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辩论干货 一辩立论

句子大全 2012-11-20 16:51:26
相关推荐

任何一场辩论赛都是围绕一篇各自的一辩稿来进行攻防展开的 之后的比赛环节都是在此之上的解释 展现 与适当的补充。

这是一辩稿的粗浅定位 需要解析的有几个词语:

1

攻防:一个优秀的立论者应该清晰的知道一篇一辩稿的攻、防点在哪里

2

在此之上:显然任何时候都不能在比赛后期跳脱出一个与一辩稿完全无关的观念 作为所谓的杀手锏 越是重要有说服力的点 越应该在一辩稿占绝大部分篇幅。举个例子,如果整场比赛论点a的交锋占据了70%,论点b的交锋占据了30% 而你的一辩稿论点a只写了30% 论点b却写了70% 会给评委一种你已经脱离了你方战场的错觉 导致印象票失分。常见误区:认为我方主打的论点a已经很显而易见 不需过多论证 所以缩短了篇幅 反而长篇大论去论证那些没什么把握的论点。

3

展现:一辩稿更多的是一个主干与整体的作用 是一棵树的中轴 如果去过多的展现枝叶(例子 数据)一方面会听起来主干缺乏逻辑论证 其次这类一闪而逝的展现难以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一辩稿时大家主要都在听主要论点和逻辑框架)

立论这件事情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是只由一辩来做 因为论证的过程需要所有人都接受 都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辩论赛前需要讨论 而不是让一辩自己写好稿子我们再反复研读。

但这并不代表一辩只是大家思想的收集者 我在此给出一个自我认识的定义:

一辩是是比赛立论的引领者 他深知我方的优胜点与致命点。

解释一下,立论的引领者是谁不是由能力而定的 而是因为你(一辩)作为撰写稿子的人 需要由你去引领大家思考 来填补你内心的疑惑。这样的成稿才不是东拼西凑 甚至完全生硬照搬的有灵魂的稿子。 言重一点 如果一辩是母亲 这样生出来的才叫是你亲生的孩子 而不是偷来的 买来的 或者领养来的。

所以一辩应该如何做到一个优秀的引领者呢?引领者其实有的时候不需要你自己多么的有领导力 或是有想法 反而一个喜欢问问题的白痴往往是最优秀的引领者。因为白痴不会因为持方而去刻意地使自己去融合进一个思维 他们总是喜欢问为什么?凭什么?他们也不会因为怕麻烦而苟同 总是问到自己完全理解为止 总是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问到很多简单的问题为止。

例如这周含章杯四强半决赛 我方(模辩队)的持方为“迟来的正义,是正义”

一般的同学喜欢如何?查资料 定义 再开始由资料做一些衍生的讨论 再开始去想一些有利我方的点或者情景。这样的讨论看似丰满 什么都做到了 实则根基不稳 任何想法都是天马行空 跳跃性的 。一方面,不成体系 。另一方面,你会发现讨论了好半天 争得面红耳赤的一个问题 其实根本就跟辩题无关痛痒。

引领者的一辩应该以一个好奇的态度多去问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去讨论这个辩题,意义在哪里?什么是迟来的?正义的定义在各种不同的时期,法律和伦理等不同领域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我们为什么要用其中的一个?到底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称一个本可以是正义的东西不是正义了,区别在哪里?哪一种态度是我们应该持有的,对社会有利的?

作为一个好奇宝宝 你不需要去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去引领大家讨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并且让他们来说服你,当一个问题已经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后 再去引领大家讨论下一个你想知道的问题。所以一辩带讨论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让其他人来说服你的过程 因为你的重点是主干 而其他同学就负责帮你解决那些衍生的细节问题。

然后就是所谓的写稿 写稿是归纳与展现而非创作的过程。

这句话很好理解 如果你只是跟大家讨论过后启发了你,然后你开始创作一篇你自己的一辩稿,再让大家来接受你的一辩稿,无疑是低效的。

那么什么是归纳与展现呢?

归纳是在讨论过程中做的,当你的同伴在为你处理细节问题时,你需要做的不是参与讨论 而是在抛出问题后去观察大家的讨论过程 是怎么样由一种混沌的状态逐渐走向有序的结果 这个自行感受。将这个过程简化成最基本的几个点 以逻辑框架套好 便是归纳。

展现的方式大体有两种

1. 以归纳好的逻辑框架 用简单易懂的句子写出来

这用到郭航初学长的一个例子

论断1.毒品有害人体健康

论断2.政府有义务保护人民的健康

得出结论:政府有义务使人们远离毒品(禁毒)

这是最简单的三段式推论 当然还有还有各种变化和衍生 可以自己做延伸阅读。

2.不容易通过逻辑“硬上”的地方,增强说服力

有些我们需要的结论是没有办法通过强逻辑关系证得的,强逻辑关系如“因为学校说明晚到课堂称为迟到 而我在9:00才进入一节8:00开始的课 那么我迟到了”这在某种程度是无可争议的 没有其他可能。

弱逻辑关系则为“因为一般衣服的材料都是越优质越贵 而衣服是由对应的材料制成的 所以衣服一般来说越贵材料越好”这句话不要去钻牛角尖说特殊情况不成立 就一般情况下来说也没有考虑到制作过程的技术和人工成本 显然 论断1与2对结论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绝对的。那么弱逻辑关系就需要我们去扩大这个影响,使其无限的接近于强逻辑关系的效果。

扩大的方式暂时我能想到两种

1.通过数据去证实一些东西 “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 但事实就是这样”牛顿说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 但就是有一种力量 会让苹果自己掉下来 所以我预测你手中的皮球也会掉下来 不需要我给你证明有万有引力加上受力分析 有时候实践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2.通过语境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渲染 一个辩题往往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 而在一些通过逻辑不能强推出来的时候 运用一定的例子 心理感受 名人名言 都可以让你的推理显得稍微合理一点点(有些同学把这个环节当作主体 是本末倒置)

念稿 :清晰 有力 自然 不装 本着让人听懂 而不是听你朗诵 就说这么多。

接受盘问:这个环节很多辩手不会去准备 往往就觉得是场上的一种应变能力 或者完全逃避问题。实则不然,在你被盘问的时候其实反而应该展现出我方的框架。

如何理解深知我方的优胜点与致命点呢?因为你是稿子的撰写者 你很清楚在写稿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你是强推了 哪些地方你是很有底气写出来的 所以这个点也由你来把控。4盘1在你念完稿子过后马上进行 其实就是你对稿子本身的一个辩护与补充解释的部分 这个地方就好像一些小文章的附录或者一些小技巧后的tips一样 看似是对方对你进行盘问 实则是你补充己方观点的最好时机。那么优胜点被盘问到了,能认就认 一方面强化双方的共识态度 不在不必要的点上去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向大家展示你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认的无赖为之后你的不认同的可信度做铺垫。致命点被盘问到了最好的解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重复己方论述跳脱出他给你的逻辑框架,另一种是否定对方的前提(一些四辩问题都是建立在一些小心机的前提下)。

总结一下

一辩是是比赛立论的引领者 他深知我方的优胜点与致命点。

引领意味着以好奇的态度去归纳与展现。主要是讨论与写稿的场下功夫

优胜点与致命点是一种把握 需要你在被盘问的时候反客为主展现自己的框架

任何一个优秀的辩手无论辩位都应具备如此能力,他不是将帅 而是棋盘之外的对弈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