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巡展”开始!“揭秘”东阳8位大师参展作品

句子大全 2014-01-24 05:16:12
相关推荐

今天,以“匠艺回归,只为初心”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在东阳中国木雕城开幕。

摄影 胡扬辉

博览会期间,在中国木雕城国际会展中心A馆1000平方米的展馆内,将举行为期四天的“辉煌中国·璀璨工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巡展”(下称“巡展”)。

据了解,此次巡展历经一年多时间筹备,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邀请7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70位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的作品参加展览,展品有153件。这些作品已先后在武汉、杭州巡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东阳为巡展的第三站。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东阳共有8位大师的木雕、竹编作品参展。在展览现场,参观者可以欣赏到陆光正、冯文土、吴初伟、卢光华、何福礼、黄小明、徐土龙、陈一中等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

陆光正

《航归》《迎春图》

《航归》 《迎春图》

展示香港回归主题作品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陆光正作为东阳木雕的代表性人物,选送木雕代表作《航归》和《迎春图》参展。《航归》是1997年香港回归时浙江省人民政府送给香港特区政府的赠礼的缩小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航归》画面上是漂泊的三只航船,历经风雨即将返回码头,寓意中华民族统一,其中最主要的那只帆船,象征着回归到祖国怀抱的香港。

香港回归那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要选择一件反映香港回归主题的艺术品,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在众多竞争者中,陆光正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陆光正回忆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的罗干给他的作品提出了一些建议,“原先作品的题目是《归航》,罗干建议把名字改为《航归》,他说归航是一种趋势,而航归已经包含了归来的整个过程,并且是已经完成的状态,这两个字更能体现香港回归祖国的情形。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陆光正参加巡展的另一幅作品是《迎春图》。这件作品以“岁寒三友”——松、竹、梅为表现题材,既蕴含着坚韧不拔、高雅脱俗的气节,又展现了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生生不息的精神。在雕刻技法上,陆光正采用独创的多层叠雕技法,由多个木雕单元巧妙组合而成,在平面背景上形成了三维立体的艺术效果。

冯文土

《西双版纳的春天》

作品反映重要历史时刻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冯文土携木雕代表作《西双版纳的春天》参加巡展,以国家领导人与少数民族群众联欢为内容,再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某个重要历史时刻。

《西双版纳的春天》描述的是周恩来与傣族群众一起欢庆泼水节的场景。作品中,周恩来身着傣族服装,高兴地拿着一个大盆向群众泼水,有的群众用柏枝蘸着银碗里的清水,礼节性地洒在总理身上,有的群众拿着大盆向总理泼水。依照傣族的习俗,泼水节时,水泼得越多越热闹,说明彼此越亲近。

冯文土说,《西双版纳的春天》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有一次,他在报纸和广播里了解到周恩来与傣族群众一起过泼水节的消息,非常激动,于是便创作了这件作品,“听到周总理与群众联欢的消息,我深受感动,创作这类题材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西双版纳的春天》的创作过程中,冯文土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浮雕技艺,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有机融合,将现代题材与传统技艺有机结合,创作出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世之作。

目前,东阳市委、市政府重视东阳木雕产业,将木雕大师集中在木雕小镇,形成了产业集聚。冯文土说,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尤其是木雕这样的传统产业,必须在形式、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木雕产业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有顽强的生命力。”

吴初伟

《春和景明》

展出的作品曾经是“国礼”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吴初伟携木雕代表作《春和景明》参加巡展,作品中春意盎然的景色,寓意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

《春和景明》取名来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至若春和景明”,此文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也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春和景明》通过花海远望高塔,在方寸之间把远近景关系刻画得真切自如,处处蕴含着浓浓的春意,让人感受春风和煦、景色明丽。吴初伟将镂空雕、深浮雕、浅浮雕等技法有机结合,彰显了作品的清新、气派和华贵、典雅。

吴初伟说,《春和景明》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这件作品作为“国礼”,在中央领导人外出访问时,被赠予多位国家元首。

吴初伟钻研木雕技艺五十余载,精通东阳木雕12技法。他融汇各类雕刻技法,创作了千余件木雕作品,风格迥异,饮誉中外。在继承东阳木雕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吴初伟以其独特的理念,开拓创新,先后创造了“朽木穿插叠雕”“弧形双面镂空雕”“朽木整合立体雕”等雕刻技法,既提高了废弃材料的利用率,保护了环境,又提升了木雕作品的艺术价值,填补了木雕技术领域的空白。

卢光华

《毛泽东诗词》

竹编制作伟人诗词

出生于1948年的卢光华,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算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一直都有一个心愿,就是将毛泽东诗词和竹编技艺结合起来创作一幅作品。今年,这个愿望终于成真。”卢光华说,他耗时6个月,完成了一组毛泽东诗词竹编立屏,用于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巡展,来表达自己对新中国最真切的热爱。

据了解,这组毛泽东诗词竹编立屏选择了毛泽东最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西江月·井冈山》、《满江红·和郭沫若》、《七律·长征》四首诗词。虽然这几首诗词字数不多,但在竹编创作过程中颇费心思。毛泽东诗词气势磅礴,书写章法有其独到之处,竹编技艺由于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将其原样展现。“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在保持书写章法、字体风格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竹编技艺的特点将这些诗词重新排列,并运用双面编法进行了呈现。在外框设计上,采用了花梨木,结合传统榫卯等工艺,在木头上雕出竹节的形状,让东阳的竹编、木雕技艺与毛泽东书法完美结合在一起。”卢光华说,作品完成后,在他的工作室展出,很多收藏爱好者想出资购买,他都不愿意割爱。

