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大青山里有个“小延安”——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句子大全 2014-01-28 13:10:27
相关推荐

2015年08月15日14:16来源:

原标题:大青山里有个“小延安”

开栏的话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先后践踏了中国大片土地,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报开设《草原抗战纪事》专栏,通过采访抗战老兵、探访抗战遗迹、讲述抗战故事,生动呈现内蒙古各族人民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反映内蒙古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和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敬请关注。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本报记者 施佳丽 摄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8月10日,从武川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驱车40多公里,来到了大青山腹地的得胜沟乡得胜沟村。

这里山壑交叠,林草茂盛,几户民房散落在沟间。

当年,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就驻扎在这里,人们亲切地把这片根据地称为“小延安”。金戈铁马声早已远去,今天的遗址肃穆宁静。

村民张五子曾是八路军的向导,老人早已作古。如今,还能从他64岁的儿子张月贵那里听到关于根据地的故事。

夜袭陶林镇、攻克乌兰花、伏击蜈蚣坝……八路军在大青山威名远扬。

“1938年冬天,大青山支队司令部进驻得胜沟村。当年的司令部就建在村西南一块台地上,坐西向东,是三间低矮的窝棚。司令部到来后动员群众抗日拥军,组织军民反扫荡、剿土匪,得到了群众的信任,根据地抗日热情高涨,人气空前旺盛,许多青年从四面八方赶来报名参军。”张月贵细细讲述。

当时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尽快提高根据地基层干部的军政素质,司令部决定山中办学,自己培养干部。“这个老榆树下就是讲堂,大腿就是课桌。后来又办起教导队,学员们都是自己动手搭窝棚。”张月贵老人站在村头树下深情地回忆着。“村民们与八路军相依为命,吃穿都是互相周济,敌人扫荡时烧掉民房,炸毁窝棚,敌人走后又搭起来一起住。”

75岁的郭志刚退休前是武川县的一名教师,从1976年开始,坚持用业余时间挖掘整理大青山抗战史料。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保卫延安的桥头堡,是通过蒙古与苏联乃至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保持联系的国际交通线。”郭志刚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牵制了日军大批兵力,沉重打击了敌人。通过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建起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八路军第一支骑兵部队就诞生在这儿,为人民解放军建立骑兵部队奠定了基础。”

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八路军和蒙汉各族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1938年9月到1942年10月,开展战斗500余次,平均每年100多次,几乎每3天就有一次战斗。4年中,伤毙日伪军2000余人,俘虏近1000人。

建国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遗址多次修复,教导队讲习所、警卫连、卫生队、供销社、军械修理所、炊事班伙房旧址都悉数存在,这里存放着八路军当年用过的石磨、树墩、战刀、手榴弹、粮食袋等珍贵文物。

距得胜沟司令部遗址10公里的蘑菇窑村,建成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馆内复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政、军办公场所,陈列着八路军斗争的遗物及照片史料,再现了根据地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战经历。

2008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创建70周年之时,得胜沟被确定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本报记者 贾永强 施佳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