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甄嬛传》皇帝既然知道了甄嬛与果郡王的事 为何不毒死甄嬛?

句子大全 2012-10-09 02:04:05
相关推荐

导语:《甄嬛传》中的皇帝既然知道了甄嬛与果郡王的事,为何不直接毒死甄嬛呢?答案有四:第一,证据不足。第二,权衡利弊;第三,掩盖宫闱丑闻。第四。不相信甄嬛是一个“跟纯元不一样的人。”

1、果郡王擅自领兵出关解救甄嬛,对皇帝来说:他觊觎皇嫂的罪名已成立

果郡王为把甄嬛从准格尔可汗的手里“抢回甄嬛”,竟公然违抗皇帝的旨意,私自带兵出关,擅自行动,这已经形成了抗旨不尊之罪。

而他违抗圣旨的目的居然是为了解救甄嬛,显得比皇帝这个做老公的更关心甄嬛,这换任何男人都不会不起疑、不恼怒。

不管结论如何,真相如何,果郡王觊觎皇嫂的罪名和他的“不臣之心”都已经昭然若揭。所以皇帝才痛下杀手,最终将果郡王一杯毒酒赐死了。

而“证据不足”,是指皇帝不确定甄嬛对果郡王也真的有私情,他宁可相信是果郡王的单方面暗恋。

所以,他想进一步搜集证据:“滴血验亲”,让夏刈负责这件事。可惜,这件事最终被叶澜依给搞砸了。

第二点,皇帝要权衡利弊,因为此时的甄嬛不仅是六阿哥的母亲,更是四阿哥弘历的“生母”。而四阿哥是皇帝内心里属意的太子人选,一旦甄嬛出事,那必定连累得四阿哥难以顺利立储,言官和群臣们会集体反对。

宜修与三阿哥就是一个例子。母子俩互相依傍,唇亡齿寒,而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皇帝可以不顾惜甄嬛,但不能不顾惜自己的儿子。

宫闱丑事最容易流传,皇帝必须要做到不动声色地处理好一切,一旦甄嬛被毒死,那一定会引发众嫔妃以及众朝臣们的猜测。果郡王刚死不久,甄嬛就紧接着“暴毙”,难免引人猜忌、浮想联翩。

2、攸关皇家声誉和天子的颜面,而且,皇帝不信甄嬛是“这样的女人”

更主要的是:皇帝不信、也不愿意相信“甄嬛会是这样的女人”。在他的潜意识里,既然甄嬛长得酷似纯元,那性格必然也会与纯元一致。

纯元在皇帝眼里,不仅容貌完美、才艺完美、人格更完美。像甄嬛这样一个酷似纯元的女子,哪能会与纯元不一致呢?尤其是在人格上,不可能会是“绿茶”的。就连甄嬛的舞蹈都不逊于纯元,做人又怎么会异于纯元?

但皇帝想错了。

甄嬛只是长得了一副跟纯元酷似的皮囊而已,内里的灵魂却与纯元大相径庭,她是真正的绿茶。

甚至,早在皇帝还很宠爱甄嬛的时候,甄嬛就已经与果郡王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暗送秋波、眉目传情了。并且,两个人还悄悄举杯示意,相互调情。

甄嬛不但与果郡王一起在湖中泛舟夜聊,而且之前还曾在桐花台彼此试探,心猿意马。包括那次跳“惊鸿舞”也是,果郡王的一曲“长相思”,瞬间给甄嬛打了鸡血,令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悟性。把那只惊鸿舞跳出了“爱的灵魂”。

更令皇帝意想不到的是:果郡王不但双手沾染了甄嬛因滑胎而导致的小产血,而且还在清凉殿里用身体给甄嬛“物理降温。”

而甄嬛明明在船上捡到了果郡王璎珞中的肖像,看到那肖像是自己后,竟然又给塞了回去。无疑是在暗示果郡王:“我允许你爱我,只是不要被被人发现就好。否则你我会大祸临头的。”

在甄嬛没有被发现自己是纯元的替身之前,就已经跟果郡王发生了很多事,比如在湖边裸露出雪白的玉足,呈现给果郡王看。三番五次碰撞出爱的火花,确认彼此爱的眼神。

皇帝太自负了,以为全天下的女人都只爱自己,因为自己是天子,是天下所有女人的向往。

直到临死前,他才看清甄嬛的真面目,不但放浪形骸,而且心狠手辣,睚眦必报。可惜,明白得太迟了,他已经没能力给甄嬛赐毒酒,而是饮下了甄嬛备下的一碗毒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