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孩子需要的不是数落 唠叨 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和爱

句子大全 2013-12-13 18:10:39
相关推荐

关于大女儿

对女儿不要担心,她女儿很棒。你是担心她学习不好吗?你们学习好,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就认为只有学习好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谁给你画的等号?幸福的生活就一定要学习好?你是自己碰巧这么走了,碰巧。但是,不是所有学习好的一定都幸福,也不是所有学习不好的一定都不幸福。

这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她妈给逼的。比如说,你被老板骂了,你什么感觉?想辞职的心都有。你还愿意工作吗?不愿意。老板都不给你年终奖呢?你还想第二年好好干吗?算了吧,能混你就混吧。这不是成年人都一样的吗?你还指望一个孩子比你更高的境界吗?那不可能啊。

不要逼她了,不要批评她了,不要说她了。孩子很聪明,就是太紧张了,你一说她,她更紧张了。她老担心:“哎呀,我又被妈妈说了,我怎么不能像爸爸妈妈那样优秀呢?好自责呀,好难过呀,又没考好怎么办呀?”她都在想这些,她还哪有时间去看题呀?哪有时间去好好琢磨那道题怎么做?

你就让她骄傲。她觉得自己做得好,你就给她鼓掌,让她骄傲。要信任她、鼓励她,慢慢就好了。孩子看着大大咧咧的,其实内心很紧张,她怕被别人说。

闭嘴。对女儿闭嘴就行了,别老叨叨叨地说她。她不需要你说,爱她就行了。她需要的时候会来找爸爸妈妈的,她做的好的时候都会说“我考了九十三分呀!你看我拿了这个奖!我画得好不好呀?”她不是来找你了吗?她找你干什么呀?这个时候你就夸她就好了。

她不会做的题,她会来找你问这道怎么做,就给她讲就好了,说那么多多余的干什么呀?“你审没审题呀?你怎么那么粗心!”你说那些她就能会做题吗?她还是不会呀。给她讲题就好了,她需要什么她会来找你说。她要什么你就给她什么就可以了。多余的也不要说,多余的也不要做,没有这个必要。她不需要,孩子都知道。她心里知道要努力、要过上一个很有意义的人生。她很善良,她也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人。这些话你就不要再跟她讲了。

关于儿子

她很喜欢带着孩子看夕阳。

这是她梦寐以求的。她想让孩子跟着她的步调。这是她喜欢的,她就想让别人也喜欢。但是没有反过来想别人喜欢的她是否能去配合别人的步调呢。他喜欢很安静的坐在海边看夕阳,他希望孩子坐在旁边陪他。那孩子想要疯,想要闹的时候,他有没有去陪孩子一起疯,一起闹?她不疯不闹,她也没有允许孩子去疯去闹。她老是用她的标准,用她的要求。她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每一个人的要求都值得被尊重。至少要先听到,先了解别人的需求是什么。满足不了,那也要尊重。

赵兰从儿子这件事要学会什么呢?

爱,没有条件的爱。

儿子为什么会选择他们做父母呢?

抛弃。他们三个人都被抛弃过。不是他们互相抛弃,是被爱他们的人抛弃,嫌他们多余没有用了。

这是理由吗?没有用了就可以抛弃吗?没有用也可以爱。真的爱不需要有用或者没有用。没有用了也值得被爱。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爱。有没有用那都是有语境的、有定义的。放在这里有用,放在那里没有用。而且谁来定义有用没用?都是定义。

我们有很多预设的定义。你学了这个是黑,这个就是黑,你学了这个是白,这个就是白。都是这样定义的,都是人为的定义,这是光明的,美的,脏的,干净的、好吃的、贵的、难过的,这些都是定义。本然不一定是这样子的,一旦定义了人的思考就停止了,止步了。就是因为你知道了,你以为你知道了。别人给你定义好了,这是黑的,这是白的,你就心说“好的”,“知道了”,就开始行动了。思考到这儿就停止了。不应该是这样的。

一定义就狭隘了,你们怎么能够知道所有有用的和没有用的?不知道的。所以单凭什么东西没有用就抛弃是不对的。每一个人都有用,不知道而已。很多种方式。定义不了,没那本事。一定义就狭隘。定义都是主观的,学再多、看再多书,还是从你的脑子里在定义。狭隘!

她想了解和儿子之间有没有所谓没有解决的业力?

