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趣话兰州方言

句子大全 2014-02-07 10:02:24
相关推荐

甘肃省地域广阔,经度跨度大,所以形成了很多方言分支。陇上方言向来特色十足,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读音和声调,独特的词汇和固定词组,更有很多差别性的语法形式。

让我们在陇上各地的趣味方言里,品品地道的家乡味吧!

兰州方言,或者说 老兰州话 ,是大西北主流语种之一。它源自中原,在兰州大地上流行已经有2000多年了。

兰州方言发音古朴醇厚,与普通话的四声有所不同。比如过去,兰州人发音存在 ń、l 不分的现象,普通话中的 牛奶 ,兰州话常读作 六来 ,让听的人有些哭笑不得。普通话读作第二声的,兰州话则读作第四声。例如: 黄河 、 成材 两个字都是二声,兰州话则读作两个四声。普通话 姐姐 美女 是第三声,兰州话则读作第二声。 命运 剃度 普通话都是四声,兰州话则读作第三声。

还有一些特殊的读音。例如 下 ,兰州话读作 哈 ; 咸 读作 含 ;把 书 读作 夫 ; 做 读作 足 , 啥 读作 萨 , 去 读作 期 。 了 读作 唠 。 做啥 读作 足萨 。要是说得快一点,连起来,就成了兰州话里面特有的 足啊 , 你足啊期唠唦 。

老兰州话的词汇简练而又独特。 满福 :圆满、充足、满意的意思。 捋顺 :顺畅、顺利,遂心如意。 跌办 :筹措、实施、进行或完成之意。 亮豁 :对豪爽侠义、慷慨大气的赞扬。 喧关 :谈话、聊天,双向或多向交流的场景。 攒劲 :过硬、正确有力或很好。 啰怜 :事情被动、处境麻烦,或者面对很多拖累。 破烦 :烦恼、发愁,或者事情很麻烦。 下茬 :特别使劲、特别努力。 夯客 :傻瓜或智力不足的人。 抽抽 :兰州人对口袋的特有称呼。 光阴 :钱财、收入或者外快。等等。

兰州方言中还有一些读音特殊的词语。例如 沃页 ,意思是心情舒畅、愉快。 葛洁 ,意思是做事干净、严整。 唏不 ,是 非常 很是 的意思。 木(没)治 ,没有办法的意思。疑问句后便常常加上 唦 哩唦 哩吗 等助词。了解到这些特点,就容易听懂兰州话了。

兰州方言里面有不少非常精彩的词语,最能展现兰州人豪迈爽朗的族群性格。例如,说某个人敢作敢为,就用 脏腑硬得很 来形容。而比喻心狠手辣,那就说 叶子麻得很! 说谁表态痛快,那叫做 拍个康子(胸膛) 。比喻谁善于乘机捞便宜,就会说这是 抬脚割掌子 ,防不胜防。要是批评哪个人做事呆板或者认死理,就会说 你这是死治司马懿 ,一点儿灵活性都没有。兰州人常爱说: 鼻子擤到唠浪去! 就是说,你少管闲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总之,这些词语通过形象的比喻、借代的方式,既能够把意思表达的非常到位,听上去又很风趣幽默。

兰州话里还有很多精练的俚语,世世代代传承不息。例如:

遇到困难或者矛盾时常说: 多大地个事唦! 表达了不屈不挠、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

对做事过头的人善意提醒: 啥事做个差不多! 是劝导别人也提醒自己,做事把握适当分寸的常用词语。

说两个熟悉亲切而又经常发生争辩的人: 姑舅两姨,不见唠想哩,见唠嚷哩! 劝喻人们正确处理分歧,增进友好和谐。

亲友或者熟人之间常说: 你把人愁倒哩! 这是一种善意婉转表示不支持,或者提醒的常用词语。

这样语句还有不少,例如: 教下的曲儿唱不成 。比喻照本宣科往往会误事。 干指头子蘸盐 ,指不想付出代价却想得到利益或好处。 豆腐搅成肉价钱 ,是做事不计成本,付出过高代价。 往秤上看,不唠(要)往肉上看 ,意思是处理事情要抓住主流,不要因小失大。

