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浅论涉检网络舆论危机的特征及应对

句子大全 2012-11-12 08:28:22
相关推荐

摘要:网络的发展使舆论拥有了新的环境,也对检察机关提出了新的要求。涉检舆论在网络中有了全新的特征,检察机关在应对和引导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纵观各类涉检舆论事件,检察机关在应对方面仍有不足,本文同时对检察机关在实际舆论应对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论;检察机关;应对引导

根据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二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4.57 亿。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毫无疑问在网络上受到庞大网民群体的关注。约瑟夫?斯特劳巴哈和罗伯特?拉罗斯指出,内容控制才是最棘手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把任何事搬到互联网上去,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近两年来,“女检察官暴打小学生”“内蒙古贫困县女检察长开豪车”“潍坊检察长开百万进口车”等涉及到检察机关的网络舆论往往会造成比较浩大的声势。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在网络舆论中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提升对网络舆论的认识、增强应对危机舆论的技巧已经刻不容缓。

一、涉检网络舆论概述

(一)涉检网络舆论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观点认为,舆论是一种对个人和群体都具有强大的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机制。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舆论也衍生出了新的形态,即网络舆论。涉检网络舆论指的是互联网上各阶层网民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表达的对与检察机关有关的人、事所持有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的总和。

(二)涉检网络舆论的特征

1、事发突然、扩散迅速

许多网络舆论的产生没有任何预兆,仅仅因为某一篇帖子的发表或者某一条微博被转发就引起了成千上万的网民关注。由于网络上信息复制简单、快速而不耗成本,大众感兴趣的网络舆论很快就能被各大网站转载,第二天还会出现在许多报刊上,造成失态的不断扩大。

2、关注热烈、极易异变

网络上的信息有真有假,当出现涉检网络舆论,作为权威机关的检察机关却不及时应对时,在网民不断地转载、评论中,就会伴生出相应的谣言。根据传播学中的共鸣效应,当谣言被多数人转载时,公众会越来越相信,而少数不相信的人也因为沉默的螺旋理论保持沉默。谣言的重复传播使其更具有说服力,也会更多的被网民再次传播,这时检察机关将会处在十分被动的地位。实例中,内蒙古女检察长开豪车事件就衍生出了其造豪华办公楼等多种谣言。

3、多为负面、局部放大

经过比较,笔者发现网络上出现的越是负面的信息越容易被网民所转发、议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公众对于正面新闻的“疲劳”心理;另外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问题触及了群众的敏感神经,当群众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发泄的时候,往往会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感。这也正是许多网络新闻一旦带上“官员”“豪车”等字眼时就能获得更多眼球的原因。有些时候,因为事件的局部放大,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本身并没有错误或并没有被确实证明有错误,也会被舆论一面倒地谴责。

二、检察机关应对涉检网络舆论的缺陷

对于多数带有负面性质的涉检网络舆论,检察机关应对不及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损害了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形象。同时另一方面,此类舆论也间接地促进了检察机关的检务公开以及反腐败等工作。从近年来一些网络实例来看,在与检察机关有关的网络舆论产生时,成功的案例比较少见,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缺乏应对意识

1、不了解、不重视、不关注

在实践中,一些当事检察机关对舆论提及的事件没有充分调查就做出草率结论或是直接拿理由搪塞,有时还存在息事宁人或是推卸责任的做法。

2、反应慢、较被动

危机公关的首要原则就是快速原则,事件一旦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发表态度,但实践中许多机关在应对网络舆论时十分滞后。

3、手段少、无技巧

在传统的应对中,检察机关对信息经常采取删除、封闭等措施或者干脆不采取措施、听之任之。这种不恰当的做法反而会勾起公众的好奇心,甚至让公众产生对立情绪。

(二)缺乏引导技巧

1、未获得网络话语权

检察机关越来越重视对外宣传,但大多数检察机关宣传的主阵地并不在网络上,对新兴的网络宣传方式也并不熟悉。网络传播的速度相当快,而时间则是决定能否更好应对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一场影响重大的网络舆论爆发开来时,没有网络话语权的检察机关通过传统媒体应对再好再及时,也慢了一拍。

2、不存在专业人员和预警方案

检察机关没有掌握专业技能的人员以及相应的预警方案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很多时候“非专业应对”反而会起到反效果,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三、涉检网络舆论应对策略

(一)主动公开,权威发布

首先是公开的问题,可以说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检察机关的检务公开。检察机关要更新观念,加强信息公开的程度、增加信息公开的方式。公开的信息要做到准确、权威,信息的不公开或延迟会导致谣言的孳生。涉检网络舆论往往会伴生谣言,但是辟谣本身是“过了时的信息” ,辟谣注定比造谣困难,消灭谣言最佳的办法就是让谣言没有产生的根据。

(二)专业训练,专门预案

应对舆论危机,应当建立长效的日常工作机制和人员培训机制。事前就要有一整套可行的预警方案,要做到一旦发生重大舆论危机能够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权威说明。平时更要能够及时捕捉网络热点,增强对网络舆论的预见性。

(三) 摆脱被动,主动出击

如果在舆论处于潜舆论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引导,容易得到较好的效果;而引导显舆论的困难程度,则远大于潜舆论。 应对网络舆论,检察机关不仅要在事后时刻关注、尽早应对,更要坚持预防为主,及时甚至超前应对和引导潜在舆论,增强敏感性、化被动为主动。

(四)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在信息公开以及舆论应对过程中,检察机关应当开辟多条渠道。可通过本单位门户网站或是知名网站公开检务、回应突发事件,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经常发布正面信息。工作中经常与媒体保持联系和沟通,网络舆论产生后要及时与媒体联系,杜绝小道消息和不实报道。同时,检察机关应当采取新型的信息传播形式来进行信息传递,增加网民认同感。例如微博就是很好的新型传播形式,类似新浪微博利用 “名人效应”来吸引各个领域的领袖精英加入,这些意见领袖式的人物可以大范围的吸引追随者。人们在选择性的接受微博上不同人物传播的信息时会首先选择相信自己所信赖的名人们发出的信息。检察机关可以尝试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在新型传播形式中同样做出迅速有力的回应。

四、结语

舆论的传播早已被时代赋予全新的特征,检察机关必须紧跟舆论传播的发展变化,做好涉检网络舆论的应对和引导工作。网络舆论的发展对于检察机关来说也是一个机遇,正确利用网络舆论,也有助于检查信息进一步公开、检察机关进一步接受群众监督。未来,做好涉检网络舆论监督工作将会越来越重要。

杨康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