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周末】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4)

句子大全 2013-09-04 05:03:57
相关推荐

其次,幽默还能帮助听众理解内容。幽默是把内涵形象化的一种方式,能够使听者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例如,列宁在批驳德国政府的愚民政策时说:现在德国政府已经昏头昏脑,当整个德国都已经燃烧起来时,他还以为把自己的消防队的水龙头对准一幢房屋,就可以把火灭掉。在这里,列宁把德国岌岌可危而又自我欺骗的形象,利用幽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又如鲁迅在讽刺那些极端个人主义者时说:他们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死光,只留下自己和一位心爱的姑娘,同时还必须留下一个卖大饼的。鲁迅对他们的批判可谓是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另外,幽默还有助于显示自身的力量。当你身陷窘境时,一句幽默的话,不仅可以使你化险为夷,而且还能体现出自己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的姿态,从而给对方以震慑。例如,一位生物学教师在讲课时,突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学公鸡叫,顿时惹得全班一片哄笑。这位教师镇定自若地看了看自己的手表说:“我这只表误事了,没想到现在都已是凌晨。不过请同学们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只是低等动物的本能。”老师的一句话,使教室里的哄笑立刻都停止了,人们的目光全都集中到那个学鸡叫的学生身上,而他则脸上绯红,感觉无地自容。

幽默的语言,能够为生活增添许多光彩,能够使你在社交活动中更受欢迎,从而使你获得更大的收获。古罗马的雄辩家西塞罗就曾这样说过:“笑话和幽默令人愉快,往往还是极为有用的。”

如果能够把幽默用在对别人的拒绝上,也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当选总统之前,曾担任海军部的高级官员。

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听说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秘密地建造潜艇基地,便问罗斯福有没有这回事儿。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把身子向朋友移了移,压低声音说:“老朋友,你能保密吗?”

他的朋友以为罗斯福要把机密告诉他,便非常肯定地说:“当然能!”

谁知罗斯福也非常肯定地说:“我也能!”

他的朋友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起来。不过,他再也不好意思向罗斯福问有关潜艇基地的事了。

罗斯福作为一名海军高级官员,当然懂得保守军事机密的纪律,但是面对好友的询问,他又不好意思直接回绝。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够适用幽默的语言,给对方以巧妙的拒绝,既不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又避免了违犯军纪,真是一举两得,堪称“社交活动的典范”。

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拒绝而又不好拒绝别人的时候。这时如果我们巧妙地运用一些幽默,往往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实业家王光英在飞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的时候,刚下飞机,就遇到香港一位记者上前发问:“先生,请问您这次带了多少钱来?”王光英见是一位女记者,迟疑了一下,然后便答道:“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女记者闻听此话,自知语失,无言以对。

王光英的一句话,既达到了回避的目的,又有幽默感,比用支支吾吾,或仅以“哼哼”“哈哈”声来掩饰,不知强了多少倍。

幽默的方法,在拒绝他人的方面,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用幽默的语言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或无理要求,而且又不伤及对方的面子,不会损伤彼此的感情,是人们在社交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能够很好地运用幽默,做到恰到好处,也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深厚的修养、丰富的社交经验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作为坚强后盾,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好的作用。

1946年春天,审判日本战争罪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开庭。我国的梅汝敖法官作为日本投降的接受国之一的中国的法官代表,参加了这次审判。

出席军事法庭的11国法官齐聚东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讨论法庭上的座次排列顺序问题。除庭长经盟军的最高统帅长官麦克阿瑟指定,由澳大利亚德高望重的法官韦伯担任外,其余还有美、中、英、苏、加、法、新、荷、印、菲的几国法官的座次排序问题。庭长毫无疑问居中而坐,庭长右边的第一把交椅似乎已属于美国法官,可是庭长左边的第一把交椅属于谁呢?法官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因为这关系到法官所代表国家在审判中的地位。这实际上是一场政治谈判。

带有倾向性的庭长和某些国家的法官,有意把此座让给英国法官。为了国家的声誉和尊严,梅法官决心要争取到这把交椅,当时的中国虽然号称“世界四强”之一,但是国力不强,徒有虚名,没有足够的竞争实力。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梅法官想好一套谈判策略。

谈判开始后,他首先说:“若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的国家,我还需要请示本国政府。”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因为各自请示,来回反复,势必旷日持久,远东军事法庭何日开庭,则无法确定。

望着各国法官的惊讶神色,梅法官说道:“我认为,法庭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严重,而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8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其次,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

