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画龙点“睛”: 严歌苓小说中的“眼睛”书写 (节选)

句子大全 2013-01-04 15:52:17
相关推荐

严歌苓小说充满灵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对眼睛进行无穷无尽白描式的刻画。如此“乱花渐欲迷人眼”,让读者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之余,连连感叹严歌苓细腻而独特的观察视角,以及通过“画眼睛”的手法来表现这个世界丰富性的高深功力。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也说过类似的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严歌苓正是通过刻画眼睛,借助眼睛这一独特的人的心灵窗口,来表现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于是,严歌苓小说中的人物个个都活了起来,惟妙惟肖,逼真地再现了无数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和生活场景,让读者能够真正进入她的小说世界,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与小说的作者和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甚至是进行对话。毕竟,人通过眼睛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无限丰富的,它虽然不能发声,但承担着语言无法完成的许多功能。

严歌苓敏锐地感受到刻画眼睛的重要性,从第一部长篇小说《绿血》(1986)开始,直到近年出版的《补玉山居》(2012),一以贯之地使用这一手法,从而使自己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涌动着生动不拘的个性。这足以建构起严歌苓小说叙事元素之一元,也成为其小说的重要特色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生动地刻画眼睛,用“眼睛”说话,这是对文字有时缺少深刻表现力的一种补充,是语言之外的另一种只可意会的“语言”。同时,严歌苓的“眼睛”书写,也承继了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新文学的传统,是地地道道中国经验的实践。

......

第四节 眼“言”

我们常说某人长了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这是可信的,也是可能的。眼睛既然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它必然会透露内心的秘密,必然会用无言之语来告诉他人眼睛主人的所思所欲。如此谈论似乎显得有些玄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用眼睛来交流信息可谓屡见不鲜,眼睛甚至可以说是在无声言说的嘴。

严歌苓数十部小说作品描写了大量用眼睛来说话的情景。这种表现形式让人物在文学作品中更加立体化,情感更为丰富多彩。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长篇小说《补玉山居》(精装新版)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

一、

眼睛动作就是言语

眼睛的动作可以十分明显地透露动作发出者的心声,所以眼睛动作就是言语。表现在文字上,作者往往加上了引号,似乎就是某个人说出了什么话。来看以下几个例子:

她眼里出现了防御:“为什么?”(《吴川是个黄女孩》,第22页)

谢成梁用眼珠子骂了周在鵬一句:“臭不要脸”,然后马上去瞪补玉,还是用发黄的眼珠子说话:“那我是谁?!店是他跟你开的?!”(《补玉山居》,第26页)

他的眼在说“怪不得”。他话倒问得清淡,眼却说:怪不得你从我身上认出了他。(《人寰·草鞋权贵》,第303页)

就在小穗子向冬骏那双黑亮清澈、有几分女孩气的纯情眼睛发出“不见不散”的哑语时…(《穗子物语·灰舞鞋》,第164页)

眼里出现了“防御”和“为什么”,意义是相同的,时间上也是同一的,反问的语气表达了防御的意思。眼珠子骂人,肯定是没有声音的,但眼睛里出现了 某种神态,对方或他人也极容易理解那是骂人的一瞥;后面的那句话是因视线发生改变后才“说出”的言语。另外两例,在此不再赘述。

二、

眼睛动作包含言语

这一类型的眼睛动作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眼睛动作言语之外又包含了其他动作,带有连动的意味。这样一来,原本眼睛所能表达的言语内容就显得更为丰富,文本的张力也得到了彰显。比如:

她一面观望父母,一面接受肯特对她的摆布,以及摆布间他眉梢眼角飞出的秘密赞美。(《美国故事·风筝歌》,第214页)

“秘密赞美”就是肯特要说或通过眼睛已经对“她”所说的话。“赞美”在眼睛的“说”或“飞出”之后,一个“秘密”可以看出这话由眼睛来说出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是有私密意味的话。

兄妹俩这天晚上一再地用眼睛相互报警。(《陆犯焉识》,第329页)

