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国古典园林:处处蕴诗意 时时漾诗情

句子大全 2013-04-24 16:24:05
相关推荐

中国古典园林景色优美,得益于许多精妙的置景手法,而在古诗文中,对园林艺术的“借景”“框景”等置景形式有着较为全面的反映。

借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借景是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手法。古诗词中反映园林借景的俯拾皆是。

远借是借景手法中的一中,指的是借园外远处的景色,从而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无限的景观。在李白的名篇《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黄鹤楼借助空阔无边的长江大大拓展了空间范畴,使其顿生磅礴的气势,意境也更加开阔、深远。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里,诗人将远处的青山纳如园中,给整个园林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除了远借之外,古诗词中对邻借手法的反映亦不胜枚举。邻借是指借附近的景色搭配来烘托出原景物的特色,以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脍炙人口的诗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二)》中,杨万里将碧绿的莲叶与湛蓝的天空相对、将盛放的荷花与灿烂的阳光相对,相得益彰。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方位上的借景手法还有仰借,无论是白云,是飞鸟,还是日夜星辰,浩瀚天空中的一切都可以纳入其中。前文提到的《滕王阁序》便是极好的例子。

除了方位上的借景手法外,古诗文中反映时序上的借景亦有不少。借大自然春夏秋冬,晨昏早晚之独特佳景,我们将其称之为“应时借”。四季流转,春夏秋冬之景都各有其魅力。春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冬季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谓“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亦与之无穷矣”。

框景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代表性的造园手法之一,框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形成如嵌入镜框中图画的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框景

窗子是古诗框景中最常用的景框,从窗框向外望去的景色往往就是一幅画。杜甫在一首《绝句》中写道,从窗子看去,白雪皑皑的西岭就像一幅静物画一样镶嵌于窗框中,让读者体验到了与室内景色完全不同的美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以窗为框所见的美景还有很多,李白在《过崔八丈水亭》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宛溪水从屋檐边飞过、敬亭山的云朵从窗前飞落的景观。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

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在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中,阁道充当了景框,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跳望所见的景象,“框”出了上苑的繁花似锦。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责编:韦衍行、汤诗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