没有。他们三个人被抛弃,不是他们互相抛弃。他们三个人被抛弃后的反应不一样。就像打人一巴掌,有的哭,有的笑,有的不说话,每个人反应不一样。

她(指赵兰)被抛弃,就要回来证明她有用。

孩子被抛弃就要反过来唤醒,就是要来告诉你们:没有用?什么有用没用,首先别分别,其次都得爱,都值得尊重。

她老公很权威。习惯了权威,被众星捧月。被抛弃就受不了了,心理落差太大。要瞧向自己,别人捧你都是因为那些外在的条件,捧你的人不一定了解你,捧你的人不一定真的尊重你。抛弃你的人也一样,他不一定真的了解你,不一定尊重你。捧你是因为你的外在条件、你的权威。抛弃你也是因为你没有权威,或者他们不想要你的这个权威了,都是外在的。所以他要往内看。自己很有力量的,可以自己很闪耀。他不需要这些条件,功名利禄他都不需要,都安排了。只要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有能力做好的,他会做的很好。去做就好了,别人怎么评价他,是不是接纳他,是不是尊重他,这些都不重要。

所以你看他们三个人面对抛弃的反应不一样,凑在一起就有矛盾了。

这个过程中,他们能为儿子做些什么?

放手。爱他就好了。你管他那么多呢?你管他是因为你自己难受呀。你管他是帮他吗?他有说需要你帮助吗?他没少胳膊、没少腿儿,人家能自己走路,他需要你帮助吗?一个人走路很歪,但他能自己走,哪怕他就歪着走,你看不惯,你觉得他要摔倒,你想上去帮他,非把他拧过来让他正着走,他需要吗?他没碰见你之前他自己走得好着呢。他歪就歪,歪他也走啊,他没摔倒呀,他不需要你扶他,他也不需要你把他的腿拧过来呀,他就那样走习惯了不也走着吗。你要去扳他,那是你看不惯呀,你看了糟心,是“你”在难受呀。你是在帮谁呀?你谁也没有帮呀。你是在管理他,同时又不能控制自己。什么帮不帮的?哪儿有帮呀,一点都没有帮。

你是自己看着难受呀,你自己看不惯呀,他叫一下,是你自己听了难受,是“你”难受,是“你”没有管好你自己的情绪心理呀。那你不要难受呀,他才不需要你帮呢,你帮他扭转了很多东西,都不是在帮,就是你自己看着难受,用你的标准在做,拿你的尺子在量。

孩子现在是走在他自己应该走的方向上吗。

在。只是慢。耐心等他。他害怕被抛弃。

他很有勇气。他们三个人,你说谁的功课最难?一个是因为没有用而被抛弃了,顺理成章就要来证明我是有用的。一个被抛弃了,想要回来说服所有的人没有用也可以被爱,每个人都值得被爱。你说哪个更容易?那肯定证明自己的更容易啊。你只要努力一下,有点天分,做出一点小成绩就能证明自己,这很容易;可是你要唤醒大部分人,这个功课才难呢。她儿子选择了最难的功课,他才有勇气呢。他是要来唤醒大家的。他就是要告诉大家,就是要传递给大家:没有用,也值得被爱呀。这个社会不是以“用”和“不用”、“有用”和“没用”来衡量的。

他给自己选了那么难的功课,那他的难是不是要慢一点呀?是不是要有耐心呀?你要证明自己的话,读两本书、努力一下、考个试就过去了。但是唤醒别人呢?说服别人是很难的事情,当然慢了。然后你又不听,没有人听。你说唤醒,被唤醒的人又不听,当然会慢了。两边都很慢嘛。

他儿子在唤醒、在提醒她、在告诉她,她听不到呀。老是拿出她的标准、她的要求,她认为这个社会怎么样,她认为人生应该怎么样,她认为人应该怎么样,她在那里担心、焦虑,是她的标准呀。未来的事情她都不知道呀,她焦虑什么呀?她看得到吗?她知道明天发生什么事吗?明天刮风下雨是什么她都不知道,她怎么能知道她儿子明天是怎么样的生活?今天的就一定是明天吗?明天的就一定是永远吗?

她感觉儿子的记忆里有伤痛。

被抛弃嘛,不被接受呀,众人都不听他讲呀。

被抛弃,不是说把孩子放在篮子里边,顺着水漂出去了。这只是一种电影里的抛弃。

抛弃有很多种,有不被接受,拒绝,背叛,孤独,这些都是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对吗?

