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产业之变:化蛹成蝶的精彩演绎

句子大全 2012-09-06 15:37:39
相关推荐

一个个企业正在忙投入、忙技改;一个个项目正在忙开工、忙投产;一个个园区正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得丰满而成熟…… 

站在发展的新道口,忙忙碌碌的如东人每天都在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加速奔跑——转型升级。 

十年来,如东人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全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初具特色,企业素质明显提升,走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草根经济”加速崛起 

 

从生产队的拖拉机手变成光学高新技术企业的“掌舵手”,从乡村匠工担当“技工”的眼镜家庭作坊发展成制造水平全国领先的光学透镜行业的领跑者之一,回顾当年临危受命,接下亏损超过70万元濒临破产的眼镜厂,并迅速扭亏为盈,改制后带领企业连年翻番增长,直到如今年销售突破四亿元,把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并保持长盛不衰,江苏宇迪光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迪富有颇多感慨。

对于企业的发展,吴迪富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转”字:“转型升级我们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搞了,市场变了,产品就跟着调整,甚至在市场变化之前我们就调整到位,因此才始终处在行业的领先位置。”近年来,光学产业两极分化严重,高端产品没人做,低端产品大家抢,宇迪公司凭借科研和技术实力撇开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进军,做别人不能做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去年,占销售总额三成左右的高端产品贡献了企业70%以上的利润。

2010年,公司凭借过硬的管理和技术实力,击败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数百个竞争对手,顺利拿到索尼公司包含管理和绿色环保概念的GP认证(绿色合作伙伴认证),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为索尼定点供货的民营企业;已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有望在今年研发成功的“宇迪一号”、“宇迪二号”超宽口径、超薄透心的镜片,将领先同行,达到国内透镜制造的最高水平,等等,草根出身的吴迪富一直努力用差异化的高端产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宇迪光学公司的崛起是如东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全县工业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在快转、转好上下功夫,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中天科技集团形成了电信、电力两大主营产品产业链、15家公司,特种线缆囊括了目前世界上最新产品和最新技术,数十个产品系列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并列为国家火炬项目和国家级产品,产品销售额在全县电子行业中占86.22%。九九久科技公司在深圳中小板成功挂牌上市;巴大饲料公司与通威股份实现了强强联合;快达农化公司与利尔化学股份达成兼并重组意向;中天科技、宇迪光学、维立科化工等重点企业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形成了国内国际竞争优势;宇迪光学公司、东升艾克公司、巴大饲料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东瑞医药、东力化工、纳百园等企业建立了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国家级品牌创建实现历史性突破,南通大东DD牌毛巾、中天公司中天光缆、南通海达水产通光牌紫菜评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江苏快达公司快达商标荣获驰各商标。

十年来,全县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和轻工食品为主的四大行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全县规模工业生产单位超过1000家,比“十一五”期初增加了一倍多。

 

 

沿海开发隆起板块经济 

 

走进沿海经济开发区南通泰禾化工有限公司,记者立即感受到了蓬勃发展的浓烈氛围,占地460多亩的公司内,按照欧洲ESH标准建设的生产厂房令人眼前一亮,五颜六色的反应塔鳞次栉比,却闻不到异味;厂区各种机组开足马力,新上的草甘膦生产线格外壮观。从2004年这里一片荒滩,到如今成为江苏沿海开发区一家举足轻重的化工生产企业,南通泰禾化工有限公司的发展令人惊叹。

2004年,上海泰禾集团在继常州、江阴、新沂之后,要选择第四家生产基地,集团决策者们曾经到大丰、滨海、如东等地考察,在接洽会谈过程当中,他们反复权衡,再三比较,最终将投资绣球抛向了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落户后的“秦禾”,重点与国际著名企业陶氏公司合作,建立年产2万吨制剂中心、年产5万吨三氯化膦项目、年产2万吨IDN工艺草甘膦原药项目、年产5万吨氯碱搬迁项目等,以上项目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考虑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预计总投资8亿元,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