梅法官说到这里,略作停顿,让人家思考一会儿。然后又用“幽默法”来加强自己的观点:“当然,如果各位同仁不赞成这一办法,我们不妨找个体重测量器来,然后以体重之大小排座,体重者居中,体轻者居旁。”梅法官的话音未落,满座均已忍俊不禁。庭长韦伯说:“你的建议很好,但它只适用于拳击比赛。”

梅法官接着说:“若不以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那还是按体重排好。这样,即使我被排在末座也心安理得,并可以对我的国家有所交代。一旦他们认为我坐在边上下合适,可以调派一名比我肥胖的替换我呀!”话音刚落,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笑完之后,又经过一番周折,最后只得按梅法官的建议排座。他代表中国,坐上了庭长左边的第一把交椅。

在这里,梅汝敖法官利用他雄辩的口才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据理力争,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席位,更维护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尊严。

在大国林立的世界舞台上,梅法官能够把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敢于对大国说“不”,并寓庄于谐,用笑声征服了所有听众,充分显示出幽默语言的无穷魅力。

4.该说“不”时就说“不” 但别让对方说“不”

周六晚,心理咨询专线铃声响起,话筒那边传来一个女孩的声音:“是马老师吗?有个问题您说我该怎么办?我们宿舍有一个同学特别难缠。她不讲道理,在宿舍里总是胡来,早上该起不起,晚上该睡不睡,还在同学之间拨弄是非,搅得宿舍不得安宁……”

“她和你个人的关系如何?就是说她是不是跟你一个人过不去?”马老师问。

“那倒不是。”

“这就简单了。你是学生,又不是专门来负责管教她的。如果仅从你个人的角度讲,可以采取的对策首先是回避。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教室,主要活动内容是学习。让她在宿舍里随便,也没有多少时间。或者你可以跑回家……”

“您说得有道理。可是,我们是毕业班,正是关键时刻。而且临近毕业,在宿舍学习的时间也挺长。我离家又挺远的,没法跑回家。我也是想回避忍让,可是我回避不了啊……”

看来她的问题是比较麻烦。“那你就一直这么忍着?”马老师试着启发她。

“她觉得反正自己升学没什么希望,越来越胡闹。那天我实在忍不下去了,严厉地告诉她,如果你再胡闹,我就去告诉老师告诉学校。反正那天我真急了,真不客气了。我从来没有这样表达过自己的不满,我自己都感到很惊讶……”

女孩现在说起来还是那么激动。

“结果呢?”

“她怕了,她不敢了,她收敛了。”女孩庆幸地说。

“祝贺你斗争的成功。”

马老师绝不是想挑拨她们之间的同学关系,而是想肯定她这种该说“不”的时候敢说“不”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中,马老师发现的确有不少同学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明明是自己的权益受到了别人的侵害,却只知道一味地退让忍受:有的同学自习课上面对邻桌同学肆意的干扰,不敢提出批评,实在难受了只会在日记里自己诉苦;有的同学的饭卡被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借”去买饭,明明自己不愿意“借”了,也不会或不肯说出来,只知道跟老师来诉苦。要老师说说这件事,还别说明了,别让那个同学听了不高兴;有的同学的日记被别人偷看了,自己明明知道是谁却不敢明说,只会背后嘀咕……这种不会说“不”的现象既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良性格的表现。试想,一个人当他自己的切身利益一再受到侵害且自己内心又非常不满的时候,他却不能或不敢理直气壮地说一个“不”字,这样懦弱、退缩,他又怎么可能会为了他人或公共的利益挺身站出来与不良现象作斗争?

面对一些特别难缠的人对自己权益的一再侵害,必须学会明确地表示拒绝,表示不满,表示反对,必须学会说“不”。这和宽容别人原谅别人并不矛盾。学会说“不”,既是一种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体现,也是现代中学生应有的勇敢、负责、率真、坦荡良好性格的体现。

想到这里,马老师的确为这个女孩感到高兴:“你真不愧为现代的中学生。有一则阿拉伯谚语说得好:‘第一次人欺侮我,人可耻;第二次人欺侮我,我可耻。’你在该说‘不’的时候就说‘不’,是你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的与难缠的人打交道的一种挺好用的方式,这并不妨碍你是个好女孩。你还用怀疑自己的选择吗?再说,你一旦学会说‘不’,难缠的同学也不那么难缠了,这从另一角度看,客观上也是对难缠同学的一种帮助呢。”

话筒里传来女孩爽朗的笑声:“我懂了,该说‘不’的时候就说‘不’。谢谢您!”

确实,我们该说“不”时就应说“不”,但有时我们要让对方别说“不”。

在你与他人谈判的过程中,若能一开始就让对方说“是的”,这说明这件事已经成功了一半,你若能让对方连续说“是的,你说得对”,那么这件事的成功就有99.9%的把握。在你与人谈判时,你有没有让对方不断地说“是,是的”?你有没有不断地让对方点头表示对你的赞同?

