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抱歉 我低估了“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这句话的含义

句子大全 2013-03-19 02:58:38
相关推荐

《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我今天要检讨,我低估了这句话的含义。

起因是保和堂博士写了篇小文,结果,评论区生出许多奇葩。有一位扬州读者“引经据典”地说,淮扬菜就是扬帮菜,与淮安、镇江等地没有关系。

我又写了一篇扬州扒烧整猪头,依旧有些人信誓旦旦地说,淮扬菜与淮帮菜(两淮)、京帮菜(即旧时京口今时镇江)无关。看上去似乎很硬核。

而这“硬”,是硬要把人气笑的意思。

我真要检讨,“人之大欲”里,原来还有“独美”这一大欲。镇江菜我写过很多,今天打算单独写写淮帮菜之美。

去年夏天,我曾随一个美食考察团去淮安,参观了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向淮扬菜专家高岱明先生请教,也品尝到了淮扬菜、融合菜。虽然不是很典型的淮扬菜,但是,很感谢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让我对淮扬菜初窥堂奥。

作家陆文夫在小说《井》里写过一种现象,很让人深思。

我记得有一段说,那些市井的邻居,看到美丽不可方物的徐丽莎,便展开了议论。因为都是在楼下看窗口的她,又因为她太漂亮,所以大家揣测:她一定是腿有残疾的——唯有她的不完美,众人心理才平衡。

这样交头接耳之后,众人就在潜意识里认定了她的残疾。但是,有一天,当徐丽莎完美无缺地走下了楼,大家惊讶了:原来人家的腿竟然是好的!

今天,也让真实的淮帮菜在那些朋友的眼前走一走。

将风格口味相近的淮帮菜、扬帮菜、京帮菜等合称为“淮扬菜”,据考,此论最早见于著名美食家杨度的《都门饮食琐记》。

杨度先生说:“淮扬菜种类甚多,因所代表之地域亦广,北自清江浦,南至扬镇,而淮扬因河工盐务关系,饮食丰盛,肴馔清洁,京中此类极多。”

还是从菜品来看最为直观,也最让人印象(嘴馋)深刻。

这段时间,我写过几次羊肉,还聊了几句全羊席。其实,淮扬菜中的全羊席,也是大名鼎鼎的。清代淮安地区就有全羊席,据《清稗类钞》记载:“清江庖人善治羊,如设盛筵,可以羊之全体为之……多至七八十品,品各异味。”

关于淮安的全羊席,高岱明先生曾给我讲过一则笑话。

她说,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末,北方有些研究中华美食的青年专家,不知“清江浦”是淮阴城的别名,错跑到江西的清江县去寻访,结果无功而返,白白遭人笑话。

有些人刻意把别的城市从淮扬菜里剔除,迟早也要闹同样的笑话。

高岱明先生介绍,到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全鳝席为龙头,全羊席、全鱼席为两翼,与淮产名蔬珍馔交相辉映的淮帮菜,已基本完备。据统计:其中独创或首创的经典肴馔400余品(占中华传统经典肴馔2700余品的七分之一),其他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名肴名点1300余品。

《清稗类钞》“饮食类”载有中国最著名的五种筵席,除满汉全席、燕窝席、豚蹄席外,淮安居其二,即全鳝席、全羊席。

《清稗类钞》载:“(清代)同、光间,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胜于扬州之厨人。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为之,多者可至数十品,盘也,碗也,碟也,所盛皆鳝也,而味各不同,谓之全鳝席。”

其中,明确记载了几道用鳝鱼制作的名菜:“淮安庖人之治馔,以炒著。其于鳝,普通之制法有三:曰虎尾,专取尾之长及寸者,去其尖,加酱油调食之;二曰软兜,专用脊,俟油沸于锅投入之,似煮似炒;三曰小鱼,则以其肠及血,煮之使熟,临食则调以酱油。”

“炒软兜”是淮扬菜中公认的经典,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今天说说“炝虎尾”。

炝虎尾是淮扬菜中凉菜热吃的菜品。“虎尾”是取鳝鱼棕色而有黑色斑点的意思,看上去像老虎尾巴。这道菜制作的时候,关键在于选料:要选“笔杆青”鳝鱼,要求体型瘦而长,尾部必须细嫩,集中好后,叠入碗中,加鸡汤略蒸,乘热而食,“凉则味失矣”。

苏东坡在《赠孙莘老》里写道:“三年京国厌藜蒿,长羡淮鱼压楚糟”,表达了对糟淮白鱼的思念(馋意)。杨万里的《初食淮白鱼》则写道:“淮白须将淮水煮,江南水煮正相违。霜吹柳叶落都尽,鱼吃雪花方解肥。”这些都是说的淮白鱼之美。

扬州美食大咖邱庞同先生曾论证,正因为淮白鱼名气大,故南宋都城临安市上就有多种淮白鱼菜出售,“酒炊淮白鱼”还成了南宋宫中的名品(见宋代司膳内人《玉食批》)。

“雪冬野鸭”不用说了,光看名字就知道是暴腌的雪菜加冬笋和野鸭烧的,看上去油汪汪的,不是为了吃鸭肉,而是吃雪菜和冬笋,透鲜。如今,夏天也能吃上这道菜,只是换了毛豆米而已。

更不要说淮扬菜里的“开洋扒蒲菜”“鸡油烩蒲菜”了,蒲菜以淮安产的出名,这类菜均以清香味鲜闻名。

除了物产,菜系的形成,更有赖于经济。

“天下盐利淮为大”,明清时期,治黄河、导淮河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淮河清口一带。清代康熙年间,河道总督移驻清江浦,直至咸丰年间。由于治河经费数额巨大,所以奢靡贪吃之风也盛。

《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二载:“南河岁修经费,每年五六百万金。然实用之工程者,不及十分之一,其余以供文武员弁之挥霍……即以宴席言之,一豆腐也,而有二十余种,一猪肉也,而有五十余种。”天呐,简直达到了豆腐席、全猪席的标准了。

难怪《清河风俗物产志》中评价:“山珍海错,肴鼎如沸,损夭杀胎,弃流脂于衢巷,厌所厌出。”

这一幕如“病蚌育珠”,虽不光彩,但是却真实,总比一本正经的虚假要好。

文字原创

感谢转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