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实验验证:“天气瓶”真的能预测天气吗?

句子大全 2013-08-28 00:36:10
相关推荐

1.准备好制作天气瓶的所有原料与试剂。

2.将樟脑粉倒入天气瓶内。

3.将棕色瓶里的酒精倒入装有樟脑粉的天气瓶中。

4.将硝酸钾粉末、氯化铵粉末倒入一小碗中混合。

进入冬季以来,乌鲁木齐市的天气一直变化无常,市民们除了通过天气预报获取天气变化信息外,没有别的渠道获取天气信息。

而近日,网上一种叫“天气瓶”的小物件受到热捧。据某淘宝店铺的店主介绍,天气瓶据传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是当时用来预测天气变化的重要工具。随着气压的变化,天气瓶内能长出各种结晶,从而能预测次日的天气情况。

小巧的天气瓶真的可以预测天气吗?为了测试天气瓶是否真的有效,记者购买了一套制作“天气瓶”的材料,进行了实验。

1.准备好实验材料:10克樟脑粉(99%含量)、2.5克硝酸钾(99%含量)、2.5克氯化铵(99.5%含量)、40毫升的酒精(99.5%)、33毫升的蒸馏水(实验室用的蒸馏水)、一个容量为100毫升的玻璃瓶、一双实验手套。

2.首先佩戴上实验手套,把樟脑粉倒入100毫升的玻璃容器里。

3.再将放置在棕色小瓶里的酒精倒入玻璃容器中。再轻轻晃动玻璃瓶,樟脑粉很快就被酒精完全溶解。

4.将2.5克的硝酸钾与2.5克的氯化铵一起倒入同一器皿内。

5.再将33毫升蒸馏水倒入该器皿,用搅拌棒进行搅拌。因为硝酸钾和氯化铵很难被溶解,所以需要耐心搅拌,让硝酸钾和氯化铵充分溶解。大约在一分钟后,硝酸钾和氯化铵才完全与蒸馏水融为一体。

6.随后将器皿中搅拌好的液体倒入之前的玻璃容器中。

7.两种液体接触的瞬间,玻璃容器内出现白色沫状物体,轻轻摇晃瓶子后,该沫状物体很快沉至瓶子底部。五分钟过后,瓶子底部的沫状物体渐渐变成白色绒絮状物体,周边液体变得十分清透。

8.放置一晚后,瓶内出现许多透亮的晶体。持续放置一个星期后,晶体更是变化万千。

天气瓶无法成功预测天气

这些美丽的晶体真的可以预测天气吗?

2月2日,瓶中晶体呈冰碴状和鹅绒状,沉积在瓶子底部,溶液中还漂浮着细碎的绒毛状结晶,按此现象预测,第二天应该是晴天,而2月3日却为阴天。2月6日,瓶中晶体上浮在液体中,这一现象预测当天为阴天,可当天乌市气温却有所上升,是个晴天。由此可见,天气瓶的预测并不成功。

不过,天气瓶虽不能准确预测天气,但记者发现,瓶中的晶体却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较低时,晶体会变得更大;如果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室内,晶体则会下沉,不浮动。

为此,记者咨询了乌市第八中学的化学老师刘岩。刘老师表示,温度是影响天气瓶内结晶型态的最主要因素,而晶体的变化却与天气的对应关系几乎成随机分布,无预测价值。不过可将之当作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此实验,学习溶液的配置,观察结晶行为。(记者芳菲 秦鹏 实习生王婷陈旭摄影报道)

5.在装有硝酸钾、氯化铵的混合物中倒入蒸馏水。搅拌混合溶液,使其完全溶解。

6.将搅拌好的溶液倒入盛有樟脑粉及酒精的瓶里。

7.将所有的原料混合后,天气瓶内发生化学反应。

8.放置一天后,天气瓶内出现了美丽的结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