婉喻年事已高,经常失忆和做错事。子烨和丹珏兄妺有所警觉,但又不便明说,只能用眼睛来“相互报警”。这个“报警”用得极好,从语义上来看,它已经超出了其本身固有的词义,还显示了一些潜在的动作。

她灰眼珠里有股控诉,似乎是对一份巨大的背信弃义的控诉。(《无出路咖啡馆》,第104页)

眼珠里的“控诉”是复杂的,是难以言传的,这种复杂融糅在眼里却显得更为合适,简要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巨大的信息。眼珠成为一个千言万语的焦点,只有这样才能与“巨大的背信弃义”相抗衡,“控诉”如果经由一字一句说出来,所有的力量就会分散,于是在某种意义上就产生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她大概以为牧师回来了,把音乐开得这么响。但她一见占领厨房的是我,眼睛出现一个大问号。(《无出路咖啡馆》,第265页)

他不回避她的追问,用眼睛默认了。(《一个女人的史诗》,第200页)

以上两例,前一例将一个有形的问号放在眼睛里,这种用法很有意思。“大问号”是对眼睛充满疑问的言语性表达,只是它在此变得可感可知。“用眼睛默认”实际上不仅包含了“是的”这一类回答,还暗含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

长篇小说《无出路咖啡馆》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三、

眼睛动作解释言语

这种情况大多有一个模式,即先描写眼睛的动作,然后加上一句“意思是——”,如此表述,也就起到了解释前面眼睛动作的作用,当然这种解释同时也是言语的表达。这种类型在严歌苓的小说中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

她的眼睛带点逗笑地盯着老伙计,意思是:你想看透我到底多年轻,眉眼到底长得啥样,那我就妤好地给你看。(《铁梨花》,第54页)

“她”眼睛为何逗笑“老伙计”?“意思是”后面即做了解释,这也是“她眼神所传达的意思。

他眼睛一大,意思是:“你又要在我心目中毁你形象啊?!”(《一个女人的史诗》,第261页)

他看着她,意思是现在不是告诉你了吗?小菲看到他眼底里的惧怕,他一直是独自在抵御这惧怕。(《一个女人的史诗》,第310页)

小菲想请欧阳萸去看她的表演,他却不屑一顾,自傲和清高使他的眼睛大”,这甚至就是某种自大的表达,所以才有了后面眼睛要说的那句话。但欧阳萸后来患了癌症,于是他失去了那种“大”了,只是一个简单的“看”,其中甚至包含了很多无奈,也多少有些歉意。

茹比以为我和佳干瓦进展迅猛,不断和我挤眉弄眼,意思是:你可真行一夜情堕落成恋爱啦?(《吴川是个黄女孩》,第18页)

五娟刚走进咖啡店,那个伊朗小老板靠着柜台对她使眼色—一很狎昵的眼色,意思是已有人在等她了。《少女小渔·约会》,第93页)

“挤眉弄眼”可不是欲语还休之意,而是有些话憋不住了不得不说,但又不便明说,于是才有后面语句的出现。而那个伊朗小老板的眼色则要暧昧得多,这种暧昧的眼色却又一眼能让人读懂藏在眼睛后面的言语,双方只有都经历了之前的事才能心照不宣。

严歌苓小说集《吴川是个黄女孩》(中篇)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四、

眼睛动作补充言语

这种情形与前面眼睛解释性的言语有些类似,但并非完全相同。最明显的个区别是它没有修饰性较强的眼睛动作,而是很自然地由眼睛来进行补充。

但李欣的眼睛告诉他,她听出了他的装腔作势。(《补玉山居》,第60页)

眼睛说的是另一回事。或者它们补充了口头上的表白:除了信任的见证,还有感情。它类似爱,而爱在他这份感情面前显得太甜、太轻佻。(《补玉山居》,第159页)

伤兵盘问得紧了,眼睛盯着更紧:那白嫩的手和明澈的大眼怎么都和一个上岁数的大娘挨不上。(《铁梨花》,第47页)

第一个例子是实际动作的续接,即认清了他的装腔作势,只不过这句话是用眼睛表达出来的。眼睛说的是如何的“另一回事”?这就对口头所言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伤兵盘问得紧,这是一回事,而眼睛所看到的让伤兵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的语句正好由眼睛来“说”出。这同样也是由眼睛来发出补充言语的一个动作。

长篇小说:铁梨花(精装)

萧马原著,严歌苓改编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

(第五、六节略)

......