如果没有的话,你就必须从现在开始改变你的谈话战略,设法让对方说“是”。实践证明,在谈判中“没有”的出现是最不好的开始,一旦对方说一个“没有”,这意味着你的观点未被认可,如果对方连续说出几个“没有”的话,你最好趁早结束你的谈话,因为你的谈话并没有得到对方的欢迎。所以,如果你想改变结局,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话题,或者改变谈话的战略。先强调对方和你都赞同的局部话题,然后慢慢地在双方有分歧的局部中,再找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局部,如此往复,你就能缩短彼此的距离。接着,你还可以与对方商讨成功是最重要的,只有双方达成合作,才能使双方在合作中获利,达到双赢,这样你将最终获得谈判的成功。

记住,这就是谈判的技巧,如果你遇上比较难以对付的谈判对手,而一时半会儿又想不出好战略的时候,你最好马上试试,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实用的了。

为什么有些人很快就与对方达成合作?而你的谈判总是说的多多,成交的却少之又少?你千方百计地向对方解释你的观点,说你的产品怎样怎样好,你甚至滔滔不绝地使尽口才,可总是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就是你没有让对方说“是的,是这样”。

“是的,是这样”,有许多推销员没有做到让对方说这句话。他们总是顺着自己的思路强调自己的观点,总是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证明自己的口才,很少有人会考虑到这样做。事实上,在你与他人的交流中,你必须设法让对方说“是”,因为你们的交流决定着对方对你的反应,以及对方的决定。“是”的回答意味着对方对你的看法的许可和赞同,意味着同意你的见解或观点,意味着可以与你合作。

让对方说“是”,是一种说话艺术,如果你学会了这种艺术,你将终身获益。这种让对方说“是”的反应会带来什么呢?

在格林尼治储蓄银行工作的詹姆斯·艾伯森就用过这个方法,他通过让对方说“是”挽回了一位差点儿失去的顾客。

“有个年轻人走进来要开个户头。”艾伯森先生说道,“我递给他几份表格让他填写,但他断然拒绝写这些方面的资料。”

“在我没有学习人际关系课程之前,我肯定会告诉这个客户,假如他拒绝向银行提供一份完整的个人资料,我们是很难给他开户的。但今天早上,我突然想,最好不要谈及银行需要什么,而是顾客需要什么。所以我决定一开始就先诱使他回答‘是,是的’。于是我先同意他的观点,告诉他那些他所拒绝回答的资料其实并不是非写不可的。”艾伯森接着说。

“但是,假定你碰到意外,是不是愿意银行把钱转给你所指定的人?”艾伯森问。

“是的,当然是的。”这位年轻人回答道。

年轻人的态度已经缓和下来,知道这些资料并非仅为银行而留,而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所以,最后他不仅填写了所有资料,而且在艾伯森的建议下,开了一个信托账户,指定他母亲为法定受益人。当然这位年轻人还提供了所有有关他母亲的资料。

由于艾伯森一开始就让他说“是,是的”,这样反而使他忘了原来坚持的观点,高高兴兴地去做艾伯森建议的所有事情。

由此可见,一个谈判高手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让对方说“是”。在西屋电气公司做业务员的约瑟夫·艾利森也这样做,使他做成了一件许多人想做而又没有做成功的买卖。

“在我的辖区内有个人,公司一直很想和他做生意。我的前任代理和他接洽了10年,可还是没有做成一笔业务。等我接管以后,又与他联系了3年,还是没有做成生意。最后,经不住我们再商谈、打电话,终于卖了些发动机给他。既然有了开始,以后就不难再继续下去。”艾利森说。

三个星期后,艾利森情绪高昂地再度访问了这家公司。接待艾利森的是这家公司的总工程师史密斯先生,他向艾利森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艾利森,我不能再买你们的马达了。”

“为什么?”艾利森惊讶地问道。

“因为你们的发动机太热了,我们不能把手放在上面。”总工程师回答说。

艾利森心想,这时如果与他争论是没有用的,因为他这方面的经验很多,所以艾利森想起了让对方说“是”的原则。

“啊,史密斯先生。”艾利森接着说:“我百分之百同意,假如那些发动机真的太热,就不要再多买了。这里肯定有符合电气制品公司标准的发动机吧?”答案是肯定的,艾利森得到了第一个“是”的回答。

“电气制品公司一般规定发动机的设计,其温度可高于室温华氏72度,是吗?”艾利森问道。

“是的。”史密斯同意,“但是你们的产品还是太热了。”

“工厂里的温度是多少?”艾利森继续问,也没有与他争辩。

“啊,大概是华氏75度左右。”史密斯先生回答。

“是这样吗?”艾利森接着问:“假如工厂内的温度是75度,再加上发动机的温度华氏72度,也就是华氏147度。假如您把手放在147度的水龙头下,是不是会烫伤呢?”

