛冠军, 而且3年后在戴夫-麦凯(此人乃是克拉夫治军时期球队的高龄自由人,于升级 之年功成退役,又于克拉夫负气出走之后执掌球队教鞭)的率领下又一次品尝到了冠军滋味。至于诺丁汉森林1977年拿乙级联赛冠军、1978年拿甲级联赛冠军、1979年拿欧冠冠军的“三级跳”案例,以及最近的莱斯特城2014年成功升级、2015年艰难保级、2016年意外夺冠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了。其次,由“黑马”、甚至次级联赛球会,经过短短几年卧薪尝胆的奋斗,一跃化身白马或至少是 一段历史时间段内的白马,成为联赛冠军和一段时间内的劲旅乃至联赛支柱势力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例如利物浦,红军1961-1962赛季还在打英乙联赛,1964年就拿下英甲冠军,随后更是成为英格兰联赛乃至欧洲联赛的著名豪强之一;又如利兹联,也是唐里维从乙级带出来的部队,此后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成为了英格兰顶尖劲旅,并且杀进过优胜者杯和欧冠决赛,仅仅分别惜败于米兰和拜仁。说这样一个联赛“黑马易,白马难”,似乎并不十分确切。

上世纪60年代拥有博比-摩尔、赫斯特与彼得斯等世界杯冠军主将的西汉姆联。

同时需要指出,在英甲时代,还有一些虽然没能拿到联赛冠军,但在某一阶段内战斗力非常出色、令人侧目,并在欧战和足总杯战场表现优异的队伍,比如五六十年代与狼队一度成为争冠死敌的西布罗姆维奇,60年代拥有博比-摩尔、赫斯特与彼得斯等世界杯冠军主将的西汉姆联,80年代初博比-罗布森爵士率领的伊普斯维奇和格拉汉姆-泰勒率领的沃特福德(说起来,“蜜蜂军团”在泰勒带领下在5年的时间内连跳三级,从第四级别联赛一路杀到英甲,并在英甲征战的第一年就拿到了英甲和足总杯双料亚军,实在是令人佩服),80年代中后期的“狂帮”温布尔顿等等。这些球队里面,大概也只有西汉姆联因为长期走技术足球路线且培养出了不少顶级球员而地位相对较高,剩下的几支队伍基本都非常符合“黑马”的概念。在这样一个白马林立同时黑马横行的英甲时期,各队想要蝉联冠军,实在也是难事一桩。从1959年开始直到1976年,英甲联赛甚至没出过一个联赛冠军成功卫冕的案例。

需要指出的是,至少对于当年的英甲来说,虽说联赛争冠形式混乱,但绝非所谓的“菜鸡互啄”。虽说即便在当年,英格兰联赛球员在金球奖评选中就经常被人低看一眼,但海瑟尔惨案爆发、英格兰俱乐部被欧洲赛事全面禁赛之前,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欧洲三大杯中的战斗力那可是相当强劲。1977年直1985年,英格兰球队8年7进决赛、6次夺冠的案例,很多人都知道。

除此之外,在联盟杯战场,从1971-1972赛季到1984-1985赛季,14次联盟杯决赛中6次出现英格兰球队身影,其中5次夺冠。优胜者杯战场上,也有5支球队夺冠,且海瑟尔禁赛期后,曼联、阿森纳和切尔西也有夺冠经历。而且,其中还不乏热刺(1972年、1984年联盟杯冠军)、西汉姆联(1965年优胜者杯冠军、1975年优胜者杯亚军)、曼城(1970年优胜者杯冠军)、切尔西(1971年优胜者杯冠军)、狼队(1972年联盟杯亚军)、伊普斯维奇(1982年联盟杯冠军)这种在同期本国联赛中夺冠基本无望,但在欧战上发挥出色战绩彪炳的案例。应当说,这种虽乱不弱,强队林立的水平,是很不容易的。

英甲联赛乱世峥嵘的成因分析

接下来,分析英甲联赛当年会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才疏学浅的本人的研究和总结,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快速长传进攻战术为主

第一条原因是战术。今天中国球迷在抨击本国足球时,经常提及的一点是中国足球总是在学习对象的选择上摇摆不定,一会儿学德国,一会儿学南斯拉夫,一会儿学韩国,一会儿又学意大利去,没有一个定数,比不上邻邦日本学习巴西始终矢志不渝终有所成。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足球战术风格之争不是中国人的毛病,而是英格兰、巴西、阿根廷、西班牙、苏联等足球强国所普遍经历过的根本性问题;而这其中,又以英格兰人的“身体流足球”与“技术流足球”之争的时间最长、对抗最激烈、影响最深远。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在此不对英格兰的足球风格之争做详细介绍,但这个问题,窃以为的确是本文主题的首要原因。

