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回望历史 庐江人民曾走过的峥嵘岁月!

句子大全 2013-12-11 19:06:41
相关推荐

吾辈自强

铭记历史

庐江抗日武装的蓬勃发展

75年前的今天

值得永远铭记

为这一天

中国军民浴血奋战14年

今天

我们回忆庐江人民在这片热土上

如何英勇抗击侵略者

1

1938年4月30日,巢县沦陷后,中共庐江地方组织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在庐城、庐南分别成立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五大队和第六大队。5月,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七团到达庐江,第五大队、第六大队一部分编入第四支队。7月,第八团来庐,又改编了第六大队一部分。10月,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戴季英指示,庐南第六大队全部归黄育贤领导。

2

1938年初,庐南七架桥、柯家坦地区土匪较多,对豪绅地主威胁很大,于是利用此机会,马玉龙召集当地36个士绅开会,成立自卫队,马玉龙任队长,将原先组织的100余人进行整编,搜集不少土枪,至1939年发展到2000余人。

同年5月,郑曰仁、郑子争在庐南中沙溪成立工作团,负责人马本龙、胡亚良、杨晓武等。不久,缴获沙溪乡联保主任徐季美10余支枪。以这批枪支为基础,组成自卫队,发展抗日武装,保护群众利益,打击土豪劣绅,群众情绪高涨。在庐南七架桥地区亦组织一支100余人的地方游击队,由许如海指挥,当时仅有破旧长枪2支,子弹20发,土枪4支及刀矛等武器。

3

1938年夏,由国民党庐江县常备队撤出的部分队伍和沙溪地区农民协会一支自卫队合编,组成庐南郑子争游击队,开始只有30多人,后来不断发展壮大。

同年10月,在庐江黄泥河成立新四军第四支队江北游击第二纵队第一大队,下辖三个中队和一个工作队,共180余人,拥有长枪97支,大队长郑子争,大队副王振都,教导员钱耀武。游击大队在军埠公路截击日军,打死日军2名,缴获长枪2支,子弹数十发。

11月,按舒城中心县委和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的指示,大队长郑子争率领游击大队赴无为县襄安镇进行改编。在改编期间,郑子争率第四连在无为县黑沙洲袭击日军,打沉日军橡皮船1只,击毙日、伪军10余人,缴长枪8支,子弹100余发。四连战士蔡继春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光荣牺牲,襄安镇工、农、商、学、兵数千人为蔡继春烈士举行公祭,场面悲壮,军民同仇敌忾,抗日士气高涨。嗣后,四连又到桐城周家团、浮山一带剿匪,活捉匪首杨角乌,缴获短枪1支,子弹10余发。

年底,日、伪军自芜湖侵犯太阳洲,国民党军队不战自退,游击队第四、五2个连由襄安渡江出击,毙伤日、伪军10余人,追击5公里,残敌狼狈逃走。

庐北何泽洲游击队,又称舒(城)庐(江)无(为)桐(城)4县游击大队,成立于1938年6月。当时以白石山一部分农民协会会员为基础组成,共5个中队,大队长何泽洲,政治委员林英坚(四支队派来的红军老干部),副大队长范群,政治部主任魏兆宇。游击大队在无为、庐江、巢县3县边区活动。

同年9月,游击大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七团第四营,何泽洲任营长兼政治委员,副营长余嗣明(后余坤)。此时,第四支队恢复第九团建制,将原第七团第二营和第三营的各一个连及团机关部分人员调出,与白石山和三河之间开展抗日游击斗争的林宗胜大队,在柯家坦地区开展抗日斗争的叶雄武大队合编成第九团,詹化雨任团长,胡继亭任政治委员,驻庐江东汤池地区。

出品:庐江县融媒体中心

往期精彩回顾

来源/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编辑/施杰

校对/张媛、汪彬彬

原标题:《回望历史,庐江人民曾走过的峥嵘岁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