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 你在收藏夹里积极向上?

句子大全 2012-10-01 15:34:23
相关推荐

请对照这段演讲,检查下自己的朋友圈、微信“收藏”、印象笔记、有道笔记……相信你也屯了不少干货。

那这能说明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在收藏夹里积极向上吗?

恐怕又佛又丧是真,积极向上是假。

转到朋友圈的菊姐、杨超越、明星涉税……估计你都认真看过;而你收藏的搞定思维导图、独立思考、建立知识体系、商业模式……十有八九你永远不会去读。

再想想有多少书买回来就被束之高阁了?

你会说,你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嘛,你也就是个普通人,凭什么就不相信人家学霸,人家学霸收藏了就会读完。

那好,得到的用户够上进吧?

订阅最多的《薛兆丰经济学课》有30多万人,但文章打开平均下来最多也就三分之一,这些可都是花钱买的,比微信收藏的成本要高得多。

你仍会说,这些也就是普通用户,跟风知识付费,还不算学霸。

那好,你看看得到专栏《伯凡·日知录》的作者吴伯凡老师怎么说:

首先是因为电子阅读“做笔记”更方便了。看到有意思的内容,可以随手拷贝粘贴到备忘录里,可以收藏起来,留待日后再看。两年的时间里,我粘贴在“备忘录”、“印象笔记”里的文档竟然有2800多个,收藏的内容有900多条。

我尴尬地发现,收藏即封藏,粘贴即冷冻,如此多的内容,我当时认真读过的不多,回头细读的更少。每天的随手收藏和粘贴,让自己产生了一种自欺的获得感,“多鸟在林”让自己觉得“一鸟在手”不再重要和必要。

对错过新知识、新信息的恐慌,让我孜孜不倦地粘贴、收藏,结果收获的是一堆与自己无关、完全经不起审计的知识和信息,而自己的知识账本上真正靠谱的“净资产”越来越少。于是,我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

恐慌之中我意识到,智能手机如同一个“高压水龙头”,随手打开就有应接不暇的信息和知识喷涌而出,自己每天都面临着不断被大量信息碎片充斥、知识日见混沌和无序的危险。

——吴伯凡《提高你的知识账户的“净资产”》

吴老师博学多才,他要不是学霸,那没人敢称学霸了吧。可连吴老师自己都说收藏之后“读过的不多”。

所以,罗振宇这句话纯粹是鸡汤,甚至是毒鸡汤,它让你乐于收藏而非消化吸收,它让你以收藏为荣、以收藏为目的,仅此而已。

你看,这才是黑的正确方式,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不过,如果仅仅为黑而黑,对人对己都无益,那我们和那些专业黑子们就没什么区别。

我们境界高。既然知道了收藏的文章其实很少再去阅读,那怎么办?经过我这一段的“去收藏”,有了一些心得,不过我不打算分享,因为你会说,你也就是个普通人,你的方法不可能太高明。

还是听听学霸吴伯凡老师的解法吧。

从那一天起,我决定重新认真地写知识笔记。这其实是在给自己做“知识审计”——今天我到底有没有、有多少知识增量?为了给自己有一种仪式感,我给自己的知识日记命名为“日知录”,这显然是从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那里借来的。

每天作“日知录”,迫使自己不再去关注大量“或许将来有用”、“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信息和知识,迫使自己尽可能减少闲逛式的浏览和搜索,带着认真思考过的问题去搜寻、识别信息和知识。

写日知录的过程,是持续清除自己知识上的盲点和隐性盲点过程,也是持续发现(虽然同样也是永无尽头)自己的思维漏洞和隐性漏洞的过程。

一段时间过后,发现这个方法不仅管用,而且有趣。我似乎找到了“连点”后的乐趣,而且这种乐趣绵绵不断。一次,与一位朋友交流日知录里的一些想法,他听完说,你应该把你的日知录做成专栏。

——吴伯凡《提高你的知识账户的“净资产”》

演讲上类似的“点”,还有不少,你也可以操练一下。

还有这句:

就像诗人说的:“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关心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