“是的。”史密斯不得不这样说。

“很好。”艾利森建议道;“那么,是不是最好不要把您的手放在发动机上呢?”

“我想,您说的是对的。”史密斯先生这样回答艾利森。最后他们继续合作,史密斯先生又向艾利森订了35000多元的发动机。

整个过程没有争辩,艾利森始终让史密斯回答“是,是这样”。最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合作照旧,买卖继续。

让对方说“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要说的话说对。戴尔·卡耐基曾经说,人是没有可能被说服的,天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任何人去做任何事,那就是让他自己想去做这件事。而让他自己想去做这件事,唯一的方法是让他认为你说的是对的,让他认为是在遵循对的东西时他才这样做。

让对方说“是”意味着双方的交流是“启示式”或“询问式”的,事实上“启示式”或“询问式”的交流比普通的交流更有效。因为大多数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是有限的,尽管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比他人好,但他们确实需要更多的启示。

(三)金口难开不合适

——都是“不好意思”犯的错

很多人会羡慕那些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吐词清朗、口吐莲花者,自卑于自己的金口难开。其实,没有必要太羡慕别人有好口才,因为你我都能做得到。你做不到,是因为你不好意思,只要对自己有信心,掌握住好口才的基本要求,下定决心去日日锻炼,肯定能够成为一个出语惊人的人物。

1.口才哪能天生会 艺术原则须牢记

古代才子俊杰的能言善辩,今朝风流人物的慷慨陈词,他们如此好的口才难道都是天生的吗?不,好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如果好的口才是天生的,那么我们博大精深的语言中就不会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等真理千古流传了。纵观古今,大部分人拥有的好口才都是在生活中辛苦练出来的。

正如华罗庚先生在总结练习“会说话的能力”的体会时所说的一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所以,只有掌握了说话的基本方法并加以刻苦练习,才能够拥有好口才。

(1)掌握锻炼口才的方法。

首先,正确的发音是拥有好口才的基础。由于地区等差异和生活习惯对人们说话的发音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好的口才要求每个字都必须发音清楚,所以平时多注意别人的谈话,朗读报纸,多听广播等都能够很好地改善发音不准这一问题。此外,良好的口才应该是用大方熟练的语言力争使每一句话都使人明白易懂,而不是用语言艰深而显示自己的学问或魄力。

其次,适宜的说话速度也是良好口才的必备条件。说话的目的是让对方领悟到你的意思,而不是快点说完以便节省时间,说话太快不仅容易使自己感到疲倦,还使听话人难以明白所说的内容。说话太慢不但浪费说者和听者双方的时间,还容易使听者感到不耐烦,所以在平时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说话语速。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易行、见效的提高说话能力的训练方法。

第一,速读法。顾名思义,“速读”就是快速地朗读,目的是使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速读法可以用以下方法来练习:演讲稿或精美散文是最佳的练习选择。在开始朗读之前先要把文中不懂的字词查出来,以免一开始就读得错字连连。刚开始朗读的速度要慢些,然后再逐渐加快,直至达到个人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但快的速度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在任何的时间或地点,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独立完成练习,如果能够找一个人听你的朗读将更有利于对你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此法也可以借助录音机完成。

第二,背诵法。上学时我们为了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学习成绩,往往要背诵各种各样的课文,而这里背诵的主要目的是在于锻炼人的说话能力。这里的背诵不仅仅只是把文章背诵下来就算完成任务了。既然是背诵,就要既会背又会诵,这种训练不仅能够培养人的记忆力,还能够培养人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是训练的目的所在。没有很好的记忆力是很难培养出良好的说话能力的,所以记忆是培养说话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

“诵”训练的主要是一种表达能力,要求能够准确地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背诵法,不同于前面所说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主要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则在“准”上。因此,所背文章中的字、词一定要准确,在背诵中吐字、发音务必准确无误。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且背诵中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可找人或录音为自己进行校正。

第三,练声法。练声就是练嗓子,即练习自己的说话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圆润饱满、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意听那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拥有一副好嗓子是我们拥有好口才必做的工作。

都说“练声先练气”,气是发声的基础,所以练声的第一步是先练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力地把更多的气吸进去。需注意的是,吸气时不要提肩,呼气时需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缓慢地呼出。呼气的方法是上下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隙让气息慢慢通过。

声音来自声带,所以只有声带打开了才能有声音发出。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儿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如果一张口就大喊大叫的,将会对声带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

