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行之经验贴丨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三战上大新传【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考研】

句子大全 2012-09-16 10:09:27
相关推荐

肖大大的题目有很多细节的内容,可以查漏补缺;徐涛老师的题目有一些技巧性,可以锻炼做题的思路。

如果时间比较紧,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练习,不要一味地求多,而且做题重要的是总结:这题为什么错了,是基础知识点没掌握牢固,还是知识点没能灵活运用?

建议大家可以找一个错题本,把错了的题目分类整理好,方便以后回顾。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可以把它们写在一起,对比记忆、理解。

(错题本)

大概九、十月份左右,我开始做近十年考研政治真题中的选择题,可能一些题目之前练习的时候就做过,知道答案,但是不要在意分数,主要是熟悉命题人的出题思路。

到了十一月份,就可以开始模拟题的练习和分析题的背诵了。模拟题买了肖八、肖四、徐涛老师的《8套卷》、腿姐的《4套卷》等,做模拟题依然是要注重总结,之前遗漏的知识点要及时补充。分析题除了肖八、肖四,我还买了徐涛老师的《考前必背20题》(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背完),而且在他的公众号中有带背活动,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慢慢积累。如果是理工科跨考,那这个可以帮助你积累答题要点和语料。

到了十二月份,就开启了背背背模式。不仅要背分析题,还要回顾之前的错题本,肖四我一直背到进考场前一刻。

政治课程的学习认准一个老师,跟着老师的计划走就可以了。在前两次的考试中,我的政治分数都不是很高,这也是让我比较头疼的一门课,所以我并不认同“政治可以最后突击”的观点,想要拿一个不错的分数,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吖~

我认为英语的学习主要是两方面——单词和语法。单词书我用的是红宝书,每天看1-2个单元,重要的是每天坚持看,同时我也用百词斩刷单词,巩固记忆。

无论是考研英语老师还是学长学姐们都在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刚开始的时候,阅读理解中长难句的切分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语法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多练习长难句的切分。

进入暑假基本就可以开始阅读真题的练习。做第一遍的时候,可以把答案写在本子上,方便以后再练习。做完后,不要着急在试卷上做注释,可以用铅笔勾画出翻译不通的句子和不认识的单词,对照着看解析。等这一遍做完,再开始新一轮做题的时候看看这些句子和单词是否认识会翻译。一遍遍地积累后,翻译和阅读理解都会有一个提升。如果是文章可以看懂,但是题目会做错,可以听一听唐迟老师的课,他对于文章的整体逻辑、脉络、出题人思路都会有一个梳理。

作文在平时做题目的时候可以积累一些句型、单词,做一些真题训练。如果有考研小伙伴的话,可以交换批改。

关于专业课

个人认为,上大的专业课题目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在历年的真题中都可以看出来。

(近三年真题 截取自行之记者公众号)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除了热点外,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牢固。在我看来,基础知识就如同地基,基础不牢靠,做再多的拔高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下面我从如何看书、如何做笔记和如何做题几个方面说说备考中的经验。

一、如何看书

学硕的参考书不算少,我重点看的是《传播学通论》、《新闻学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本》,另外《传播研究方法》和《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也要着重复习,从近几年考题中可以看出,对定性定量的考察还是比较多的。

第一遍看书建议先通读,主要了解书本的框架,对书本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做一些框架的梳理,我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做的,脉络比较清楚。

大概进入暑假后,我就开始背书了,一开始会很慢,可能当时背住的内容,过两天就忘了。但是也不要着急,背过的知识,当天晚上可以尝试写下来。等背过一两遍,可以尝试默写书中的框架、大致的内容,看看哪些方面是自己掌握不牢固的,再回归书本。

对于书中引用的著作、语句,可以着重记忆,作为以后写论述题的话术。我很认同行哥说的:“看书就是从薄变厚,再从厚变薄的过程。”

除了参考书外,也要适当补充热点。在874中对于热点,也有一定的考察,如20年考题中的“直播”、“非虚构写作”等。行哥的公众号在备考期间会推送论文,学界大佬如彭兰老师、喻国明老师等的论文也要予以关注。

二、如何做笔记

我以前是特别害怕做笔记的人,因为不太会做,一做笔记就变成了抄书。后来在背书过程中发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做笔记比较适合我。对一章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进行梳理,就会了解这一章的大致内容。在看论文时,我也会用导图整理论文内容,方便以后复习、回顾。笔记做完后,要抽出固定时间复习,不然也很快就会忘记。我会在周日抽出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回顾做过的笔记。

(论文框架)

(用不同颜色回形针标记)

三、如何做题

刚开始备考时大都有一个误区: 书背会了,题目自然就会写了。

其实不是的。

一个题目即使看一眼知道了大 致的思路,写 出来可能也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一开始练习的时候,可能基本概念都会记不清楚,这 就需要多加练习。

我大概是在八月底九月初开始练习写题,等到十月份,行哥推出冲刺班后,跟着行哥每月模拟一次。 配套的《名词解释》和《热点词手册》中的热点内容可以作为案例,补充的内容可以拓宽答题思路。

对于实务题,除了模拟外,我是跟着一个学长做练习, 平时也会关注《新京报》《人民日报》的评论。

近两年的题目量不小,如果平时不加以练习,到考场上难免手生,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多做题。 说到这里,行之记者冲刺班的模拟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模拟考会强制要求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还会给出排名,让自己在考前做到心中有数。

2017年决定考上大的时候,我没想到我会考三年,也没想到我会坚持三年。

我知道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一定很酷吧。

就如汪国真先生所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头看看,我认为第一年的失败是自己太不用功了,每天感觉很努力、很辛苦,其实都是在感动自己。最终,公共课分数不高,两门都在65分左右,专业课也没有很出彩,没能把分数拉回来。第二年虽然专业课考得不错,公共课也有所进步,但是依然没有达到复试分数线。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偏科,每门课都要重视。

第一年在学校复习,总是想着出去玩,反而在家复习能让我静下心来。 其实无论选择在哪学习,能学得进去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想说的一点是心态。 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和坚持的勇气,我想中途可能就放弃了。所以,大家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天给自己灌输正能量,可以和考研小伙伴互相打气,即使没有小伙伴,也要自己给自己打气。

这三年虽然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是也让我收获了成长,一次次失败,也让我更加坚定我想要走的路。三战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一些外界的、自身的压力,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第一次考研的机会,认真看书、认真备考,多看看经验帖,但是不要照搬,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上大见!

本文由行之记者学员撰写,禁止转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