第七节 眼“喻”

“喻”即“比”,“以彼物比此物也”;但在此处“喻”又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比”,它超出比”的范围。前文已阐述了很多与“喻”相关的眼睛书写,在此将更为集中地考察严歌苓小说中的“喻”

一、喻水

将眼睛、眼神、眼波比作“水”,如此比喻在中国文学中可谓比比皆是,也可说是最常见的一种比喻,大概眼睛表面上看起来确实与水有直接的联系。严歌苓的小说自然少不了这类比喻。

流浪汉这时转过脸,两个大眼珠子在他污秽的脸上干净得如同两汪清水。(《无出路咖啡馆》,第144页)

他朝我侧转脸,钢琴上的蜡烛映在他眉弓下两泓深深的潭水里。(《寄居者》,第12页)

她眼睛千里秋水地看着怒不可遏的白面孔和黄面孔。(《扶桑》,第146页)

奥古斯特看着中国男孩两江水似的眼睛说。(《美国故事·魔旦》,第192页)

人浑身都可以被弄脏,但唯有眼睛总是清澈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对比的效果。烛光在很深的潭水里摇曳,这不仅衬出夜晚中眼睛的黑,还可看出“他深邃的心事,这种心事如眼潭,甚至深不可测。“千里秋水”的眼睛是何种眼睛?浩渺而又可化解一切的眼睛对眼前的一切无动于衷,显示出扶桑对她悲惨处境的淡定、漠视,当然也有一种激不起心浪的麻木隐含其中。“两江水似的眼睛”让奥古斯特着迷,这眼睛属于中国唱戏的小旦角,既体现了“中国男孩的清纯多姿,甚至我们还可以猜测其中暗示了旦角与他的同性恋情。

他看着你,浅蓝眼睛如同厚冰层上的两只孔,露出深部的激流。(《扶桑》第165页)

这句极有意思。“两只孔”描写了眼睛之“形”,“孔”被形象地比喻成冰层上被打破的孔,所以我们很容易想象出冰层下汹涌的激流。这一方面表现了克里斯表面的冷和怨,另一方面更表露出他对扶桑的迷恋和激情。

二、喻月

大概因为中国人总喜欢把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联系在一起,所以月 亮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条小船。小船?他看着我的眼睛像即将要闪出云层的月亮。(《无出路咖啡馆》,第378页)

这句是很唯美的,如诗如画,有点童话的味道。不过,眼睛如月只是表面的比喻,或许“他”已经释怀,再无疑虑甚至心怀欢喜,所以此时的眼睛钻出云层,如月亮般发散出光芒了。

虽然刚刚相处,我已经懂得这双美丽眼睛的阴睛圆缺。(《一个女兵的悄悄话》,第2-3页)

这是孙煤向陶小童介绍徐北方时,陶小童眼中的孙煤。这里联系到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与其说是月亮的阴晴圆缺,还不如说是陶小童预感到她与孙煤日后扯不清的关系,或者说作者和陶小童合起来告诉读者孙煤是个有故事的女人。

严歌苓长篇小说《一个女兵的悄悄话》(新版)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三、喻雕像

众所周知,西方古希腊风格的人物雕像是没有眼睛的,不仅没有眼睛,表情也是缺乏的。这种美学不像中国喜欢的“明眸善睐”式的灵动,而是注重整体的比例与造型美。严歌苓在小说中巧用了这个特点,并将其运用到眼睛书写上来。比如:

眼睛空空的,是海伦嫏时期庙宇雕塑的王者的眼睛,空缺的眸子成了那种宇宙式的目光。(《人寰》,第65页)

而东方的佛的眼睛是闭着的。心明何须眼亮,它讲究的是另一种生命的哲学。

小女孩如同眼看一尊佛像在面前坍塌那样,眼睛里充满坍塌的虔诚。(《白蛇》,第17页)