纵观英格兰联赛的整个历史,尽管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技术流派风格都始终没有中断过其成长的步伐——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不仅没有中断,英格兰历史上那些真正有较长延续性的豪门,例如靴室利物浦、巴斯比与弗格森曼联、温格阿森纳等等,都属于技术流派——但总的来说,英格兰的足球,仍是以身体流、对抗流、长传冲吊流为基础乃至为主的。当年的长传冲吊,绝非如今绝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因其粗蛮而既无观赏性也无实战价值;恰恰相反,当年身体流的英格兰足球不仅上了场确实令对手头疼不已,而且可以说也具备了足够的对抗之美。而且,就像技术流派有靴室利物浦、巴斯比曼联、克拉夫森林这类代表性球会一样,身体流、长传流打法,也有着本流派能拿得出手的大师兄二师兄,例如50年代斯坦-库里斯执教的狼队,60年代末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唐-里维治下的利兹联,1982年欧冠爆冷夺冠的阿斯顿维拉,上文提到的格拉汉姆-泰勒执教下的沃特福德,上世纪80年代中期肯达尔率领的埃弗顿,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乔治-格拉汉姆执教的阿森纳等等,如要一战,一点也不虚技术流同仁。

也正是与库里斯狼队以及泰勒沃特福德的合作中,英格兰的两位足球理论家——数据学家查尔斯-里普和查尔斯-休斯发展出了虽版权各有所属,但理念几乎一脉相承的“快速长传进攻”理论和POMO理论,并从1981年开始成为英足总认证的英格兰足球战术制定、体系发展和球员培养的主流理论,进而深刻影响到了后世的英格兰足球。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英格兰联赛的特殊环境,两个流派之间的分野并不总是泾渭分明的,利物浦、曼联、森林也不乏力量和对抗的高手,而利兹联、埃弗顿和阿斯顿维拉阵中也不乏技术优秀,能够控制比赛快慢节奏,依靠精良的传控或突破本领指挥球队、打破场上平衡的高手,而且这样的球员往往占据着这些球队诸如中前卫、出球中卫(自由人)、边锋等重要岗位(例如利兹联的布雷姆纳-吉尔斯中前卫组合,埃弗顿的出球中卫拉特克里夫、中前卫布雷斯韦尔和边锋希迪,阿斯顿维拉的中前卫考恩斯和左边锋莫利,阿森纳的出球中卫奥莱利和攻击型中场默森,等等),把技术融入身体,在勇猛顽强之余不乏关键的技术升华,才是这类球队真正的面貌。

身体流战术队伍保质期短但可替代门槛低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以身体流为主,那么就牵涉到了两个因素:一是保质期,二是可替代门槛。众所周知,像利物浦、米兰、皇马、巴萨这样技术上比较高端的球队,想要维持一个较长时间段的统治力,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毕竟到了最高端的足球场上,技术和意识能力上的优势可谓是第一优势。而对于主要依靠身体、跑动和对抗竞争的队伍来说,想要维持一个较长的保质期,可能就比较难了。对于这类技术上优势不大,主要靠拼搏的队伍来说,想要表现优异乃至赢得冠军,需要更多的配套条件,粗略算来不少于以下十条:强悍的意志、坚韧的毅力、非凡的勇气、强大的专注力、出色的奉献和团队精神、严格的自我管理、强壮的身体、稳定的健康状况、充沛的体能、认真专注的训练。

这么多的因素,要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都已属不易,要让一支球队二三十号人都做到,无论从管理上还是从实战上讲都委实有些难度,更何况这些条件还仅是必要而不充分条件,从没谁保证过集齐了这些条件就一定能夺冠,能否成功往往还要取决于对手的状况乃至运气(例如1989年阿森纳最后一分钟夺冠的案例,也算得上是将会永远流传下去的段子了)。这样看来,英格兰联赛除了利物浦这种当年在技术上、意识上和战术上都占据优势的超级尖子生之外,其他球队难以建立稳定统治,也就顺理成章了。

