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内蒙古70载】包头记忆:开创包头工业基地的领头人——李质

句子大全 2013-12-09 11:05:45
相关推荐

2017-05-10 10:22 编辑:贾星慧

【开栏的话】

团结奋进七十载,北疆亮丽谱蓝图。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起点。

70载征程,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守望相助、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风景壮美,成为祖国北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今天起,包头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将开设 内蒙古70载 系列栏目,在《包头日报》、包头日报微博微信、包头首发移动客户端、包头新闻网等推出系列全媒体报道,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内蒙古点点滴滴的历史巨变,以及包头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本期推出 内蒙古70载 之 包头记忆 系列报道。

开创包头工业基地的领头人 李质

□记者 张燕青

李质,又名李逸之,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共绥远省委秘书长。1952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即将开始前夕,李质调任包头市代理市委书记兼市长。

李质(资料图)

在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初期,保证基建原材料供应是个急迫的任务。市委在1954年2月决定:新建10项、扩建5项地方基建工程,投资约6000万元。对此市政府积极组织实施,保证了工程按期按质完成。李质经常深入砖瓦厂、木器厂、五金厂、机械厂等工地进行实地考察,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在包钢、一机、二机厂、热电厂等大型企业的选址过程中,李质陪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建设单位负责人和外国专家,踏遍了包头的广阔土地,并向他们详尽介绍情况,为选定厂址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1956年,李质着重抓了新市区道路建设、供电、供水工程。在建设路工程后期,时间已进入十月份,他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正在新建的路面上保温草袋苫得不严,有微微霜冻现象,立即在施工现场召开会议,提醒大家必须重视工程质量问题,强调社会主义建设,每一项工程都要考虑到百年大计。在第一工人文化宫、包头第一医院、昆都仑恰特和中、小学紧张建设的工地上,也常常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1957年,包头工业基地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1958年市委做出 苦战四年,基本建成包头工业基地 的决定。在包钢建设工程中,需要中央和自治区解决的问题,如煤炭、铁路运输、电力供应或是包钢建设中资金、材料、设备问题,李质和市委几位领导同志,多次到北京、呼和浩特市寻求支援,并在支援要求确定落实后才返回包头。在包钢建设现场,李质认真检查服务供应工作,积极参加现场义务劳动,同不少干部和工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1958年7、8月间,包头地区遭到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昆都仑河的洪水严重威胁着包钢工地的安全。李质为此专程赴北京向中央汇报,争取国家拨款修建昆都仑河水库。由于洪水把包钢职工上下班一条最主要的通道昆都仑河中桥冲毁,他殚精竭虑帮助解决桥梁重建中遇到的资金和材料困难,保证工程高质量按期完成。

在包头工业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李质十分重视城市副食品基地的建设。在他主持下于1958年、1959年先后建起青年农场和共青农场。3年困难时期,两个农场对缓和蔬菜和副食品供应紧张立了大功。1961年,李质亲自动手为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发展副食品基地建设的决定》,又进一步推动了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生产。

城市的绿化和卫生工作也常萦绕在李质心头。市政府每年都要发动群众植树造林,他每年都带头参加,在建设路、青年林、苗圃都参加过植树劳动;每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他都到场作宣传动员讲话,并加入打扫街道和清除垃圾、消灭蚊蝇的 除四害 行动中。

1963年10月,李质调任内蒙古自治区经委主任、党组书记。李质在包头工作11年,到他离开时,包头市的人口已增至近百万,包头的工业基地建设也初具规模。

(编辑:贾星慧)

点赞 0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