总而言之,兰州方言虽然古朴,但是它相当成熟完善,也就是说,没有兰州方言表达不了,或者表达不到位的意思。它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融合了古代秦声、很多少数民族词语和各地移民带来的语言特色,才最终形成的语言系统。

兰州方言风趣爽朗的特点,受到艺术工作者的青睐。上世纪80年代末,军旅艺术家张保和先生创作了一系列兰州方言快板,其中《夸兰州》《说二姨》等,绘声绘影活灵活现,脍炙人口广受欢迎。其后同是军旅艺术家的王海先生,面向社会普通人的生活拓宽创作路径,把兰州方言运用到相声表演,以他诙谐幽默的手法,创作出《兰州往事》《兰州老街》《男人难》《前进的方向》《轻飘飘的生活》等段子,风靡一时传遍大街小巷。而现在在兰州广受热追的DJ王师傅,也是凭借一口地道的家乡话吸引了很多的年轻粉丝。

兰州方言很早就引起了中外语言学家的注意。古代学者西汉扬雄、东汉许慎在他们的著作《方言》《说文解字》中,都提到了历史上兰州的所在陇西郡方言。近代兰州文史学家张国常、慕寿祺等人,也曾经在他们的地方史志著作中,专门收集注解了兰州方言的常见词汇。

民国初年,瑞典学者高本汉首次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调查兰州方言音系。在法文版《中国音韵学研究 方言字汇》中,把兰州方言作为26个调查点之一,标注了3000多个字的声韵拼式,为后来研究兰州方言语音系统奠定了基础,从此让兰州方言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兰州方言研究有了巨大进展。兰州大学赵浚、张文轩教授,著成《兰州市志方言志》,让兰州方言的研究有了系统的范本。在著名语言学家张振兴指导下,张文轩教授与甘肃方言研究所所长莫超,按照《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要求,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兰州方言词典》终于编成付梓,让兰州方言登大雅之堂,有了权威的通行标识。

兰州方言在岁月沧桑中生生不息流传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兰州人民与时俱进,开始由说半兰州半北京的 京兰腔 ,逐步演变为规范的普通话。但是在亲人之间、熟人之间,开口畅叙的,依然是亲切温馨的老兰州话。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老兰州人,对家乡的方言有一份深挚的情感。现在年纪大了,反而经常回想起小时候我们口头传唱的一些兰州话儿歌。

小伙伴们在一起手拉手举起来做翻身游戏的时候,嘴里唱着:

油馃油馃翻油馃,翻不过唠(了)跳黄河。黄河干唠,杏皮子酸唠!

玩着玩着天下雨了,于是小伙伴们又唱道:

天爷天爷大大地下,黄米麦子五十大,蒸下的馍馍车轱辘大!

那时候人们生活条件差,家里来亲戚了怎么招待有些尴尬:

尕当尕,罗面面,阿舅来唠做饭饭。擀白面,舍不得;擀黑面,羞人(丢脸)哩;擀豆面,粘案板。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狗哩,阿舅听着就走哩!

有一段《撇花花手》儿歌,简直是那时候市井百态的鲜活画卷:

撇(拍)花花手,打连秋(秋千),你弹弦子我喝酒。曹家的姑娘会打扮,丝线帘子绾纂纂(发纂)。墨色袍子红脸蛋,尕尕脚儿两点点。前头梳了个墨鬏鬏,后头梳了个彩鹤楼。彩鹤楼上喝酒哩,打掉杯子赖狗哩!

这些诙谐幽默的兰州方言,什么时候听起来都倍感亲切,它既是兰州人之间契合情感的最佳媒介,也是承载兰州和谐包容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愿我们每个兰州人,即使半生行至四海,也能不忘儿时乡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