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赏析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句子大全 2013-02-16 00:51:39
相关推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此词却别开新意,题为“元夕”,首先描绘了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长街巧遇的情景。词中那位独立“灯火阑珊处”的女子,也许并非实有其人,不过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上片状景,铺叙元夕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开篇两句运用夸张和比喻,把火树写成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此两句好就好在想像: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了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尔后自空中而落,好似万滴晶莹的水珠洒在夜空。前句化用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后句是比喻、也是纪实,据吴自牧《梦粱录·元宵》载:“各以竹竿出灯球于半空,远睹若飞星”。这两句从大处着笔?总叙元夕全景,突出灯节灯多,接着四句!写人们欢度良宵的种种活动,词中没有直接描写人物,而是通过车马、道路、鼓乐和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等画面,烘托出游人繁盛,气氛热烈,场景壮观。看吧,贵族之家的“宝马雕车”驶过来了,在他们经过的道路上,散发着阵阵浓郁的幽香;听吧,清脆悦耳的箫声在夜空中回荡,实在令人心旷神怡;月亮已经西沉,可是大街小巷还沉浸在欢娱热闹的气氛中。作者在极力描绘元夕繁华热闹的场面,是为了反衬节拍“那人”自甘寂寞的孤独情怀。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带满了元宵特有的蛾儿,雪柳等装饰品,她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不停的说笑,带着阵阵香气向人群中走去,这两句既是对上片倾城欢度元宵的补叙,作为两阕之间的过渡,也是为下文作铺垫。“众里”以下四句,是全词的意脉所在,寄托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情怀。词中的抒情主人公走遍大街小巷,穿过熙攘的人群,在百千群中只寻找那一个意中之人,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回头一看,竟在灯火稀落的僻静去处,在那一角残灯旁,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个意中之人而设,全词以和婉的笔调,优美的意境收束,给读者留下回味和联想的广阔余地,情韵深长,引人入胜。

本篇是稼轩词中属于婉约风格的作品,作者笔下的“那人”不慕繁华,自甘寂寞,与世人情趣大异,是一个富于象征性的形象。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举此词“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原文如此);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种最高境界。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