当然,这个例子并没有将小女孩的眼睛比喻成佛的眼睛,但其中佛坍塌的想象一定会让她的眼里满含坍塌的神情,那是小女孩对偶像顶礼膜拜闭着眼睛时的虔诚。

四、喻人

这世上最复杂的恐怕就是人了。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一个微观世界,都自成个宇宙。严歌苓将眼睛比喻成形形色色的人,她是有深意的,而且下笔也较重。其实,这种类型的比喻也确实能很好地描述眼睛的不同神态。

先来看看将眼睛比喻成少男少女的例子:

母亲在那三年中突然变得极其沉默,眼睛失神却有种凄惨美丽的光亮,像是相思病患期的少女那样的目光。(《无出路咖啡馆》,第129页)

母亲又有表情了,好奇而诡秘,眼睛像小女子。(《铁梨花》,第72页)

母亲的年龄应该不小了,但她的眼睛有少女怀春的那种凄美和无奈,还有小 女子那种充满好奇心的调皮和诡秘。这都是可以想象的,母亲的形象内涵也就更加丰富了。

与少女的多情多思一样,少男少女的清纯、浪漫也可以从眼睛里得到表现,比如:

董丹此刻的眼睛是少年人的,放纵于浪漫梦想与冒险。这是一只充满热情的宴会虫。(《赴宴者》,第281页)

婉喻看看他。她的目光是孩子的,那么多的信任在里面,谁也不会欺骗拥有这副目光的人。她转过脸,眼睛落在桌布上。(《陆犯焉识》,第375页)

董丹甘做宴会虫,除了现实的逼迫之外,他少年式的眼睛总是散发出梦想与冒险,这也是一个原因。婉喻一生都深爱着陆焉识,她常有的孩子式的目光透露出她情感的单纯、信任和专一,这把一个女人一生不改初衷的本性告诉了我们。与小孩式的单纯类似,人到老年,也将淡泊如少年,这种情形也多有出现:

她睁着无动机、非功利的眼睛,看着她周围的一张张脸。真的是一双老天使的眼睛。(《陆犯焉识》,第399页)

他那样微微笑地听她说话,眼神软绵绵的像个冬日里晒太阳的老奶奶。 (《穗子物语·小顾艳传》,第142页)

老天使毕竟是天使,无论老小,其忠贞和纯洁是始终如一的。即便不是天使,只是一个尝尽人间冷暖已到垂暮之年的老奶奶,也会同样恬静如无风的湖,这在眼睛里最容易看出来。

除了以上的眼神目光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并更好地理解一个人的身世外,将眼睛比喻成不同的人,也是极能产生想象空间的。比如:

我的脸尽量摆得四平八稳。我的眼睛一定像爱荷华的玉米农场主一样老实巴交。(《无出路咖啡馆》,第336——337页)

小蓉以女烈士的轻蔑眼神看着大哭大叫的母亲。(《严歌苓自选集·扮演者》,第136页)

小说集 《天浴》

收录严歌苓短篇小说《扮演者》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虽然我们想象不出爱荷华的农场主是如何的老实巴交,但我们一定能想象出中国式农民眼中的那份木讷和无争的神情。小蓉不顾母亲对她找一个普通男朋友的劝阻,以大无畏的反抗态度对抗母亲,其中“视死如归”的姿态让人在心酸同情之余不免也会发笑。

在严歌苓的这类眼睛书写中,也有相当多带有“负面”性质的比喻运用使我们能够透过眼睛这个窗口看到人物更多的神态并了解其性格,如结合小说的语境,自然会领略到更丰富的语义内涵:

这个中国佬也不像镇上人讲得那样,有张疟疾病的青脸和贼似的小眼睛。(《美国故事·风筝歌》,第221页)

他在口袋里查看了一会儿,眼睛马上发出守财奴的贼光。(《金陵十三钗·倒淌河》,第151页)

