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初唐四杰之一:一生仕途坎坷 写下《滕王阁序》 却不幸葬身南海

句子大全 2012-12-24 05:47:41
相关推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四个景象联系在一起,将静态的物象转化成动态可感的美。

一幅壮观的晚霞落日图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犹如身临其境。

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出自唐朝诗人王勃所作的名篇《滕王阁序》。

王勃是英年早逝的文学天才,仕途上历经坎坷,只靠《滕王阁序》这一篇文章便可名垂青史。

自幼聪慧,六岁成诗

王勃,字子安,是文中子王通(隋末唐初的文人、教育家)之孙,与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合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遍览群书,六岁能文,文笔流畅,充满豪情,构思巧妙,王勃被大家称赞为“神童”。

六岁成文着实不常见,能称“神童”之人更是屈指可数,王勃则是名副其实的天才,他的才智与方仲永大相径庭。

仲永之才,众人皆知,但由于没有进行后续的学习,而变得泯然众人,王子安则一直都是出类拔萃的存在,一直没有荒废自己的才学。

成长之路,齐头并进

王勃在九岁时,就可读颜师古的《汉书注》,并著《指瑕》来揭示文章中所出现的错误。

一名九岁的孩童,心智还未成熟,便可读史书,并为史书著作修改批注,是一名聪明伶俐、见经识经的天才。

读书的好处数不胜数,它会使一个人从不成熟变得成熟起来,读史书和诗书也使王勃变得更加明智与聪慧。

十二岁至十四岁时,他跟随一名叫曹元的医师去往长安学习医术,遍读医书,充实自身,为自己多掌握了一个傍身之技,王勃可谓是多栖发展的有才之士。

在如今的九岁孩童,专门去学习一个技能或说是技艺,都难以稳定心态、专心研究、不断努力。

可见,王勃,这位“神童”的成才之路也是着实不易。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王勃生于书香世家,自小接触官家,对进入仕途充满渴望,也一直在为此拼搏努力。

文采出众的他不及及冠之年,十六岁时就在应举考试中及第,成了当朝最年轻的博士,最年轻的朝廷命官,是少有的少年英才。

神童成功尚需努力方能成才,你我皆为普通众人,更应付出努力,才能取得进步乃至成功。

王勃及第之后,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步入仕途的他究竟是否还能一帆风顺呢?

少年英才的他是否会在仕途中左右逢源、一路高升呢?

因才而仕,因文被贬

自幼聪慧,坚持学习的王勃可以说是非常轻易地考上工作,也是他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但在他步入仕途之后,却是屡遭磨难、坎坷不平。

他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朝散郎(属文散官名),结果在第一个岗位没待太长时间,年少做官的他就迎来了高升。

因他拥有出众的学识与卓越的文采,经过主考官的推荐,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个工作岗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次子)的赏识。

唐朝之时,斗鸡之风盛行,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第三子)对斗鸡的热情首当其冲。

在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的斗鸡比赛中,王勃为讨沛王的欢心,投其所好写下一篇《檄英王鸡文》,亲兄弟之间的游戏,王勃依仗文采,年少轻狂,虽没有令沛王与英王归罪于他。

但此举可谓是,拍马屁拍到马嘴上——倒咬一口,二人的父亲——唐高宗。

认为此文有挑拨兄弟感情之意,王勃身为有才之士,没有对沛王与英王的斗鸡比赛进行劝诫,反而作檄文(有声讨敌人或叛徒的作用),实为歪才,故命令将其立即赶出王府。

王勃刚刚打通的仕途,快速地面临毁于一旦的风险,虽没有一落千丈。

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他的仕途之路真是和尚下山——一直走下坡路。

杀害官奴,二次被贬

王勃被贬后因有朋友凌季友赏识,有一重要原因就是当地药草丰富,王勃精通医学,熟知草药,便帮他谋求了一个职务。

他也因此迎来了人生中的另一工作岗位——虢州参军。

在任职期间,他将一个名叫曹达的官奴(此处普及官奴知识,官奴是官府贵族家中使用之人,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如有犯死刑罪的官员,其家人就会被贬为官奴,不过,官奴大多数都是平民)私自藏匿起来。

后来又怕走漏风声而把曹达杀死,结果因此事而犯下死罪,宣告他的仕途直接走向了终结。

他的父亲也因此事遭到贬职,远谪到南荒之外。王勃幸而遇到唐高宗追封李氏列祖,大赦天下,得以免除死罪。

王勃犯罪入狱一事,甚是蹊跷,经不起细致的推敲,故据新旧《唐书》记载,他是因才识出众,骄傲自恃,不通人情世故,被同僚嫉妒,而被栽赃陷害。

对父亲心中有愧,拒绝再入宦海之中

王勃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渴望入仕,求得功名,以儒家礼法规范自身。

自己拖累父亲遭受贬谪一事,使身为孝子的他羞愧难当,在所写的《上百里昌言疏》中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王勃出狱后,在家休息了一年之多,早已经把仕途抛之脑后。

在二十多岁,正值壮年之际,失去了对官场的追求和幻想。在朝廷宣布恢复其官职时,王勃提出了拒绝,更充满了一种畏惧之情,真切地表示不会再入宦海之中。

拜父途中,留下名篇

父亲因自己被贬谪到南荒之外,王勃心中十分愧疚,因而去父亲贬谪之地——交趾县,前去探望。

在去交趾县的路途中,经过南昌,正赶上滕王阁新修成,都督阎伯舆在新修的滕王阁中大宴宾客。

王勃恰巧经过,前去拜访,阎都督也因钦佩其卓众的学识文采,对他提出邀请。

原本都督是想在宴会中显示女婿孟学士的文采学识,假意邀请大家为滕王阁作序,众人也明白他的用意,故而都推辞不做文章。

谁想王勃作为一个晚辈,不精通人情世故。

在宴会上直接提笔做起文章来,阎都督原本因这位年轻人不懂人情世故而生气,当场离席。

但后来经手下传报王勃所写的诗句,逐渐被他所写的《滕王阁序》的文采折服,并称赞其为天才。

看望父亲,归途丧命

王勃到了交趾县后,看到生活窘迫的父亲,身为儿子的无能与愧疚令王勃难以自处。

不久后,王勃便踏上了归途。

由于当时正值夏季,南海浪高风急,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如此,年仅26岁便匆匆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关于他的死因,并没有确切的结论,这个说法只是作为王勃之死的可能性之一。

一名年少英才,匆匆离世,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颗颗璀璨的明星。

据说在王勃死后,《滕王阁序》之作,流传到唐高宗耳边,大赞其为高作,便要寻其作者,不料王勃已命丧南海,高宗连叹三声可惜。

王勃是一名年少有为的有才之士,也是一位不懂人情世故的固执之人。

他文采出众、学识广博,可惜的是,英年早逝、仕途坎坷。只留下了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气势豪迈、豪情壮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一种豪迈气势一扫离别之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只靠这一篇文章便能名垂青史。

人称《红楼梦》是一本社会百科全书,《滕王阁序》也是一篇名句精句的宝库!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