她儿子是个修行的人。他前世就在唤呀唤、唤呀唤,可是没有人听他呀,用嘴说说不动啊,没有人听,听的人少。这一辈子就不要再用嘴巴说了,用行动喽。用这样的一个身份来唤醒大家。

好难哦,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听。都没有被唤醒。不过有希望的,慢慢儿来。很正常的。有爱就好了。都会好起来。他只要被人听到了,唤醒了,他就知道自己没有白白来,没有白白付出,所有的伤痛就可以抵消了。

现在是更痛啊,“还是不听。还在用你们的尺子来衡量我。还在用你们的要求。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是这样想的。

等他爸爸妈妈、身边的人发现了这一点,放下标准,放下要求,真的不再区分了,他就开心了。他的任务完成了,他就开心了。他开心,大家都开心。

孩子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吗?

好好的,别担心。

他能照顾好自已吗?

能,教他。什么不得学啊?你不教他,他能会呀?不教你你也不会呀,没人教你会做饭吗?你做个饭不也得拿菜谱看吗?你教他写下来呀。想让他做饭时,你就教他做饭。想让他坐公交车,你就带他坐公交车。慢慢教他,以后有了人工智能,生活很方便的。

还要继续给他陪读吗?

陪着吧,他依赖他妈妈。也可以不陪,是他妈妈自己放不下。他妈妈自己担心。谁依赖谁?

即使你真不去了,他闹、调皮,是什么意思?希望你来陪嘛。他想让你知道:“你看,你来的时候我就好,不来的时候我就给你闹了。”故意闹给你看,给你压力,让你来。所以很多家长就去了。坚持一下,你让他闹一下嘛,跟老师说一下“不要紧”,闹两天他发现他也没得逞,算了,闹什么闹,我自己也没什么好下场,也就不闹了。不陪也行,陪也行。慢慢来。

还要让孩子继续学校的教育吗?

先上着,能上就上。你自己带他回家干什么呀?你比老师讲的好吗?那不可能,老师是老师,教那么多学生呢。你听完老师讲的你再回家辅导,比你什么都没听就辅导的强吧?

就当学一些基本的东西,学的这些东西不见得直接用得上。但是呢,第一:他自己开心,因为你愿意去学校,他开心。第二:学这些呀完成作业、功课呀,生活有规律呀,这也是个有日程化的生活,他也不至于太低能太无聊,那样不是更容易闹事情?

先稳定他的身心健康,稳定他的情绪,让他先去学着。他也学得会,慢一点儿。弄个两三遍没关系。你再慢慢跟他讲,他也都会。

还是那个道理,明天刮风下雨你都不知道,你知道他明天学得会学不会呢?不知道呀。也许就上下来了,初中,高中都有可能啊。先上着嘛,现在想那么多干什么,万一你想的是错的呢,万一你的判断是错的呢,你就能说那么准?行还是不行?上还是不上?他眼下能上呀,眼下又没有不能上呀?

能上继续上,你等他不能上时再说怎么办?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啊?也许人家上着上着上个高中,还给你读个大学呢。他喜欢了什么事情也许他就做下去了呢。也许他读到初中不想读了,累了、压力大了,那就回家,学个一技之长也可以。没人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那怎样教儿子自己照顾自己呢?

示范。你给他示范,手把手教他,别想一下子什么都教会。一件件来,他现在不是也会做一些事情吗,会收拾碗筷、洗碗,叠被、扫地都能做呀。那一个九岁孩子,你还让他干什么呀?给你炒一桌子满汉全席呀?怎么可能?你会吗?你也不会呀,慢慢来嘛。

给他列计划。一个月,还是两个月吧,一个月太短了,你给他宽容一点,两个月咱们学会一个什么事情。你给他把目标放在这儿,慢慢带他几次就行了。孩子也灵,他要真想学也快。

教孩子的过程中有时会着急,怎样才能更加的耐心宽容呢?

你教的时候难受了就不要教了嘛。停下来不会吗?扭过头去吧,眼不见心不烦。你先自己平静下来呀。扭过头去,拉开距离。“扭过头去!”你需要方法,道理说100遍了,要有爱要接纳,这些道理都听得懂,都做不到。扭过头去!你都生气了,你还教他?那不火上浇油?效果好吗?鸡飞狗跳。扭过头去,喝茶去。喝十分钟茶再回来。在乎这十分钟吗?放松一下,平静一下,喝完茶了啥也不是事儿了。回来再教他就学会了,你越急,他越紧张,那咋学呀?