作为中国竹工艺大师、雅溪卢氏竹编传人,卢光华特别遗憾和愧疚的是自己的孩子没有继承竹编这一传统技艺,他希望创作更多的精品来展示,也希望竹编技艺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何福礼

《美好生活》

“火腿”展现美好生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携竹编代表作品《美好生活》参加巡展,他用精湛的技艺编制了一只“火腿”,寓意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得红红火火。

何福礼说,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带着家乡腌制的猪腿进献给宋钦宗,因为色泽鲜红如火,宋钦宗就赐名为“火腿”,从此火腿就成了贡品。

2016年,在东阳东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金龙的提议下,何福礼着手用竹编制作一只“火腿”。

用竹编制作“火腿”,对何福礼来说是一次技术挑战,也是创作形式的创新,“创作是无止境的,我想突破传统,创作一些别人没有做的东西,也为这个行业做点贡献。”何福礼说。

一只小小的“火腿”,体现了大师精湛的技艺,也反映了百姓富足美好的生活,更表达了工匠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何福礼说:“大国需要工匠精神,幸福生活是靠努力奋斗出来的,这是我创作这件作品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完成《美好生活》的创作后,何福礼有了创作系列作品的想法,他想以北京烤鸭、广东烧鹅、海南文昌鸡等为题材,创作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时代作品,以此激发更多从艺者的创作激情。

与东阳木雕一样,近几年东阳竹编也遭遇到了发展瓶颈。何福礼说,一个行业要提高产业化,可以通过对内提升能力、对外取经学习等方法,补短板,扩大产业影响力。

黄小明

《锦绣山河》

作品展现大国姿态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携木雕代表作品《锦绣河山》参展。这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木雕挂屏的缩小版。

《锦绣河山》以东阳木雕独有的叠雕技法,描绘了峰峦叠嶂、苍松巨石、烟云环绕的肃穆与奇秀交织的雄壮景象。在崇山峻岭之中,象征着中国幅员辽阔、疆土稳固的万里长城,犹如一条盘踞的巨龙,横卧于山峦之上,“锦绣山河”的雄伟意境和“大国崛起”的磅礴气势一览无余。

黄小明说,《锦绣河山》原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木雕挂屏背景。该作品表现出中国正以大国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反映了中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及中国在构建和平、开放国际环境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黄小明从事木雕艺术创作与研究40余年,是北京故宫皇极殿乾隆宝座的复制者、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等重要场合木雕作品的创作者,也是首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的东阳木雕艺术家。

东阳木雕作为传统产业,在人才培养、技艺传承等方面遭遇到了发展瓶颈。黄小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希望政府能够更加重视传统产业的人才培养,出台相关机制,如设立奖学金、岗位津贴等,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东阳木雕,并愿意从事相关工作。

徐土龙

《万年富贵》

“牡丹花”开庆盛典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土龙携木雕作品《万年富贵》参加巡展,这是东阳木雕表现“花中之王”牡丹的经典之作。

徐土龙雕刻的牡丹花,用刀圆润遒劲,花朵厚实富态,花瓣丰腴飘动,花叶紧凑重叠,将牡丹花“富贵风流拨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的绰约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徐土龙说,花卉雕刻贵在神韵,尤其在牡丹花的雕刻中,他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在反复实践中,他突破实物形态束缚,吸收国画中的牡丹形象,大幅度减少花瓣数量,加大花瓣的厚度,巧用“扑刀”技法,表现牡丹花花瓣和叶子中心隆起、花瓣叶片随风翻卷的形象,让花与叶丰满厚实,密而不乱,使牡丹花远看雍容大气,近观丰满富态。

徐土龙从事木雕行业60余年,练就了一双雕“花”圣手,尤以花鸟雕刻见长。他在花卉雕刻上的精深造诣,提升了东阳木雕花卉雕刻的整体水平。

陈一中

《喜上梅梢》

“喜悦”系列作品亮相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陈一中携木雕代表作《喜上梅梢》参加巡展,该作品是陈一中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作的系列作品中的一幅,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初赏《喜上梅梢》,一段粉墙,一扇花窗,满园春色,欲掩难藏。细细品味,在陈一中的雕刀下,传统的梅花洗却了高傲孤寂的形象,变得温婉可人,既保留了“雪却输梅一段香”的高洁气质,又增添了“散作乾坤万里香”的豪迈气概。

《喜上梅梢》是对传统木雕题材的创新演绎,作品造型吸收了东阳木雕传统深浮雕的优势,又跳脱了传统木雕台屏的形式,通过背景的拟物化,营造出空灵柔美的中式园林场景。

陈一中说,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创作了“喜悦”系列作品,包括《喜从天降》、《喜事连连》、《喜上梅梢》、《喜事绵绵》,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形式,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喜人的变化和成果。

作为东阳木雕的传承者,陈一中对纯手工木雕技艺怀有敬畏之心。他说,木雕从艺者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整个行业才能繁荣发展。

记者 金丽珊 吕晶晶

本文编辑:刘海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