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欢迎来到邓小平纪念馆!

句子大全 2012-10-15 03:05:59
相关推荐

(二)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条件差别大,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同时、同步、同等程度地实现共同富裕,这已被我们过去实践的经验教训所证明。坚持实事求是的邓小平采取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共同富裕策略。1978年12月,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10〕邓小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共同富裕策略在实践中打破了思想桎梏,否定了把平均主义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的非科学观念,从而促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胆搞经济建设,争当先富的人,争当先富的地区,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共同富裕策略具体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就是实现东部地区“先富”。东部沿海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设施,比较完备的技术、人才、信息条件,有率先发展的良好基础。在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指导下,从80年代开始,国家将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东部沿海地区,从资金、项目、政策上给东部地区以优惠,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快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东部人民的生活提前进入小康。“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策略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当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后,邓小平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1988年9月,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1〕1990年12月,邓小平又指出:“沿海如何帮助内地,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由沿海一个省包内地一个省或两个省,也不要一下子负担太重,开始时可以做某些技术转让。”〔12〕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两个大局”的关系作了更为明确的指示,进一步指出,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领会邓小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共同富裕策略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先富”带“后富”政策主张,积极贯彻实施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在实践中始终把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就指出:“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讲话中又指出:“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距扩大问题。”“应当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1999年6月,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开发领导小组。2000年3月,在召开“两会”期间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总动员令。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促进西部地区开发、实现地区协调发展成为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方针内容。

(三)

如何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把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和实践继续推向前进,早日实现共同富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着这个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更为科学明确的回答,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看到,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3〕大会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纲领。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党根据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伟大目标,是为了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提出来的伟大目标。这个目标,符合邓小平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方面它指导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和步入小康,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开辟了宏伟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能否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为发达的生产力,人民生活能否更为富裕,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如果社会主义长时期不能解决人民的贫困问题,或者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就必然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动摇,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就是证明和教训。我国在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全体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在原则和理论上接受社会主义,更为重要的是使人民从亲身感受中认识到了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性,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理论上直接来源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直接继承、丰富和创新,在实践上是邓小平共同富裕道路在21世纪的延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党对共同富裕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的探索的进一步深化,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新时代宣言。它对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注 释:

〔作者简介〕麻朝晖(1970-),男,浙江缙云人,丽水师专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反贫困问题研究。

〔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97.

〔2〕〔3〕〔5〕〔6〕〔8〕〔9〕〔11〕〔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3-224、225、265、364、77、226、277-278、364.

〔4〕〔7〕〔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0、356、152.

〔1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02-11-18.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3年03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