声带活动开了,就该为口腔做一些准备活动了。口腔是一个人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跟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不能小看口腔的作用。口腔活动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①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

②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gāgā”叫来体会。

③练习吐字。吐字与发声息息相关,要想达到“字正腔圆”的发音效果必须做到发音准确无误、吐字清晰、声音圆润。

第四,复述法。就是把别人的话再重复叙述一遍,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说话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练习方法:首先要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要想达到较好的效果,可以请朗诵较好的亲朋好友进行朗读或是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并与原文进行对照,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更重要的是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够当众进行复述,还能够锻炼人的胆量以克服紧张心理。

第五,模仿法。模仿的过程也是练习说话的一个过程。当我们模仿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时,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这里的模仿要求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个方面进行模仿,并且在模仿中要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被模仿者。

第六,描述法。描述法就是把自己所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大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不管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说话的时候就不会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描述时先要对描述的对象进行细心的观察,然后抓住特点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随意的,但却不是所有的话语都可以随意地使用。我们的每一天,都会身处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并非是所有的话题在任何时间或地点都适合拿来公开讨论,所以要想在为人处世中成为一条能屈能伸的“龙”,就必须能够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并掌握一定的分寸!

(2)谈话的禁忌。

第一,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健康不适宜拿到公共场合去谈论,因为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不会有其他的什么人会对他人的健康检查、养生等感兴趣。在公共场合高谈阔论自己健康的人往往会成为最令人厌烦的一个。

第二,他人的健康情况。自古以来疾病都是一个极为忌讳的话题,特别是那些患有癌症、心脏病、动脉硬化等严重疾病的人,都不想使自己的健康成为谈话的焦点对象。如果在谈话中不断提及他人的健康,那会使被谈论者犹如被揭伤疤一样伤到自尊,如被谈论者生气反驳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因此,不要对别人的病痛表现出过分的“热情”,当他人恢复健康时,要像对待平常人那样去对待他,不要提及他所经历过的伤痛。

第三,有争议性的话题。宗教、政治、党派都是一些敏感的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所以在谈话过程中要避免提起,除非清楚地知道谈话对象的立场,不然很容易使双方的谈话陷入抬杠或对立僵持的状况。

第四,东西的价钱。你或许会羡慕别人高档奢华的享受,但在谈话过程中不要谈及这种私人化心理的问题,因为一个人的房屋或汽车值多少钱与其他人的事情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如一个人在谈话中总是提及“这值多少钱”“那值多少钱”,会给人一种俗不可耐的感觉。

第五,个人的不幸。当一个人在谈话过程中谈及有关自己的不幸话题,会使对方感到为难,因为别人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同情,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提及。对于别人的不幸,如果对方是主动提起,不要为了一时的好奇心理而追问个不停,而是要耐心地听对方诉说并表示出自己真诚的同情。

第六,老生常谈或过时的话题。经常被大家提及的或已过时的话题会使谈话陷入无聊和厌倦之中,所以每次谈话都应该尽力谈及一些新鲜的事情,使大家都有足够的兴趣把谈话进行下去。

第七,关于不同品位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或欣赏的生活,生活方式不一样,随之附带的品位也就不一样,所以对自己的品位可以轻描淡写,对于他人的品位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欣赏,不管对方的品位是雅是俗,都不可过多地说什么。关于黄色笑话在房间里说或许还有一定的情趣,但是如若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用这种方式来吸引或引起别人注意力,则是至极的败笔。

第八,害人的谣言。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在谈话中有意或无意说出来的话都会成为对别人的前途或生活造成不利的谣言。所以在闲谈之时要思考自己该如何恰如其分的表达,而不是刚出口就对人造成伤害。

第九,太过于直截了当的话语。直截了当的话语能够让人很快地明了说话人的态度和话语的意思,在某些场合这是好品德的表现。比如,能够直截了当地点出朋友的缺点或错误使其避免陷得更深,这是对亲朋好友的负责与关心。但是,若当你因为某个问题或事件与人发生冲突产生误会,便不明事理、气势汹汹地找人算账,并以恶言相击。那么,试想一下,有没有人会喜欢这种人呢?

