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广东客家人话端午 唤醒民俗文化记忆——中新网

句子大全 2013-12-30 06:09:31
相关推荐

今年81岁土生土长的惠州人杨维俭说,惠州传统的赛龙舟,民间称“扒龙船”,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在东江举办,大概有30支队伍参赛,每只龙舟可载近50人,船头放锣鼓,中间有人负责指挥。

杨维俭介绍,赛龙舟开始前,所有队伍都会焚香点烛、放鞭炮,用一头全烧猪拜祭河神;拜祭完后,参加赛龙舟的人吃烧猪,吃毕放龙舟入水,然后开始“抢青”。所谓“抢青”,就是用一根竹竿,挂着一扎树叶,放置在河中央,参赛的队伍各派出一个人去抢。“这是一种求吉祥的仪式,围观的人都会大声呐喊助威,场景十分热闹。”

仪式结束后,赛龙舟正式开始,获胜的队伍会得到富贵人家或商店老板奖励的“花红”,即一条缝有钱币的优质绸缎。杨维俭说,赛龙舟结束后,所有队伍都会将龙舟沉入鱼塘底下,用泥土盖住,防止龙舟腐烂,直至次年四月底才重新抬出来。

除了赛龙舟,在家中大门口贴黄符也是重要的习俗之一。在一张宽约5厘米、长约20厘米的黄色纸条上,用红朱砂书写“五月端阳节,端阳正午书,凡有不祥事,一切尽消除”或“五月五日午时书,一切蛇虫蚁鼠尽消除”,正午12时左右将此贴在家中每个大门的正中央,以作“辟邪之用”。

有些家庭则简单制作一个香包,里面包樟脑丸,寓意避邪,带来好运。这种风俗“文革”之后基本消失了。

据了解,在惠州望江一代,还有民众兴“划岸龙船”的习俗。即在岸上划龙船。村民结队备三牲,扛龙舟至一个龙船岭的地方。祭祀仪式过后即开始划岸龙船。划毕,全体村民在岭上野餐,欢聚一天,到了晚上才分散归家。这个习俗在城中不多见,近郊有之。

古代,为防止流行性疫症,人们就采集具有杀菌作用的菖蒲、艾蒿悬挂于门上,用于抵御毒气侵袭。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由于医疗条件不好,居民就利用这些土办法来保护家人健康。如今,很多老惠州人仍会在端午节时挂上菖蒲和艾蒿等。

杨维俭说,以前大家都非常重视端午节,习俗特别多,上述两个习俗一直延续到1949年前后才逐渐简化、消失。“现在简单多了,特别是年轻一代,可能就是看看龙舟赛、吃吃粽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