眼睛里的贼光是什么样的?应该是躲闪着的,不敢正视人眼睛的,而且总是在想着攫取,所以贼似的眼光就不是那么难懂,也是我们可以想象出的。还有临终前的目光和瞎子的目光的例子帕切克的样子变得很可怕,两眼直勾勾瞪我,像人在瞑目前永诀的目光。 (《吴川是个黄女孩·学校中的故事》,第189页)

一对大黑眼睛如同瞎子一样透着超脱和公正。(《扶桑》,第19页)

永诀前的目光,应该是充满留恋和恐惧的。盲人的眼睛由于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所以它就无所谓色彩和形态,一切对于它来说,都是无所谓美丑的,如此一来,像盲人一样的大黑眼睛就显得超脱和公正了。其中的细微体验和准确表达,严歌苓都做得无可挑剔。

五、喻动物

严歌苓将眼睛比喻成不同种类的动物,她借助了动物的一些习性、动物眼睛 的形态等因素,来衬托和映照人的眼睛的不同神态。她小说中有很多类同的描写,我们可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比喻成死掉动物的眼睛:

眼珠如死掉的禽类,在透薄的眼皮下散发出最后的灵魂。(《扶桑》,第55页)

见营长的脸木雕一样板,眼略向上翻,像死马。(《天浴·少尉之死》,第74页)

静、呆、绝望、无生气,这些成为这类描写的特点。

比喻成刚生产的动物的眼睛:

凤儿看着梨花的脸,她那双又大又深的眼睛简直宛若别人:不是那么冷艳、 咄咄逼人了,而是母性十足,像一头刚产驹子的母马。(《铁梨花》,第126页)

她转过脸,一副犟头倔脑的劲儿,但眼睛却像刚分娩的母羊,又温和又衰弱。(《金陵十三钗·倒淌河》,第143页)

温暖、慈爱、柔弱、母性等,综合成某类眼神的特点。

比喻成牲口和家畜:

然后她才在心里慢慢来看她飞快地看见的:他像 一匹大牲口,那对眼睛多么 像劳累的骡子,或者骆驼。(《小姨多鹤》,第41页)

抬眼看你,像刚解了眼罩从磨上卸下来的驴,还得待一刻才明白东南西北。(《美国故事·海那边》,第72页)

眼里肯定浮出狗一般的信赖目光。我拼命把这副目光留住,看着他不紧不慢将摊散的纸张收拢,在茶几上跺跺齐,塞进皮包。(《无出路咖啡馆》,第308页)汉子眼神变得水牛一样老实。(《穗子物语·老人鱼》,第17页)

一个多月后张俭回来了,又干又瘦,像是一头骆驼走了断水缺粮、荒无人烟的几十天路,两只眼睛成了两片小沙漠。(《小姨多鹤》,第192页)

劳累、老实、忠诚、信赖、逆来顺受、安于现实等,通过眼睛的比喻体现出某类人的性格。

当然也有体现某人具有动物的野性和原始冲动的比喻:

李茂才朝齐之芳挤了挤眼睛。他眼里有着男人作为雄性动物的骚动与野性。(《娘要嫁人》,第37页)掩饰。 (读书会注:《娘要嫁人》的成书非严歌苓之作,而是由源子夫根据严歌苓同名剧本改写的小说)

这很符合李茂才军人身份的特点,对女人占有欲的表达直来直去,毫不掩饰。

严歌苓小说集《海那边》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再版)

六、喻物

以物形来比喻眼睛,比如:

仍是那么个样子朝他瞪着眼,眸子那么乌亮,像刚从嘴里吐出的龙眼核儿。 (《美国故事·海那边》,第84页)

他眼珠清澈而无底,如同最深的井。(《白蛇》,第39页)

以物用来比喻眼睛,比如:

镜子是长在他手掌心的一只眼睛,延伸和曲折了的眼睛。他耐心地扭转手腕,突然,什么都看见了。(《扶桑》,第100页)

通过手心的镜子来观察身后的情形,这本来是十分平常的一件事,但此处的比喻却让这件事本身变得饶有趣味,颇具陌生化效果。类似的例子还有:

如果高兴这时留神董丹愣愣的眼睛,恐怕会在上面看到期货交易屏幕,闪动变化着一连串他脑子里的数字换算。(《赴宴者》,第75页)