布雷姆纳

反过来,也正因为夺冠往往不一定需要最高精尖的技术,那么这个可替代的门槛,相对而言也就低了一些。在球场上好勇斗狠、甚至拼的抛头颅洒热血的汉子,在当年的英甲赛场上,实在不算少见;而由于英格兰足球培养的一贯模式,这些汉子里又有的是战术执行力极强、教练说指东就绝不打西,而且没事就爱开小灶,把个射门、头球、长传、铲球等基本技术动作练的十分过硬的实诚人,要说好材料是一点不缺,就看你俱乐部有没有好的眼神。即便是往往承担着球队打破平衡的创造力输出的边锋们,当年的英伦三岛上也有着不少个中高手。

总的来讲,虽然想要集成一支像靴室利物浦那样人人技术水平都很出色的队伍确实不易,但要达到一群勇汉中点缀两三个智者的门槛,保证在门将、中卫、控球中场、突击型边锋和中锋等核心位置上有可用之才,在英伦三岛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大地上(接下来我就会谈取材范围的问题),却也算不上太难;加上各有特色的训练和战术,就各有制胜之道、取敌之法。这样一来,虽然夺冠者各异,但夺冠的条件和过程,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同质性。

尽管从单个球队的角度来讲,想要实现持续统治难度很大;但是如果把视野放宽一些,纵然利兹联A版持续夺冠不易,但利兹联B版的埃弗顿,利兹联C版的阿森纳等等在不同时间点黑马洗白,勇夺冠军,却也十分可行了。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绝不是说要组成一支冠军球队容易,冠军这个东西,什么时候都是不易的,而像唐里维利兹联这种虽然不一定能持续夺冠,但能保证持续强悍的队伍,也是殊为难得。

英格兰联赛球员取材范围有独特的长处

第二条原因是取材范围。博斯曼法案之前,各大联赛普遍有外援限制规则,可以引进的外援上限从1人到2人再到3人,单从意甲来讲就经历了近十年的过程。更何况其间还不乏像意甲、西甲这种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大笔一挥,全面禁止外援引进的案例。纵然是不禁外援的年代和联赛,出于历史因素、文化原因和倾向性理由等因素,其外援取材也往往有一定自我局限,例如历史上德甲联赛喜欢从北欧和巴尔干半岛招揽人才,西甲和意甲长期喜欢从南美薅羊毛等等。

相比而言,英甲联赛的取材范围,可是广得多了,在博斯曼法案推行之前,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和爱尔兰球员,在英甲都是不算外援的,在此基础上再来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援该不该有限制的问题,可就是很大的福利。在当年,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球员在英甲球会中的地位可是相当重要,尤其是苏格兰球员,多少英格兰劲旅阵中的技术型工种,就是苏格兰人民倾力支援的,甚至用一刀切的说法,英格兰勇汉+苏格兰智者的配置,就是很多英格兰球会的标配。这几大地区的球员在英格兰联赛中的名将可谓不胜枚举,这里就不再赘述。

当然,实惠是相互的,几大地区杰出球员帮助英格兰俱乐部更加强大,而英甲联赛和英格兰俱乐部也帮助几大地区锻炼人才输送干将,有很多苏格兰、威尔士的名将压根青训时期就在英格兰度过,也算得上是各取所需;而英超成立,大力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援之后,这种英伦三岛内部通融的人员结构被彻底颠覆,也导致了各大地区人才凋零,足球水平不断下滑的现状(以苏格兰最为明显,当然近期威尔士足球多年耕耘终有中兴之势,在此也缅怀一下加里-斯皮德先生)。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在此按下不表

当然,有人肯定会问,即便如此,那也不过是将自由取材的范围放大到了英国+爱尔兰的范畴,不仅理由正当,而且貌似这个面积似乎也没有那么大。当然,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不错的,但如要深究就未必了。

首先,各位一定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英国人真的很爱足球!足球在英国的群众基础真的十分深厚!英国、尤其是英格兰的职业和非职业足球联赛体系非常完善,注册的俱乐部数量也是浩如烟海。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改革之前,在以工业和工人阶级为主体的英国社会,所谓的绅士阶层暂且不论,平民阶层很多人平生大约就俩爱好,一是喝酒,二是足球。加上上面已经说过,英伦三岛从事足球运动的人员,基本都是有名的严肃认真、训练玩命(看看安切洛蒂的自传里怎么说特里和兰帕德的训练表现就知道了),仅仅是这一国,就实在蕴藏了大把的足球人才。要知道,像利物浦、曼联等豪强,其最初建功立业之时,很多球员都是从次级联赛发掘出来的,这些人的素质和潜力,一点不比顶级联赛球员逊色,只要擅加引导,严格管理,能干出一番事业者比比皆是——当然,这也是那个各国间球员尤其是顶尖球员交流尚不频繁,年轻球员和低级别球员能获得的机会更多的年代,各大联赛普遍存在的情况。

