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小学课本中常用修辞手法大全(有些修辞你肯定没听说过 赶紧给孩子保存)

句子大全 2012-09-10 09:56:02
相关推荐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5)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

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5)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6)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拈连

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窃读记》

(2)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十里长街送总理》

(3)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6、移就

两项事物相关联,叙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的性状的修辞方法。移就可以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色之中,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增强语言的抒情气氛。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听听,秋的声音》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3)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7、转品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活用为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转品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含蓄、凝炼,还可以使句式整齐匀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荔枝》

(2)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荔枝》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

8、对偶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以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1)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开国大典》

(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9、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我的“长生果”》

(3)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

※10、回环

利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回环虽然在意义上前后没有什么改变,却不给人重复之感,强调的作用显而易见。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桂林山水》

(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保住了这片土。

《青山不老》

(3)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层递

用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高低、轻重、深浅等方面的层层递升或递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层次之效果是层层强化,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走遍天下书为旅》

(2)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落花生》

(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可爱的草塘》

12、双关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言语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使要说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法。双关可以使语义含蓄,其传递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你想四周为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白杨》

※13、婉曲

不直说,或闪烁其词、或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自己要说的本意的修辞方法。婉曲以模糊代替直言,给人以含蓄与深沉之美感。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他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秋天的怀念》

(3)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用心灵去倾听》

14、衬托

为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

(1)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是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

(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卖火柴的小女孩》

(3)刚进院里,以墙绿葱葱的爬强虎扑入眼帘。夏天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了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5、对照

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发现差别,各自的特征便都得到了强调。

(1)步子虽然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和时间赛跑》

(2)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晏子使楚》

(3)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人民服务》

※16、迭现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串串形象描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迭现可以使形象鲜明,如历历在目,既增强视觉形象,又能增强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力。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少年闰土》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朴翅膀。

《鸟的天堂》

(3)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腾空而起,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黄河魂》

※17、摹绘

把人或事物的声音、颜色、情状如实地摹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具体化、形象化、鲜明化,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增强语言艺术的感染力。

(1)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弹奏着乐曲。《笋芽》

(2)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笋芽》

(3)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颜色。《山雨》

18、反复

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情感,分清文章脉络、层此,增强语言节奏感。

(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

(3)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趵突泉》

19、设问

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地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强调某种观点,抒发某种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生动活泼,波澜起伏。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花钟》

(2)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桃花心木》

(3)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请形呢?《假如没有灰尘》

20、反问

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文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反问可增强语言的力量,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不容置疑。

(1)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再见了,亲人》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

(3)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穷人》

※21、舛互

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似悖于事理实则符合常情。舛互的作用在于强调近乎矛盾对立之中的某一方面,使之更为醒目、突出,以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草原》

(2)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开国大典》

22、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23、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你笑得很甜。(“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

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拟人 )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比喻 )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比喻 )

6、骆驼是沙漠之舟。( 比喻 )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拟人 )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排比 )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

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 比喻 )( 排比 )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比喻 )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拟人 )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反问 )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排比 )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反问 )

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排比 )

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拟人 )

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对偶 )

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设问 )

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排比 )

21、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拟人 )

22、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比喻 )

23、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夸张 )

24、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夸张 )

25、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还有人感觉不到吗?( 反问 )

26、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拟人 )

27、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拟人 )

28、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排比 )

29、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拟人 )

30、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反问 )

31、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比喻 )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是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否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否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否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否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否 )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是 )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是 )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是 )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否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是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是 )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否 )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否 )

三、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夸张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比喻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比喻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排比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反问 )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拟人 )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比喻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比喻 )

四、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排比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

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比喻、夸张、拟人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比喻 )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拟人、比喻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

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六、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七、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

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

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2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

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 )

30、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

31、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

3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3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3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

3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

八、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

2、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3、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

4、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

5、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6、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

7、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8、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 )

综合自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