(3)巧妙地应对令人生厌的谈话者。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我们生活的圈子里常常会有一些令人厌烦却又无法避及的谈客,面对如此情景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探人隐私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温柔的角落,那里盛开着我们隐私的花朵,我们尽心尽力地呵护着,或美好或苦涩我们都享受着,但总有人处心积虑想尽办法想要侵犯那一处的柔软,若不被人踏下铁蹄还好,一旦被人侵犯就会陷入重重的飞短流长之中,从而给自己的生活和心理造成诸多的伤害。

智慧策略:对于探人隐私者答非所问。

对于探人隐私的人,如果冷言相待,这种做法说不定会使你陷入更深的漩涡中;如果给予回答,也不能有什么就说什么,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答非所问。如:他问你“谁是你晋级的后台”?你就回答“托你的福”;如果他问“你奖金多少”?你就说“不比你的多”。如此一来,对于他的提问不是不答,而是答非所问,这样不仅不会得罪对方,还能够达到不透露自己隐私的目的。

第二,唉声叹气者。

人生在世,不是事事都能够如愿以偿,磕磕绊绊常有,于是抱怨、发牢骚之人也就常有,这也无可厚非,但对于那些常常唉声叹气地把自己的不幸、苦恼与忧虑作为谈话的主题,甚至还夸大其词地将自己的境遇说得非常严重的人,会使与之谈话的人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陷入两难之地。

智慧策略:为唉声叹气者注入活力。

对于那些唉声叹气之人,他们并非认为自己的能力差、抱负小,恰恰与此相反,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强烈地渴望别人能够肯定他有着了不起的天赋和不同寻常的能力。所以与这类人谈话时,要恰当地肯定他的特长,给予他一定赞美,为他注入蓬勃发展的活力。长此以往,即使不会对他的唉声叹气有所改变,也会使他觉得你是个亲切之人。

第三,道人是非者。

人们常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要觉得他把别人甚至你厌恶的人的是非告诉你他就是你的朋友,如此道人是非者,他既然能够在你的面前说别人的是非,定然也能在别人的面前搬弄你的是非。这类人之所以乐于道人是非是因为嫉妒心过于强盛的原因,所以同此类人谈话时万不可推心置腹。

智慧策略:对于此类道人是非者要哼哈而过。

对于这种道人是非的人,对其所说的话语不要表现出一点儿的热情,冷淡对待,时间一长他自会知“错”而退。对与道人是非者所说的种种话题不要反对也不要赞同,“哼哼哈哈”使用一种模糊的语言应付便可。反对他会得罪他,赞同他会给他一种找到同僚的感觉,日后必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所以对于此类人使用“哼哈”的模糊语言,会让道人是非者感知你的成熟,并感觉这种话题难以继续交流下去从而终止话题,或者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哼哈”语言不失为应付道人是非者的一种处世学问。

第四,喋喋不休者。

这类人往往会在谈话中长篇大论,把自己当做谈话的主角,滔滔不绝,表情丰富,这是在人与人交谈中最让人厌恶却总是存在的一种人。

智慧策略:对喋喋不休者进行巧妙的提问。

对于喋喋不休者,如果强硬打断不免会伤及感情,不妨根据他的谈话内容给予适当的提问,如“导弹的燃料分子式是什么?”或提问与当前话题无关的问题,如“打扰一下,现在几点了?”如此一来,对方也会感知到自己谈得过于多了,便会停下来,给彼此自由的时间。

第五,俗不可耐者。

总有一些人为了能够给别人一个完美的印象而总是矫揉造作、华而不实,有的人则满口粗话、废话连篇,他们都让人觉得俗不可耐,可我们却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与这些人打交道或共事。

智慧策略:给予适当的指教。

此类人大多知识面窄、社交能力差却又急于表现自己。所以在与此类人交谈时,适当地给予一些指教,说一两句正确的做法或有关注意事项,但不可过多地指教以免伤及他们的自尊或痛处。

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令人厌烦的人不止以上几种,也不能完全按照上述办法按部就班地与人交流,而应该根据实际的谈话状况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谈话语言。就算那个人的言谈再令你反感,你都应该保持自己良好的交际形象,因为当你的胸怀能够容纳这种人时,你就称得上是一个“王者”了。

2.轻松打开话匣子 一见如故不陌生

本是初次见,却如旧相识。人生的初见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怕也是知己相逢了。每天都步履匆匆地走在冷漠无言的城市,却又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与人相聚或狂欢,人生初见却是如故的相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这与人是否会说话有着紧密关联。只有会说话的人,才能给初次见面的人如已相识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在我们这个处处处心积虑的社会,如若真能够与陌生人一见如故,那么你的朋友将会遍天下,行事也会顺畅无阻。如果不善于与初见者打交道,就难以调动谈话的氛围,那么在社会交际中就会处处碰壁,也难以拥有风生水起的个人发展。虽然与陌生人初见做到一见如故的确很难,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技巧。