其次,在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本世纪商业足球风行之前,足球的大体面貌还是比较讲性情、讲江湖气的,即便同属一国,但彼此之间人才流通存在壁垒,乃是很多国家的通病。例如意甲赛场上,南北之间球员交流就相对较少;而在西甲赛场上,以马德里为首的卡斯蒂亚地区,与以巴塞罗那为首的加泰地区和以毕尔巴鄂为首的巴斯克地区等等,相互之间的球员交流在一段时间内也比较有限(直至上世纪80年代巴萨大批量引进巴斯克球员之前,这种交流个人觉得都不算多)。

不仅如此,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欧洲大陆各国足球普遍还存在着较重的种族壁垒,黑人球员不受重用乃至禁用的情况在意甲、西甲和德甲在当年可谓是司空见惯。换句话说,虽然资源就放在那里,但你不用,也是枉然。相反,英格兰联赛基本不存在这种问题,纵然类似于曼联利物浦、曼联利兹联、阿森纳热刺这种死敌之间球员“通敌”的案例确实不多,但基本不存在地域壁垒,种族壁垒(至少是涉及“是否能用黑人”这种大是大非的根本性壁垒)也早已消亡,球员只要有能力,自由流动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虽然即便取材范围扩大到英伦三岛,从面积上看似乎也不比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有什么优势,但从组织能力和利用效率上讲,英甲联赛实在有着自身独特的长处。

英甲联赛独有manager式的教练模式

第三个原因在于英甲联赛当年独有的教练模式。关于这一点,估计很多人都多多少少有一定的认知,当年英格兰的教练很多情况下是manager式的模式,教练们不仅凡事事必躬亲,而且在一个俱乐部内往往能享有一个很长的执教生涯以及很崇高的地位,像库里斯、尼克尔森、香克利、巴斯比、克拉夫、唐里维、肯达尔、格拉汉姆乃至后来的弗格森等人,都是其中代表。本人在之前评价莫耶斯执教曼联失败时,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看法:“从历史上看,英国教练(重点是英格兰教练和苏格兰教练)的一个普遍特点,在于他们属于比较典型的稳健型教练。其执掌一支球队的一般发展路径是:首先在队内建立一种宏观的比赛思路或者说比赛哲学,其次按照这种哲学购买和培养球员,再次是在哲学和人员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打造出一套行之有效,可以反复使用并不断提升熟练度,降低错误率的体系(一般是一套,好一点的,像弗格森这种可能会在执教过程中通过学习掌握几套体系,但基本的哲学往往不变),然后是依靠这种体系去积累胜利资本,营造某种类似于家庭乃至家族性质的球队文化和凝聚力,最终是依靠这套体系和文化去争取成绩。这种套路有一种一步一个脚印的稳健感,但是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权力,二是要有足够的时间”。

香克利

这种一个教练长期执教的局面,对于球队来讲意味着非同寻常的稳定性;而一旦祖上积德,球队能够遇到像香克利、巴斯比、克拉夫、弗格森这样确实有超凡之才的高人,那往往等于咱农民翻身把歌唱的最大本钱。香帅等人没有“马上出成绩”的压力,一来就能够安安稳稳的在一支小俱乐部就职,不会出于自保需要而朝秦暮楚;二来可以细水长流,把自己的构想、思路、理念和战术慢慢融入球队,同时高筑墙广积粮,从自己的理念出发,四处挖掘人才并加以持续培养;三来遇到挫折也可以及时总结经验,自我提升,有时甚至会因为失败而从根本上调整思路,从而走上更辉煌的胜利,像香克利执教的利物浦就是典型案例,按照乔纳森-威尔逊《解构利物浦》一书中的说法,若非1973年欧冠被贝尔格莱德红星淘汰,香克利也不会带领球队更加坚决的走技术、控制、传递和高位逼抢之路。换句话说,对于所谓的“黑马”而言,稳定的球队管理就是其成为“白马”的重要条件之一,三天两头换教练甚至换领导、换班子,想要翻身做主,可能性实在不高。