近年来,全县上下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先后在沿海投入100多亿元,建成5个工业园区,总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昔日的荒滩正成为大项目、大客商抢滩的黄金岸线,全县沿海落户87个项目,总投资1508亿元,项目涉及化学原料、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从传统轻工业到临海产业,从腹地到沿海,如东县在“转身”的过程中,完成着“转移”和“转型”的变化。以打造新型工业化农药示范基地为目标的沿海经济开发区成立后,“九九久科技”等生物医药企业先后搬迁进区,大批投资者纷至沓来,目前进区企业已达142家,其中18家是上市公司,3家是世界500强企业;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围绕洋口港的产业地位,注重科学招商,已经签约的LNG二期扩建、差别化纤维、石材产业园、中石油成品油物流、LNG电厂等项目总投资达到500亿元,即将落户的重大项目投资近300亿元,港口千亿级产业板块正在加快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坚持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先后引进杰灵能源设备、盛裕风电塔筒、华控电气等重大项目,吹响了集聚现代制造的号角。

 

 

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辽阔的海滩一望无垠,一台台80多米高的风车在空中执著而有力地挥舞着巨臂。在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如东风力发电场,您一定会被上百台风车列队欢迎的场景所感染。

这道独特的“风景”由国家特许权示范项目如东风电一期10万千瓦工程和二期15万千瓦工程机组组成,其中二期工程2006年正式并网发电。这是全省第一批成功并网发电的风电机组,标志着拥有丰富风力资源的江苏告别了没有风电的历史。2004年,作为如东沿海开发进程的浓重一笔,如东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绿色能源创建县”,由此拉开了如东打造全国首个绿色能源县的序幕。

短短几年间,如东风电拥有了诸多“第一”: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8.93%,为同类机型全球最高;已建、在建的风电项目装机容量和并网装机容量均居全省第一;如东百万风电场成为全省首个示范基地。2009年,如东被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授予“绿色能源之都”的称号。截至7月底,如东风电累计发电超过40亿千瓦时,到2015年,全县风电总装机规模将发展至130万千瓦,年上网电量达到30亿千瓦时,年产值20亿元。

同时,如东强力推进绿色能源产业链的“前延后伸”,从单一风电到各种清洁能源,从陆上风电到海上风电,从电能产业到风电、光电设备制造……一步一个脚印,每年都有新的精彩。2008年,全国首家第五代大面积太阳能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企业南通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首条23兆瓦生产线正式投产,预计到2015年,进入世界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行业前五强; 2009年,中国首个海上(潮间带)风力发电项目——龙源江苏如东海上潮间带试验风场首批两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正式并网运行,标志着如东风电场建设正式由滩涂向海上迈进,在全省率先吹响了建设“海上三峡”的号角; 2010年,投资4.2亿元、年销售50亿元的江苏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风电整机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如东从单纯电能产业向新能源及设备制造产业综合发展的成功跨越。目前,在如东能源生产总量中,新能源利用量占85%以上,年产值约11.31亿元,项目累计投资额70亿元,新能源发电项目年上网电量约11.6亿千瓦时。

 

 

 

做大做优新兴产业板块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如东县以沿海开发为主线,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投入,新兴产业呈现巨大潜力和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突出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如东县必须全力以赴,乘势而上,将其作为调高调优产业结构的重要板块来抓。只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如东才会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工业结构不尽合理的局面,才会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的科学持续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一起抓。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使新兴产业成为如东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进一步加大对电子信息、风电、光电、石油机械、汽车电子配件、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做大新能源产业,做强风电、光电研发、设备制造、发电产业链,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优化质态促转型,大力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鼓励引导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提升整体竞争力。 

坚持依靠自主创新与推进开放式创新相结合。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重要抓手,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扶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同时加大科技孵化器以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力度,

为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良好的创新平台。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来抓,大力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育一支具有较强科技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团队。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持续推进高新投入,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产品档次相配套的新的生产能力。 

 

坚持项目投入与载体建设一起抓。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始终突出抓项目、抓投入。一方面,要抓重大项目的引进。重大项目本身就是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有些重大项目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围绕重大项目抓配套项目的引进和配套能力的建设。配套能力是重大项目成功的关键,有配套才能形成集群,才能形成产业。我县五大载体基础设施配套程度、建设步伐、管理体制等方面,与产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距离,必须下力气化解好制约发展的瓶颈。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东工业经济的发展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严峻“大考”。勤劳智慧的如东人顺时应势,奋发作为,正在向历史递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这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如东一定会以加速度实现赶超跨越的目标,以铿锵的步伐迈向新如东,走进现代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