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客套话是在所难免的,在寒暄之后应该问对方:“不知我打扰您多长时间了?”如果对方此时正在忙的话,可以先这样问他:“能不能给我15分钟的时间?”如此会使对方感觉自己受到尊敬,谈话也就能够融洽顺利地进行了。在初次见面时,一定要使对方感到受到尊重,这是谈话能否顺利开始的关键所在。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跟别人交谈,很多人都会遇到“开头难”的问题。写文章开头难还好解决,大不了先放下,等想成熟了再写,但是跟人谈话就不一样了,等你想成熟了,人家可能早就离开你,和别人谈话去了。

言语木讷,对于一个希望通过交往建立人脉的人来说是致命的缺陷,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你不主动去跟别人攀谈,而是一直等着别人跟你开口说话,你就会给人留下一种傲慢、冷漠的感觉。

要知道,在公众场合,你并不是别人不可或缺的谈话对象,既然你态度生冷,那么人家完全可以找他人进行交流,而且大家对你的这种认识一旦形成,你再想改变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在与人初次见面时,整个谈话是否都能够在很好的氛围中开展下去,与开场白有着很大的关系。说开场白需要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打开话题,用你的话题把匆匆走过的朋友留在你身边,让自己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人。

(1)投其所好,从别人的兴趣点开始

人都说男人以面子为天,其实不管男女,面子都是第一,所以人们都喜欢别人赞美自己的长处。与初见者谈话时,不妨扬长避短,投其所好,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影视作品、名人逸事、股市行情、健身美容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赞扬对方长处为开始,能够很有效地博得对方的好感,另外,还能够极大地激发谈话的积极性。如果在初次见面的谈话中就有意或无意地触及对方的短处,使对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谈话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语言心理战》是日本作家多湖辉的著名作品,他在该书中讲述了一件有趣的小事件:与人初次见面交谈一定要扬人之长避人之短,这是具有‘销售权威’荣誉的霍依拉先生的交际诀窍之一。有一次霍依拉为了给报社拉广告,便拜访梅伊百货公司的总经理,一阵寒暄之后,霍依拉突然问道:“您是在哪儿学会开飞机的?总经理能开飞机可真不简单啊!”话刚说完,总经理便谈兴大发,异常兴奋。最后霍依拉不仅拿下了巨额的广告,还被总经理热情地邀请去乘他的自备飞机。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争取你对所选话题的评价和对方基本一致,不然谈不了几句就会话不投机,并且你要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如果对方说的你懂,可以跟着对方的话题一路谈下去,如果不懂,可以采取仔细倾听、适时发问的方式来满足对方的倾诉欲,或者巧妙地转移到下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中去。

另外,投其所好最忌讳的是不懂装懂,虽然自己觉得跟对方谈的是同一个话题,但实际上却是风马牛不相及,落了个贻笑大方,培养人脉就更不可能了。下面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不懂装懂、乱开话题引发的笑话。

光绪年间,浙江杭州有个茶商,花钱买了个县官,可他不学无术,除了茶叶啥也不懂,一年以后,他到省城述职,见了巡抚大人,正发愁不知道说什么,忽然看见巡抚的家丁送上茶水,他随即灵机一动,找着话题了。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大帅,大帅,您这茶叶真不错,我一尝就知道是地道的西湖龙井!”

官场上的规矩,上司的茶不是让客人品的,而是上司觉得没事了,说声“请用茶”,示意你可以走了的,这个茶商不但不懂规矩,还跟巡抚聊起了茶叶,让巡抚感到特别不高兴。于是,他板起脸问茶商:“贵县,听说你那里年年河道成患,不知今年情景如何呀?”

茶商回答得倒是利索:“回大帅的话。您问和道嘛——这个和道啊……这个……小县那里的和尚倒是好和尚,就是老道非常可恶,不是吃酒赌钱,就是斗殴生事。”

巡抚一听答非所问,赶紧解释说:“我不是问和尚道士,我问的是水。”

“噢,水呀,卑职那里的水都是甜水,没有苦水,沏茶可好喝啦。”——他就是离不了茶叶!

巡抚听了既好气,又好笑:这人怎么这么糊涂,什么都不懂!干脆,随便问点儿别的,让他走了算啦。于是又问:“贵县,你们那儿风土如何?”

“大帅,您问风土啊,卑职到任一年多,倒是没刮过大风,尘土也少,就是经常下大雨。”他把风土人情当刮风、尘土啦!

巡抚皱了皱眉,又问一句:“贵县民风如何?”

“蜜蜂啊!卑职那里蜜蜂不多,马蜂可不少,蜇人可厉害啦!”

这回巡抚真生气啦,脑袋后边儿的小辫儿气得直摇晃,“腾”就站起来了,用手一指茶商:“我问的是你的小民!”