当年英甲商业化程度低,球星资源集中度不高

第四个原因,在于当年的英甲,球员资源的集中程度可谓不高。众所周知,英超是一个真正的商业联赛,而商业的规律,从最初的分散式格局,一定会走到资源不断集中的帝国主义阶段。而在英甲时期,既没有博斯曼法案,也没有球星抱团取暖的风气,更没有花大钱使劲砸球员的习惯。当时各大俱乐部的融资方式,基本上主要还是来源于门票收入,其他收入不多,正如克拉夫执教德比郡时期哭穷时所说的,“我的球队没有大俱乐部那么大的门票份额”;而且按照当时的规矩,一场比赛的收入,主场球队是要分一部分给客场球队的,对于各队之间的实力均衡作用很大。

这种情况下,高水平球员在各队之间的分布,基本还是呈正态分布模式的,像曼联能够一度聚集三名金球奖,利物浦能够招揽一支队伍的高水平球员,更多要感谢球队的慧眼独具和青训出色,而非烧钱有功。要知道,直到1979年特雷弗-弗朗西斯转会诺丁汉森林之前,英格兰球会之间转会费都没有超过100万英镑。而1973年克鲁伊夫转会巴萨,宇宙队就掏出了总计超过100万的费用;而意甲方面,1975年萨沃尔迪从博洛尼亚转会那不勒斯,光是转会费就达到了120万英镑。大球队基本不喜欢强抢,至少是不喜欢大规模强抢,而小球队也能够保住自己的核心球员(起码能保住一阵子),对于当年的英甲黑马洗白案频出,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朱塞佩-萨沃尔迪是足坛首位百万英镑先生。

需要指出的是,教练的长期执教,以及优势资源集中概念的不流行,不仅导致英甲联赛乱出了 新高度,同时也是很多球队甚至是白马球队的强盛期难以在一个更长的周期内维持的重要因素。英甲时代,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稳定维持一个较强的竞争力(不一定非要夺冠,排名稳于 前四即可;这个时间段,大约在5年上下)的队伍,已算得上寥寥无几,粗略算来,无外乎库里斯狼队、尼克尔森热刺、靴室利物浦、巴斯比曼联、唐里维利兹,勉强再加一个肯达尔埃弗顿等几支球队而已;若要再延长,大概就只剩下了靴室利物浦、巴斯比曼联和唐里维利兹;要是以10年为槛,那就几乎只剩下了利物浦一家别无分店。一方面,一名教练长期执教,固然能带来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但往往也意味着管理红利边际效应的不断递减,成功带来的自负和惰性往往导致新的思路难以开拓、新的方法难以立足。同时,长期执教带来的惯性思维,令大多数教练员往往对于跟随自己打下江山的老臣子深有感情,经常无条件的信任同一批核心球员;加上不愿意花大价钱引进新援更新阵容,导致球队缺乏新鲜血液来加速机理循环,使得许多当年的白马队伍纷纷在迈过5年这个门槛之后就无可挽回的走上下滑之路甚至一去不返。而且,一名教练长期执教且功勋卓著,还常常意味着一旦此人退休,继任者若无足够的资历或非我族类,则往往压力山大,难以在短时间内赢得球员、球迷和媒体信任,其中不少人甚至和老臣子们势同水火,一旦成绩略有波动也会放大成滔天之灾,立足未稳便悻悻而去。看看唐里维之后的克拉夫、巴斯比之后的奥法雷尔乃至弗格森之后的莫耶斯,此种悲剧性角色, 在整个英甲和英超史上又何止一二?

在延续性方面,还真只有红军利物浦算得上摆脱了悲剧的历史轮回;但红军的管理不惟香帅一人,而是建立了颇有延续性的靴室传统,当年给香克利做助教、打下手的一干人等也是个个水准极高,且不说继任的佩斯利仅就能力而言不亚于香克利,日后连给佩斯利做球员的达格利什执教之后在进攻的调教水平上甚至还超过了佩斯利,这种四代老板本一家、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教练共同体,又有几家球会能有幸遇到?说回来,利物浦的这几位教练不光执教能力强,而且都极富进取精神,而且不盲目信任功臣,对于保证利物浦的持续性真是功莫大焉。香克利60年代率领球队获得联赛冠军,本也对耶茨、汤米-史密斯、圣约翰、亨特等老臣子情感颇深,但欧冠败于红星之后,痛定思痛,以全面推行控球打法和高位逼抢为宗旨,给球队全面换代换血,短短2年之间,60年代功臣之中尚能占据主力位置的仅余卡拉汉一个(就这位仅存的宝贝还改了位置,从 边锋打到中前卫去了);到了佩斯利时期,更是总结出了如下理论:“任何球队想要持续保持竞争力,应当每年更换2到3名球员”;而到了达格利什时期,88年“世纪之战”中打的水银泻地精彩纷呈以5比0狂胜诺丁汉森林,看的汤姆芬尼老爵士惊呼“此队只应天上有”的那支红军主力阵容中,只有格罗贝拉、阿兰汉森和替补登场的约翰斯通是84年欧冠首发成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曼联有一个弗格森,那么当时的利物浦简直就是四个弗格森连轴转,这样的好事,对于99%的其他球队来说,恐怕也只能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吧。