你老板骂你的时候,你紧张不紧张?你老板盯着你旁边让你写合同,你写的出来吗?那不也得给你时间、给你自由、给你空间,让你自个儿慢慢发挥去、想去,写完了还不能太挑剔你,还得鼓励你肯定你,说你干得不错,只剩什么什么地方稍微再调整一下。是不是老板这么说、这么哄你,你才开心、才继续干?老板要是说这条不行,你这条写得太差,你怎么什么都不行,你怎么那么笨,你什么反应啊?辞职的心都有了吧?那不一样吗?

之前没有让孩子去接受专业的训练,会不会耽误了孩子?她觉得有些愧疚,没有做就没有做啦。愧疚有用吗?你愧疚有用,你就天天愧疚去吧。有用吗?没有用。老想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干什么呀?现在有条件就现在让他做呀。让他上课,陪着他、教他不就完了吗?过去的事说它干啥?

她之前有考虑过把孩子送到专业学校去,觉得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自己能轻松些,会不会自己有点自私?

人都会有自私的时候,可以理解。正常。

他要有缘分也就去了。他没有机缘呢,也就去不了了。现在这学校也非常好,老师也很好,它就是好的缘分,她就珍惜吧。一山望着一山高干什么?你以为送那边没有那边的问题呀?你又没去,你怎么知道没有问题?眼下可能有眼下的问题,送了那边有那边的问题。你没有办法同时办两件事情。你没有办法同时把两件事情的利弊一起写下来去比较吧,那不可能的。

所以呢,那边没有机缘,也就别强求了,也就别再想了,说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自己不够爱他,跟这些都没关系,都是机缘,都是安排的。

怎么你在这儿就这么顺当呀?为什么这么顺呢?哦,顺的还不想要啦?还往那边儿扎,那不给自己找事儿吗?顺顺当当的,珍惜这个条件,好好地跟老师合作,想陪,那你就陪,不陪也没关系,眼下他能跟他上蛮好的,继续让她跟着上,能辅导多少,辅导多少,也许他就这么往下上着,等他不能上的时候再说。

没有机缘的事儿就别想了。有机缘了,它自然会到你面前来呀。成熟的机缘,如果那边真有好的条件,对孩子更好的条件如果出现了,会安排,你会看得到,会有机缘的,别着急。如果没有安排,没有到,没有那个机缘,那就是不需要,别想。

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在什么方面能体现出来呢?

什么是责任呢?自己加给自己的?社会要求的?责任是应该的,应该的就叫责任。

如果真是自己想做的事儿,可能就不叫责任了。因为你想做啊,那不就是你自己的欲望吗?自己的愿望,欲望,期待。

比如,我们写法律条文,甲方的责任和义务,满篇的条款都是甲方必须怎么怎么样,甲方应该怎么怎么样,任何情形下,甲方不得怎么怎么样,全是被动的要求和限制。但是甲方在这份合同项下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他想追求利益,实现和乙方的合作。这是他想要的,但这其实不用写成“必须”、“应该”这种句式。只有在“责任”的条款里才会约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是被动的。

什么叫责任?你觉得被动、必须、外面的人压给你的,那就是责任,自己想做的就都不是责任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在什么方面体现出来呢?

无条件。支持他、鼓励他,别老要求他,不设限定,理解他们。你得先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你得先知道他们是谁?他们要干什么?为什么想干这个事儿?为什么不想干那个事儿?你得先理解他们的需求,理解他们的感情。

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你做什么。你都做了,他还活什么呀?人家还要体验呢,好玩儿着呢,以后好玩着呢,你都帮人家做了,非得这么做,这么做。你又不能保证你安排的就好玩儿。你也不能替他做,替他做人家玩儿什么呀?就自己玩自己的吧。

理解、支持。他需要你的时候他会来找你,他会跟你说的,你是他妈妈,你是他爸爸,这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你们是他的后盾,等着他就可以了。他需要你的时候他会来找你,那个时候不要拒绝他。拥抱他,爱他,理解他,用你们的智慧给他出主意,帮助他就可以了,剩下的路他都会自己走好,不要担心。

催眠中潜意识对赵兰关心和困惑的问题进行了层层剖析,解答时时而态度温柔地规劝,时而口吻强硬地进行批评指正,时而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具体的方法,大部分的话语都非常口语化。所以在记录中我没有对潜意识的话语进行额外的修饰,尽量保留了潜意识的原话,通过这样的语气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力量和对孩子们深深的关爱。

每一个孩子选择来到这个家庭,背后都有着深深的因缘。他们需要的不是数落、唠叨,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和爱。让我们放下头脑中固有的标准,尝试倾听他们的心声,真正地理解他们、关爱他们。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听到,愿每一个家庭都能美满幸福。

• END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