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86年前风雨之夜 鲁迅抽着烟写了首七律 水平之高不输古代文人

句子大全 2014-03-07 09:46:45
相关推荐

近几天,和几个学生聊天,问到他们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什么特点时,其中有一位学生跟我说:“我觉得他有时候写文有些啰嗦”。该学生之所以这么说,是他最近读了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秋夜》,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是: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我一下子就明白该学生说鲁迅写文啰嗦的原因。这篇《秋夜》写于1924年,问世90多年来一直有人提出质疑。这样写“两棵枣树”,如果是我们写的,那语文老师肯定是要好好训我们一顿的。鲁迅是一个文字高手,为何会写这样的文字呢?

原因很简单,大家如果去看一下后文的内容,就会明白鲁迅先生是刻意这样写的。写此文时,有志青年的力量受到了当局的打压,先生自己也处于一个不太安全的境地,他就是要用秋夜下这两棵枣树,来抒写内心的坚持和不屈服。这种强调的写法看起来有多“怪”,先生当时心里就有多刚。

事实上,鲁迅先生平时是十分追求文字的凝练的,而且他对文字的运用能力也远非一般文人所能比,这一点体现在他的古体诗上。86年前的一个秋夜,风雨交加,先生夜不能寐,抽着烟写下了一首名为《秋夜有感》的七律。同样是写秋夜,这一次用诗的形式,不但不啰嗦,而且隽永深刻,水平之高不输古人。让我们来品一品:

《秋夜有感》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这首诗写于1934年9月29日。当时《申报》的主编张梓找鲁迅约稿,鲁迅当场答应了。几天后,鲁迅就托人送给他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的就是这首诗。诗当时还没有名字,只有56个字,名字是许广平女士后来加上去的。当时鲁迅先生的处境并不好,但他仍然不怂也不惧,敢于直接发声,这短短56个字令人肃然起敬。

诗的首联,是对当局的讽刺。“绮罗”指的是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百姓水深火热,他们却不作为,只知道混日子。次句“柏栗丛边作道场”是讽刺他们的愚民策略,明明杀人如麻,却假惺惺地在刑场旁边做道场。

次联用了3个典故,望帝出自宋代的《太平寰宇记》,芳草变出自屈原的《离骚》,迷阳出自《庄子》。鲁迅先生从小读私塾,古文功底是极强的,所以他用起典故来也是得心应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当局处处为难文化青年,禁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事实上,鲁迅当时的很多杂文,是他们心中的一棵刺,只不过禁了也挡不住学子们手抄!

颈联讽刺意味更强。当局其实请了很多所谓的“御用文人”给他们造势,只是他们都是平庸之辈,根本写不出好的作品。“六郎”的典故出自《唐书》,指的是武则天晚年力宠的男子。不得不说,这一形容确实是很诛心了。既写出了这些文人在水平上的不行,又写出了他们的骨头之软,对于文人来说,这是最强的讽刺了。

最后一联以写景结尾,十分耐人寻味。外面虽然是风雨交加的秋夜,但还是能听到雄鸡报晓的声音,鲁迅先生相信这就是希望。于是安然地点上烟,任他雨打风吹,只觉得黎明前的夜如此凉爽。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看待问题是很深刻的。在当时,文化界抱怨当局的人是很多的,也有不少相关的文章问世。鲁迅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的讽刺每一句都写到了点子上,每一句都扎进了对方的心里。同时,他能在黎明前的至暗中,看见光明。

乐观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没心没肺,他没吃过苦,也就自然不懂得百姓的疾苦;另一种是他吃了很多苦头,却仍然能在夜色中、在风雨中看清前路。鲁迅最后点起烟,面对长夜时的从容,其实就是乐观的体现,他是后一种人。

现在的很多人读鲁迅的杂文、诗文、小说时,总觉得先生就是一个“喷子”。但事实上,真正读懂了他的文章,大家就会发现,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是一个灯塔,他的文字中自有一股力量,能让人鼓起勇气前行。先生曾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之所以敢直面,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86年前的那个风雨之夜,鲁迅早于很多人看见了光明!这就是他的文字充满力量的原因!这样的文人,如何不让人肃然起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