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权威解读】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重要变化

句子大全 2013-01-11 22:06:27
相关推荐

面对新考纲、新说明,高三的同学该如何备考呢?下面就针对语文《考试说明》进行全文分析,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01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02

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03

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约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约35分,古诗文阅读约35分。表达题约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应用约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9题左右。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7题左右。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语言文字应用,5题左右;写作,1题。

全卷共22题左右。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遇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例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l)足蒸暑土气, ,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官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邓者乎?(苏轼《赤壁赋》)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试题内容分别出自白居易《观刈麦》、桂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其中杜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白居易《观刈麦》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例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肚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中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试题内容分别出自《庄子·逍遥游》、白居易《琵琶行》和杜牧《赤壁》,其中《庄子·逍遥游》和白居易《琵琶行》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杜牧《赤壁》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试题先给出了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

B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试题的D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正确的,“出神人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在这里用来说舞台上令人惊叹不已的精彩魔术表演,是恰当的,考生只要能够理解该成语的意思,应该不会判断错。其他几项在对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上都是不正确的。A项说的是照片虽然已经褪色了,但还可以看到合影中显现的温馨和美,而成语“历历在目”表示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比如一张张笑脸、一桩桩往事,可以说历历在目,这里说的是一张合影中体现的和美亲情,不宜使用成语“历历在目”,可以说照片虽然褪色但和薨的亲情仍跃然纸上。B项说的是正常的商业营销策划,而成语“处心积虑”形容长期谋划,费尽心机,一般有贬义色彩,所以不合适。C项的意思是父母发现小明沉迷网络之后不断对其提出要求或批评,成语“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完备无缺,“责备”是要求完备的意思,不能误解为指责,所以用在句中不恰当。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例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 相 李 揆 矜 能 忌 贤 以 体 烈 修 国 史 与 己 齐 列

嫉 之 奏 为 国 子 祭 酒 权 留 史 馆 修 撰以 下 之 休 烈 恬 然 自 持 殊 不 介 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说明】试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试题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的四个方面作为切人点,用四个选项来对原文的表述进行概括和分析。B项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能够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历经战乱之后,舆章史籍散侠,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使用,最终得到韦述家藏的《国史》百余卷。C项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对名利十分淡泊,终生好学不知疲倦;他虽然被贬职,却能恬然处之,并不在意,在朝二十余年,历任各种要职,却没有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到去世。D项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夫妇去世以后,尽享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地下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又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同时派专人到他家去表示慰问。这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没有不妥当的地方。A项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忠诚机敏,遵守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进入仕途后遭到杨国忠排挤,只能到地方任职。行文至此,还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不过下文却又说,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丁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按照原文的表述,肃宗确实问到于休烈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但休烈闪烁其词,并未正面回答。其中“直言不讳”云云,显然不符合原文的意思。A项所述有误,根据题干要求,应该是正确选项。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曲能力层级。

例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敏生漪,雨晴逐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祺,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怍桀斌。②讳愁:隐瞒由心的痛苦。③封:围棋术语。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丁什么作用?请结台内容分析。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鉴赏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春风”二句起凋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尽显凄凉,而时至晚春,花枝已经凋残,风雨却依旧吹打不停,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是在写残红满地,被泥水玷污,虽经风而不能飞起,比雨绕残枝,凄凉又进一层。凄风、苦雨、落花,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这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界的色调应该转为明朗,相应地,人的情绪也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没有脱离低回哀婉的基调。因为时值黄昏,风雨虽停止,但红日却已西沉。此时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暮色。“小池寒渌欲生漪”一句,极为凝练,集中地反映了这种情绪。它以“小”字写池塘的面积,以“寒”字写池塘的温度、以“渌”字写池塘的清澈,以“漪”字写池塘的动态,形象鲜明,含意深邃,一腔悲哀之情,似乎倾注池中。小池的涟漪,仿佛是抒情主人公的心房在颤抖。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例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住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 ①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 ② :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 ③ ,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该段文字说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带来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影响。里面有三处空缺,要求考生补写恰当的语句。从表面上来看,给这段文字补写空缺似乎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先看空缺①,前面的句子所说的都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全球变暖、旱涝不均等,甚至淹没大量沿海城市。句中的“甚至”一词,把不利影响说到了最严重的程度,不利影响上升为了灾难,因此,此处朴写“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是恰当的。再来看空缺②,承接上文,这儿出现了一个关键性的关联词语“然而”,设词表示转折,因此,下文所说的内容应该和上文说的不利影响是相反的,再结合下文“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可知这里应该补写一个表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有利影响的句子。由于字数的限制和表达简明的要求,此处补写“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显然比较恰当。最后看空缺③,前文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带来有利影响的条件是植物还话着,下文是“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根据上下文和一般常识可以知道,这些“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指的就是植物,再结合上文“如果土壤被污染”,这里肯定要补写植物死亡的语句,再加上上文中有关联词语“如果”,这里显然要有“就”与之呼应,所以补写“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是恰当的。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给出的补写答案都是举例性质的,只要意思答对即可。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例12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试题。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选文略)

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对实用类文本进行综台探究的能力。试题就邓叔群“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突出表现”,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要回答此题,需要对全部材料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答案共有四个要点:①“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是基于原文第二段的概括,这是邓叔群作为一位科学家所取得的最重要成就,也是他科学报国的突出表现,所以应该放在最醒目的位置;②“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是对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的概括;③“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对原文第三段相关内容的概括;④“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则是对原文第五、六段相关内容的概括。这些信息充分说明,邓叔群是一个爱国科学家。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l.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l)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l)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l)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4)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5)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附录 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共64篇段)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7—9年级(50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LI J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见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二)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

1.劝学(君子日: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庄子

3.师说 韩愈

4.阿房宫赋 杜牧

5.赤壁赋 苏轼

6.氓 《诗经》

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8.蜀道难 李白

9.登高 杜甫

10.琵琶行 白居易

11.锦瑟 李商隐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13.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14.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 END -

来源 | 本文内容摘自天下语文,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