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孔子的大部分弟子都有缺点 谁在《论语》里被“骂”得最狠?

句子大全 2013-07-10 13:30:59
相关推荐

随着国学热持续升温,解读《论语》蔚然成风,但有些声音把《论语》简化成行为语录乃至心灵鸡汤,迎合了部分碎片化阅读的急躁心态。中国自古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本万余字“小书”为何如此“高能”,将中国古代精英的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等方方面面都囊括其中?我们究竟应如何从语录式文体里勾勒出完整、恢弘、微妙的孔子哲学?日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亮相上海陆家嘴读书会,与读者分享重现了一位深刻、复杂的孔子,活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讲坛、浦东新区区委宣传主办。

杨立华认为,孔子的哲学体系核心的强大之处在于,他以简单朴素的论证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思维深度,更重要的是形塑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而孔子哲学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由“天道”所引申出“仁”的最基本内涵,即人的主动性,“正是这一基本价值,决定了后世千百年无数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努力奋斗,在当下同样如此。”

因此在他看来,《论语》里孔子批评过多名自己的弟子,其中“骂”得最狠的,就是宰我——“宰予昼寝”,宰我在大白天睡觉,孔子严厉批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一生中尤其不能容忍的是消极懈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是孔子最讨厌的人生态度。

而在品德上,孔子最不喜的一类人就是像乡愿那样的老好人,“乡愿,德之贼也”,因为这种人取悦一切,说明在他缺乏判断力,没有精神的强度和高度。“当一个人没有一生确定不疑的方向时,就会很容易地被一切东西动摇、影响和干扰,最终陷入到最深的被动当中。”杨立华谈到,孔子的价值取向十分清晰,他喜欢积极、有力、奋斗的人生,讨厌消极、颓唐、懈怠。

那么,如何证明这种价值就应该坚持呢?在《论语》中,孔子都是在讲不同层面里的“应该”,但是这个“应该”是要从根本上给出证明的,而恰恰在这各层面可以看到孔子最简洁、朴素、有力的证明。孔子给出的回答是:因为这样活符合人性,而且符合天道,如果不这样活就是违背人性和天道。于是这其中就包含了洞见,即天人是一致的,也即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因为如果天道和人性不一致,就无法建立起真正统一的价值。

如果说孔子的大部分弟子都有缺点,那“完人”的就算颜回了,在《论语》中只要是颜回提问孔子一定是最重要的,这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遗憾的是一共就两章,即第十二篇“颜渊问仁”和第十五篇“颜渊问为邦”。

电影《孔子》中演员周润发扮演的孔子

“《论语》作为中国的伟大经典,承载着孔子的思考,孔子是上古以来直到春秋末年,两到三千年中国文化积累的总结者、提炼者和升华者。正是因为孔子对此前中国文明的总结,为此后的中国文明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孔子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杨立华说,孔子的弟子们都讲“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宋人也讲“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或许今天会觉得这个说法有夸张之处,但实际上这是因为《论语》早已融入我们的语言与思维深处,失去了距离感,不太容易看到孔子平实论述背后的哲学突破。

比如,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意思就是对此前文明的总结。“事实上,尽管在孔子之前,种种文明的倾向已经建立起来了,但仅仅是种倾向,直到孔子之后才开始以概念、体系的方式确定起来,这就是孔子的贡献。”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中国哲学十五讲》

杨立华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他看来,《论语》具有三大特点:丰富、朴素和具体——朱子说读《论语》就是立根,它的丰富性就是养分的来源;朴素指向真而活,不带伪妄,反对不真和违理;具体则是有的放矢,不蹈空而论,因材施教,也是孔子一贯的主张。比如,孔子总是在《论语》当中随机指点,针对不同梯度和接受程度的谈话对象因人施言,资质足够高的人,孔子给出比较高明的回答;资质一般的,孔子给一个对方能听得懂的通俗答复。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