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小平 您好

句子大全 2013-09-22 23:42:05
相关推荐

文| 刘胜军微财经( 微信号:caijingknowledge)

8月22日,邓小平诞辰114周年。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2018年,没有什么比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小平更值得我们怀念和致敬。怀念不仅仅是回忆,更重要的是因为 改革开放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饭要一口一口吃。邓小平开启了改革开放大门,但他没有也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改革。中国的改革仍只是棋至中盘,下一步的改革甚至比邓小平时代更为敏感、复杂和棘手。

1

小平的历史遗产

邓小平一生从未担任过国家元首或党内最高职位,但他在80年代被普遍认为是实际的最高领导人。

1978年改革开放时小平已经是74岁高龄,但他 老骥伏枥 ,举重若轻,从容改写了中国命运。

邓小平留下了耳熟能详的历史遗产:

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一国两制

深圳特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私营经济

摸着石头过河

韬光养晦

黑猫白猫

三个有利于

市场经济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 至暗时刻 。危机关头,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发动 南巡 ,再次把中国拉回历史的 正轨 ,挽狂澜于既倒。

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邓小平。

2

世界眼光

在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群体中,邓小平和周恩来是最具世界眼光的。这一境界,来自早年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生经历。

1920年,邓小平抵达法国勤工俭学。之所以说勤工俭学,是因为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工挣钱填饱肚子。

他在法国的钢铁厂当过劳工,掌握了钳工技术;靠领救济金勉强生活了5个月;做过饭店招待和火车司机副手;在橡胶厂他一天制造20多双鞋;在雷诺汽车当过工人。

在法国期间,周恩来主编的《赤光》杂志由邓小平负责印刷,小平因此获得了一个 油印博士 的绰号。

邓小平在法国这4年的劳工生涯,不仅锤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毅力,更让他体会了底层民众的疾苦,也造就了他的世界眼光。

邓小平是有生活情趣的人,在饭都吃不饱的岁月里,他爱上了看足球,甚至有次花了一天的饭钱买了一张足球比赛的门票。

1926年邓小平由法国来到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蒋经国成了他的同学。

3

三起三落的 钢铁公司

邓小平一生的坎坷也是在党内领导人中罕见的。

1933年邓小平第一次被打倒:党内极左势力抨击罗明、邓小平政治路线,被称为 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 事件。邓小平被撤职并关进拘留所,妻子与他离婚改嫁于李维汉。1935年遵义会议,邓小平当选中共中央秘书长,正式复出。

第二次被打倒:1952年邓小平被调入中南海,担任常务副总理。1966年文革爆发,邓小平第二次被打倒,被称为 中国第二号走资派 (头号是刘少奇),邓小平被批斗并下放到江西的一家拖拉机厂劳动,弟弟邓蜀平被迫自杀,长子邓朴方被批斗时从楼上摔下导致瘫痪。这是邓小平的人生至暗时刻。1971年林彪出逃,邓小平迎来转机,恢复副总理职务。

第三次被打倒:1974年周恩来病情恶化,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随后开始对经济、军队、科研的乱局进行全面整顿,被江青攻击为 资产阶级复辟、右倾翻案风 。1976年邓小平再次被打倒,软禁,随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四人帮垮台后,1977年7月,邓小平被恢复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人生的跌宕起伏,并没有让邓小平气馁或世故。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认为邓小平是 人才难得 ,另一方面又当面对邓小平说:

你呢,人家有些怕,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

1938年,深入考察中共军队的美国海军少校Evans Carlson评论说:

邓是一个矮小、健壮和健谈的人,他对事物的理解就像芥末那样锐利。

4

文革后的 大手笔

邓小平复出后,以历史眼光和伟人魄力,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1977年,主持会议宣布恢复高考

力荐胡耀邦担任中组部部长,胡发起了 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9年,对越南发起反击战

1979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特区

1981年,主持通过历史性文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2年,提出 顾问委员会 制度推动 干部年轻化 和 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1984年,宣布 百万大裁军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宣布收回香港

1987年,提出 三步走 战略

这些大手笔,让中国这艘巨轮轻松启航,步入经济腾飞的历史轨道。

5

92南巡

1992年,已经退休的邓小平以 舍我其谁 的 历史使命感 发动了南巡,这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 私人旅行 ,南巡中邓小平振聋发聩: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有 右 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 左 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它搞掉了。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你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坚持中国的未来。80多年前孙中山实现不了的理想,就可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

谁不改革谁下台。

发展才是硬道理,成天去争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啥意思?你搞得清楚吗?反正我是搞不清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不争论!这要作为一条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要管一百年,对,一百年不动摇。

92南巡堪称新时期的 遵义会议 ,在危机关头挽救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

6

思想解放 的大师

苏联模式和计划经济是中国经济沉重的历史枷锁。要打破这样的枷锁,离开思想解放是不可能的。但是,推动思想解放,既需要眼界,又需要魄力和艺术。

对 傻子瓜子 是否属于资本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并不与人争论,他只是说:

你解决了一个 傻子瓜子 ,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

邓小平80年代最著名的一句话是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为减少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赢得了广泛支持,它意味着干实事要比遵循某种意识型态更重要。

90年代初,吴敬琏等力主市场经济,结果被保守势力批评为背离社会主义。关键时刻,邓小平掷地有声地说: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此言一出,那些 扣帽子 的人没有了声音。

管得多,不等于管得好 ,这是个十分简单的常识。对于如何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在1980年的重要讲话《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观点:

关于改善党的领导,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我们历来说,工厂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军队是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学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果今后继续实行这个制度,那末,工厂的车间是否也要由党总支领导?班组里边是否也要由党支部或者党小组领导?同样,大学的系是否也要由党总支领导?这样是不是有利于工厂和大学的工作?能不能体现党的领导作用?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可能损害党的领导,削弱党的领导,而不是加强党的领导。

7

伟人魄力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武汉大学副教授査全性开炮,直指当时的高校招生的十六字方针 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温元凯回忆说:

我就举手插话,我说小平同志,当前教育界最重要的问题是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我提16个字叫: 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没想到邓小平听完我的发言立刻就对我讲, 温元凯,至少采纳你四分之三 。大家当然都楞了,什么叫四分之三?他说第二句话 领导批准 可以拿掉。

被邓小平删减后的高校招生方针变成了: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座谈会召开时,当年的高校招生方案已经下发全国,仍然延续此前的政策。温元凯回忆:

邓小平很厉害,马上就说能不能收回,我们推迟几个月,今年恢复高考,否则我们又耽误一代人。我当时记得邓小平讲完这句话,表完这个态,我们人民大会堂所有参加这个会议的代表,连人民大会堂端水的年轻女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鼓掌了整整五分钟,我们这些人清楚地知道了中国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8

邓小平的改革领导力

邓小平之所以能带领中国取得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这与他独特的改革领导力是分不开的:

1、 抓大放小

领导力的本质在于选择做正确的事情(do right things)而非把事情做到位(do things right)。领导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高度聚焦于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意义的大事。

邓小平非常善于区分大事小事,将精力集中关键任务上:制定长期战略;评价可能决定长期目标成败的政策;争取下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宣传能体现他想实行的政策典型。正是因为善于 抓大放小 ,所以邓小平总是给人留下悠闲打桥牌的历史画面。

2、顺应民意

1992年的小平南巡,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小平彼时虽已退休,但他的言论依然引发神州激荡,关键还是因为顺应了民众对加快改革的心声。

90年代初民心渴望改革,是因为市场经济的热情长期被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真正的领导者,应能敏锐捕捉民意,方可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

3、重用改革人才

改革是复杂的系统过程,必须由兼具能力和勇气的人才去推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邓小平选拔了胡耀邦、万里、朱镕基等改革能人,迅速打开了改革局面。

胡耀邦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推动了思想大解放,开启了改革开放之门;朱镕基雷厉风行推进了国企破三铁、挽救技术性破产的银行体系、财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框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空间。

4、敢于触动利益

利益格局调整,是改革中最惊心动魄的环节。

1985- 1987年,在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员100万,世称 百万大裁军 。改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邓小平深知,臃肿的官僚队伍将消耗现代化所需的大量资源。邓小平为减少军队和党政官僚的规模耗费了大量精力。

5、反对官僚主义

邓小平说:

开会要开小会、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没有话就嘴巴一闭。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某一方面的事归谁负责,必须由他承担责任,责任要专。

严重的官僚主义,降低了政府效率,浪费了官员大量时间,甚至导致了很多官员的人性压抑与性格扭曲。

邓小平对官僚主义是深恶痛绝的,他说:

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6、善于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对于官僚主义的成因,邓小平有深刻的理解:

官僚主义的另一病根是,我们的党政机构以及各种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对于每个机关乃至每个人的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的规定,以至事无大小,往往无章可循,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独立负责地处理他所应当处理的问题,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

干部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这些情况,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而机构臃肿又必然促成官僚主义的发展。

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规章,放在下面,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领导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这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

邓小平有句至理名言: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7、鼓励讲真话

邓小平认为,思想解放必须依靠群众。他说:

现在敢出来说话的,还是少数先进分子。我们这次会议先进分子多一点,但就全党、全国来看,许多人还不是那么敢讲话。好的意见不那么敢讲,对坏人坏事不那么敢反对,这种状况不改变,怎么能叫大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四个现代化怎么化法?

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 三不主义 :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群众提了些意见应该允许,即使有个别心怀不满的人,想利用民主闹一点事,也没有什么可怕。要处理得当,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本文系作者研究观点,不代表网立场。)

责任编辑:林政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