这把一个人眼睛的瞬息多变和内心打小算盘的情形表现了出来。

以物来喻眼睛还有一种情形,即通过物联想到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比如:

半个法国老板听得无动于衷,眼睛流星一样不断向几个坐着客人的餐桌陨落。(《寄居者》,第8页)

此处对半个法国老板眼睛的比喻性描写表现了他听到琴声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流星的陨落说明琴声不够打动他,不是他想要的琴音;眼睛望向客人,显示他有向客人探询的意味,弹得如何并不重要,他考虑最多的是生意上的效益。

长篇小说《寄居者》

果麦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七、喻事

在严歌苓将眼睛比喻成一件较为完整的事件时,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她是有套路的,即有一定的规律性。作者本人是否有意为之,这点暂且不论,我们可先来看她的套路是怎样的。

(一)与“虚”相关

小顾眼睛亮得像站在舞台聚光灯下,也像那种聚光灯下的主角儿,视野一片虚无,一片白热。(《穗子物语·小顾艳传》,第154页)

把小顾此刻眼睛的“亮”比作一件事、一个情景,演员在台上被聚光灯集照时会发怵或怯场,而此时演员的眼前很可能是一片虚空。严歌苓做过多年的演员,在这方面有着很深刻的体验,所以才有了眼睛亮得一片虚无的比喻。

以下三个例子都有各自的特征,都是因为某个原因而使眼睛虚空起来,如若无视,眼光都打飘了,正如“灵魂出窍后留下的空洞”。

她大张的两眼看上去是灵魂出窍后留下的空洞。(《小姨多鹤·序》,第11页)

“你不愿再好好想想吗?”理查问我,眼睛窄起来,如同画家虚起目光以便能透视地去看眼前的画面。(《无出路咖啡馆》,第8页)

六十岁的克里斯嘴上的烟斗一丝烟也不冒,眼睛却像在浓烟中那样虚起。他看着心目中这个女人,明白了他投入这女人的原因。竟是:母性。(《扶桑》,第91页)

还有如:

她两眼空空,嘴半张着,像是给铁石心肠的家长撇在陌生城市的孩子。 (《穗子物语·白麻雀》,第346页)

上面的几个例子虽然都是以一件事(一般是假想的)来比喻眼睛的神态, 但我们有时会忽略这个大的比喻,所比喻的事有时慢慢成为一种具象,对衬了眼睛的虚空,其中的美学原理确实值得我们多加玩味。

小说集《角儿》收录短篇小说《小顾艳传》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

(二) 与“死”相关

我看着清澈的蓝色眼睛。很早很早,我就学会,先去找对方的眼睛,深入无论怎样聪明、狡黠、阴险的眼睛,深入,深入,找死那样,猎物看着黑洞洞的枪口那样。(《无出路咖啡馆》,第8页)

这句话颇具修辞意味。重复用词,而且把过程描述得很细,尤其是最后句,成为这个比喻中的“眼睛”:是找死的那种眼睛。其中味道,有点类似于修辞中的博喻,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博喻是连比;严歌苓在这类眼睛书写中,却像在描述一件事,然后从整体上来形容眼睛的神态,所以还不如将其说成是“事喻”。

我没有把意外和惊恐喊出来。他看见我眼睛寒噤一下,像无意中触着一个虫子,或者以为摸着活东西,竟摸出是死的。(《人寰》,第95页)

这个比喻包含一个起伏的心理过程。把眼睛的寒噤和无意触着了死虫子这件事联系起来,虽然其中有曲折,但读起来终觉幽默感十足,也较为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眼睛的神态。这种曲折的过程在另一个例子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青年和孙丽坤的目光相碰,作者不惜笔墨,用一个完整的事件来形容二人的目光。综合起来看,这个用来比喻眼睛的事件就是他们二人愿意共同赴死,而且明知道已临深渊,却愿意共同坠入。本来目光相碰的感觉难以说清,但通过这个比喻性的事件描述,读者就能十分真切地体会到当时两人的情感波澜了。请看例子:

青年这天和孙丽坤目光相碰了。如同曲折狭窄的山路上两对车灯相碰一样都预感到有翻下公路坠入深渊的危险,但他俩素不相让,都不熄灯,坠入深渊就坠入深渊。建筑工们在他俩对视的几秒钟里看见美人蛇死而不僵蠢蠢欲动。她两个眼又在充电了。(《白蛇》,第15页)

(三)与“专注”相关

专注和专注地看,是很难写出新意的,如果用词典中现成的词语来描述,效果肯定难以达到。但严歌苓在这方面写得十分独特,相当俏皮生动。比如:

从头一眼看见她,他眼睛就让她的美貌照瞎了;从此他的眼睛对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是瞎着的,再也看不见她们。(《铁梨花》,第216页)

一个女人的美和一个男人对她的专注,作者是如此通过眼睛来描述的:她一出现,他的眼睛就被照瞎了,以至于再也看不见天下任何美女。对这一事件的比喻,确实写绝了。对于“专注”,严歌苓的笔是极为精工的,一点不急,徐徐的笔锋往往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下例:

金红色的花细看花瓣上一层细绒,花蕊长长的翘出来。丫头好奇起来,眼睛完全绽开,从二孩那里来的骆驼眼睫毛就成了黑色的花蕊。多鹤常常发现自己的脸映在丫头黑得像井底的眼珠里。(《小姨多鹤》,第44页)

多鹤明明是丫头的亲生母亲,但现实中只能做她的小姨,这是她的无奈。但她有无尽的爱表现在对丫头的专注上,尤其是眼睛对眼睛时,可以说专注到了极致,以至于她发现丫头眼中的自己。多鹤这种专注而细致的爱并非常见。

长篇小说《小姨多鹤》精装本

作家出版社,2018年

(第八节略,仅留结语)

至此,笔者花费了大量篇幅,可谓是不厌其烦而又显得啰唆地对严歌苓几乎所有小说中的眼睛书写进行了一次尽可能全面的地毯搜索式的探析。其中列举了大量实例,对例子又做了多种类型的分类并进行评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综合全面地对严歌苓小说中的眼睛书写进行考察,尽量做到少出现遗漏。尽管如此, 笔者还是有必要做出一些说明:第一,我们难以做到全面的考察,严歌苓小说中的眼睛书写,精彩之处何止千计,有所忽略,有所遗漏,在所难免。不过,就上文考察来看,严歌苓极大丰富了汉语文学中的眼睛书写。这一特征,也必然形成严歌苓的写作特色和成就当中的一元。第二,对严歌苓眼睛书写的分类,不一定是完全科学的,其中的交叉重复之处常有发生。我们在进行分类的时候,往往考虑突出其中的一个特征,从而将一些例子归于某一类型之中。对模糊成分和可能出现重复引用部分的处理,是笔者所面临的最困难最棘手的事情。很多时候,笔者只能采取权宜之计而为之。第三,行文风格采取的是语料采集和语料分析的形式,这是从微观层面对严歌苓的小说进行研究,是对严歌苓小说中的叙事元素的探析,并没有结合相关文学和语言学的理论来进行分析。是故,这是严歌苓小说研究的一种最基础的研究,是走入文本结构层面研究的前提,同时也是力图改变以往严歌苓研究旧有范式的一次创新尝试和努力。

作者介绍:周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长江师范学院教授,重庆当代作家研究中心主任。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重庆作协全委委员、重庆文联全委委员、重庆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等。出版《中国诗歌的分化与纷争(198 9年—2009年)》《中国诗歌观念的流变(1989—2009)》《诗歌是心灵的唤醒与据守》等专著8部,曾获第十五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七届重庆艺术奖、乌江文艺一等奖等。(资料选自: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相关介绍

严歌苓小说:叙事三元素研究——周航/著

更多评论,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查阅

代表作:《雌性的草地》《扶桑》《白蛇》《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妈阁是座城》《床畔》《舞男》《芳华》,散文集《波西米亚楼》《非洲手记》《穗子的动物园》等。2020年作品:长篇小说《666号》、《小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