英格兰黑马易洗白岁月一去不复返

当然,时代变了,黑马易洗白、甚至黑马林立的年月也确实是过去了。英超成立之后,先是曼联阿森纳两强争霸,再是曼联阿森纳切尔西三足鼎立,再到曼联阿森纳切尔西利物浦四杰鏖战,最终到今天的六七家俱乐部群雄并起,尽管同样显得“乱”,但其本质早已不同。商业足球时代,一方面取材范围陡然扩大,另一方面资源集中的情况更加普遍,强者愈强、富者愈富的局面已难以扭转。想要夺冠,先看口袋已成为公理。即便是刘伯峰老师文中提到的利兹联、布莱克本和纽卡,也无不是先有经济实力再谈竞技实力的类型(尽管利兹联拿的不是英超,而是末代英甲冠军,不过好歹时间相近,套路大体相同)。就像利兹联,夺冠赛季之前一年,从刚刚升级直接干到联赛第四,还多少有点英甲时期黑马的味道;但1991年夏天160万英镑(此乃利兹联当时的队史转会记录),拿下本为克拉夫觊觎已久的前锋罗德-华莱士,又一个120万英镑,拿下国脚左后卫特里-多里格;到了当年12月份,又一个90万英镑笃定了坎通纳的加盟,花钱已然不少,方才支撑起一个冠军梦想(这里顺道说明一下,1991-1992赛季利兹联夺冠,坎通纳严格来说并非球队主力,而且乃是中道加盟,首秀已是1992年2月份的事情,当时球队的主力前锋组合是罗德-华莱士和球队最佳射手高中锋李-查普曼,坎通纳在队内的定位,类似于日后索尔斯克亚在曼联的超级替补功能,乃是球队的第一替补和主要轮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发挥作用,事实上下半赛季他在多场比赛中不是进球就是助攻,确实给球队夺冠增加了一把不可小觑的推力,同时也给比较粗犷的球队打法带来了所需的技术元素,尤其在对阵切尔西的比赛中打进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短距离内连续挑球过人后劲射破门的佳作)。

同样,布莱克本的夺冠,首先得益于钢铁大王杰克-沃克大撒金元罗织了希勒、萨顿、大卫巴蒂等一干人等,并邀请到达格利什出任主帅。至于纽卡和21世纪初的青年近卫军利兹联,则更是砸了钱却没办成事的典型。可惜的是,与曼联、阿森纳这种经营稳定、财源广进的俱乐部,和切尔西、曼城这种亲爹腿粗,烧得起钱的俱乐部相比,利兹联、布莱克本、纽卡最终沦为了一锤子买卖,过把瘾甚至还没过瘾就因为债台高筑、入不敷出而中道崩殂;而巴茨的切尔西若非关键时刻阿布接盘,多半也早已成为了诸位烈士之一。凡此种种,也再次说明了时代已然不同,想要黑马洗白谈何容易的道理。反倒是烧钱有限、主要靠核心球员表现优异和教练战术得当而爆冷夺冠的莱斯特城童话,倒真的很有几分重复英甲时代德比郡、诺丁汉森林、伊普斯维奇等球队故事的味道

总而言之,英甲时期,群杰并起,乱世争雄。虽有利物浦这样的杰出豪门,但也不乏闹革命成功的案例。至于英超时代,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一切已大大不同,但好歹可以把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写在纸上,作为闲暇之时的谈资。作为球迷,偶尔聊聊故往之事,然后再启程向前,倒也别有一番乐趣,仅此而已。

仰卧撑特约作者:zkamille

欢迎关注懂球号和微信公众号:仰卧撑展开更多打开懂球帝,阅读全文 精彩评论热门推荐热门视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