茶商一听,“扑通”一声跪下了:“回大帅的话,卑职的小名儿叫‘二狗子’。”

这个茶商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了,如果他不是没话找话,而是事先找人请教一下官场的语言和规矩,可能结果就不会这么惨了。

(2)主动自我介绍,给别人靠近你的机会。

在公众场合,用别出心裁的开场白介绍自己,是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的一条捷径。很多名人都非常善于作自我介绍,他们或沉稳,或风趣,言谈举止间都能让人觉得他平易近人,值得信赖,从而为结交新朋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0年,中央电视台邀请台湾影视艺术家凌峰先生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当时,许多观众对他还很陌生,可是他说完那妙不可言的开场白后,一下子就被观众认同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他说:“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同,虽然我们都获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我以长得难看而出名……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好,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炭黑。”这一番话嬉而不谑,妙趣横生,引得观众捧腹大笑。通过这段开场白,凌峰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坦诚、风趣幽默的良好印象。

不久,在“金话筒之夜”文艺晚会上,只见他满脸含笑,对观众说:“很高兴又见到了你们,很不幸你们又见到了我。”对此,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从此,凌峰的名字便传遍了祖国大地,凌峰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演艺界的朋友。

(3)恰当地运用媒介,拉近你和他人之间的距离。

和陌生人交谈,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距离,力求使双方的关系融洽起来,让双方很快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运用媒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大家都和东道主有关系,那就从东道主谈起,既然都是朋友的朋友,那么大家也是朋友了。这样一来,关系立刻就近了。比如对方胸前佩戴着预防艾滋病组织的标志“红丝带”,而你又是一个义务献血志愿者,那好,就从献血、防病和为社会献爱心谈起吧。有了媒介,你们就很容易让彼此的心灵连在一起。

此法多少给以一种阿谀奉承的感觉,不太被推崇但实用性却很强。在谈话之前,如果能够对这个素不相识的人用心做一番调查,都能够找到或明或隐、或亲或远的亲友关系。见面时如果能够拉上这种关系就能够一下子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使彼此产生亲切感。

在这一点上,美国总统里根做得很是绝妙。

1984年5月,美国里根总统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内,里根总统面对100多位初见面的复旦学生,开场就说:“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如此看来,我和各位也就都是朋友了!”

短短的几句话,便抓住了彼此之间的亲近关系,不仅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隔阂,还增加了彼此间的友好,此开场白博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4)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友情。

在与人初次见面时,一句成就的肯定,一句品质的赞扬,别看只是小小的只言片语,它却有着足够的分量,瞬间便能温暖心田,感其肺腑。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进步人士刘仲荣先生作为桂系代表从西安秘密来到延安,第二天毛泽东便在寓所会见了他。一见面毛主席便上前握住刘仲荣的手说:“欢迎刘先生光临。”此举此话使刘仲容感动万分:“毛先生日理万机,多有打扰了。”听到此话毛主席马上说:“刘先生冒着生命危险不远千里而来,总得见见嘛。”

短短的两句话既有诉不尽的欢迎之情,又饱含高度的赞扬,虽言简意赅却情深意长,使刘仲荣听后深感温暖,如逢旧故般亲切,便以推心置腹的热忱态度毫无拘束地和毛泽东促膝长谈。

(5)活用言语添趣助兴。

初见谈话时多少会有些冷场的尴尬,此时若能恰当地运用风趣活泼的话语,哪怕只是三言两语也足以活跃气氛,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谈兴致,顷刻间便扫除彼此的拘束感和防卫心理,使谈话顺利圆满地进展下去。

陈伯达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1988年10月他刑满释放,著名作家叶永烈便立即去采访他。曾经显赫一时而今刚度过18年铁窗生涯的陈伯达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公安部提审,我作为犯人不能不答复提问,但对于采访我可以不接待、不答复。”看到对不欢迎自己的采访对象,叶永烈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叶永烈一进门就告诉陈伯达:“1958年,您到北京大学作报告,当时我还是北大的学生,当时您带来一个‘翻译’,要他把您的闽南话译成普通话。我还是生平头一回遇上中国人向中国人作报告还带‘翻译’的事情,这是多么有趣的往事、多么风趣的语言!”听到此话陈伯达便哈哈大笑,随即觉得面前这位不速之客很亲切,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采访也如愿以偿地进行下去。

会说话的人无一不是在未见其人之前就已花工夫了解对方的大概情况,从而使初次见面的谈话都能够顺利进行,不然纵使有三寸不烂之舌也难以进行有的放矢的交谈。天涯何处无朋友,关键就在于你会不会说话。只有会说话的人才能够与陌生人有一见如故之感,只有会说话的人才能拥有无限的机遇,才能够得到天下。其实,找到话题并不难,难的是你的关注点太少,或是“不好意思”开口。

(未完待续,关注书虫子,做思想体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