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中秋说俗话团圆

句子大全 2014-02-21 04:33:32
相关推荐

农历八月暑热消失、天高云淡、万里长空、秋高气爽,每到夜晚,夜空就显得格外清净、明洁、月光也变得皎洁了,月亮显得更圆更亮,这是中秋之月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人们为自己设置了一个节日——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自古就有许多说法。其中一个版本是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农历正、二、三月为春,四、五、六月为夏,七、八、九月为秋,十、冬、腊月为冬。而农历八月恰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是仲秋之月最中间的一天,季过半,又逢秋季之中,故称中秋节,也即仲秋节或秋节。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解释说:“八月十五中秋月,此日三秋恰半,故为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历史上也有把中秋节叫做“端正月”的。唐代欧阳詹《长安玩月诗序》记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由此看来,八月十五是秋季中月中天,故叫中秋。古人把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这也深含着“天地人和”的哲理。一年之中有十二个月圆之夜,但只有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最亮。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恰逢月球、太阳、地球的位置正好成180度,月球得到太阳照射的光线全部朝向地球的夜半球,所以这一天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最圆、最亮,把此日定为中秋节,再科学不过了。

在古人心目中,月亮不是一个冰天雪地的广寒世界,而是一个有着生命的神奇星球。人们认为月中有三物,一是人物,二是动物,三是植物。人物是指嫦娥、吴刚,一女性、一男性,一个正面人物、一个反面人物。二是动物,指玉兔和蟾蜍,有陆上的也有水中的。三是植物,指的是桂花树。因此又称月亮为“桂月”、“桂轮”。屈原的撼世之作《天问》中有:“夜光何德,死则有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复。”(据考,顾菟就是蟾蜍)。由此月宫又称蟾宫。唐人许昼的《中秋月》中写道:“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月宫中的玉兔,又叫金兔或白兔,它是汉代以后开始出现的。《太平御览》中所引的两则文字都谈及此事。刘向《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晋代刘孝绰的诗中也写道:“明明三五月,垂影当高树,攒柯半玉檐,丛叶映玉兔!”乐府中就有玉兔在月宫中捣药的说法:“釆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过:“月中有何?白兔捣药。”后来玉兔在民间又被演变成“兔儿爷”,还形成供兔儿爷之俗。汉晋之后又出现了月宫中桂树之说。《太平御览》引《淮南子》说:“月中有桂树”,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天咫》还演绎出了吴刚伐桂的传说。

关于祭月的起源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先民祭月拜月起源于对天体的崇拜。《史记·天官书》记载:“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其意是古人认为月亮为太阳星群,是金之化生,金之精体。周代以前天子祭月在八月十五晚上,至唐代流行于民间。

也有人认为祭月拜月源于古代的“秋祀”礼仪。古时候,每年春天播种前要先进行“春祈”活动,以求土地神赐予五谷。到了秋季八月中旬,正值大秋收获时节,还要拜谢土地神,这就是秋祀。秋祀是一种祈拜仪式,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拜月神。因为古人认为五谷丰收离不开月亮,如果没有赐予露水,没有月亮圆缺以计农时,丰收是不可能的。由此说明祭月拜月起源于秋祭。

孝敬老人,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旧时,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之际,官府就要挨家挨户地去慰问老人,并送去坐凳和手杖,同时还要送一些食品。民间对中秋敬老的习俗更为重视且由来已久。已婚的妇女要同丈夫一起回娘家看望父母,向父母赠送中秋礼品,表示对父母两位老人的生育之恩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在中秋节时,一般晚辈都要向长辈赠送礼物,表示慰问的同时,也表示尊敬之情。特别是徒弟在中秋节时一定要去看望师傅和师娘,并赠礼品表示孝敬。学生在中秋节也要去看望老师表示敬重。

中秋之夜的祭月,拜月,赏月都离不开供品,供品中以时令瓜果为主,特别是必有西瓜。中秋前几天,民间各户都要精选上好的西瓜,放到中秋节时祭月,中秋节夜晚,将西瓜切开,祭月后全家老少分食。传说,西瓜是一种野兽的头,它凶猛强悍,每年八月十五日夜总要伤人,所以人们要在中秋之夜吃兽头(西瓜)以解气。这种习俗在某些地方仍存。

还有的地区中秋之夜,祭月拜月之后,乡里的小伙子还要玩打响鞭,即马鞭,马鞭上还要蘸硫黄水,称“火龙”。中秋之夜,每当月落西沉时,还会听到门外到处响起清脆的鞭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

中秋节的大多习俗都和团圆的主题、信念紧密相连,如团圆饼、吃团圆饭、饮团圆酒、吃瓜果、祭拜圆月等,都展示了团圆之情。中秋节有主司团圆的神明,有寓意团圆的象征物,有各种象征团圆的节俗,有丰富多彩的传说故事,其组织结构完整,主题信念明确,也就是说,中秋的岁时节令对团圆的主题目的表现得相当充分。《易经》上说:“圆而神。”在这里圆是团圆平安之意,中秋节是名副其实的团圆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