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 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句子大全 2012-09-01 09:21:24
相关推荐

1

雄辩症患者是自绝于他人

我曾经也是个“雄辩症”患者,花了很长时间才克服“语欲胜人”的毛病。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被同学拉着去报名了院辩论队的选拔,本来没什么兴趣,可是看了几场经典的国际辩论赛视频,就迷上了那种唇枪舌战的感觉。

结果几场选拔赛下来,我不但没入选,还染上了“辩论赛后遗症”。

我不再参加辩论赛了,可是生活里所有的问题好像都成了我的辩题:只要被我揪住,我一定要辩出个是非对错。

我条件反射式地质疑、反驳、寻找漏洞,我攻击、诡辩,总想压别人一筹。我仗着小聪明仗着口齿伶俐,总是不依不饶、咄咄逼人,就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一定要把对方逼到墙角才肯罢休。

小到Angelababy有没有整容,大到中国该不该废除死刑,我的雄辩症可以把一次闲聊变成不欢而散的争吵。没有人喜欢被质疑和反驳,没有人喜欢被逼着认输,结果可想而知,那段时间是我长这么大,人缘最差的时候。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片论》中的一段话:

“真正的说理用途和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观念,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区分出真与假,是与非,并依此行动。

那么,切不可让您的儿子在争辩的技术和形式中长大,不可让他羡慕别人争辩。除非您真不想他成为一个能干的人,而是成为一名无足轻重的口角者,在与人争辩中固执己见,以驳倒他人为荣。

更有甚者,就是怀疑一切,认为在争辩中不可能找到真理之类的东西,找到的只能是胜利。”

我开始反思辩论的真正的意义。

辩论赛的机制决定了每个人捍卫的是既定的立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支持己方论点服务。没有人不关心对与错,所有人只关心输与赢。

它的规则要求,辩手们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对手。

所以,整个过程参与者都是为了反驳而反驳,没有人会听取他人的观点,也没有人会修正自己的观点。

辩论赛作为一种表演是精彩的,但比赛习惯变成一种思维习惯就糟糕了。

2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

除了满足虚荣心并无意义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什么叫交流?是双向沟通,是思想互通有无。

可是当一个人只想证明自己正确的时候,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也仍然只有一种思想。这样的交流不会让思想丰盈,头脑只会越来越贫瘠。

我错就错在,把辩论赛的那一套拿到平时的讨论交流中,拿到日常人际交往当中。

身边的人不但不觉得我厉害,还觉得我自以为是、偏执狭隘,不但不佩服我,还孤立我远离我。

对我来说,始终在言语上胜过别人,除了满足一点虚荣心,获得一点虚妄的成就感,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应该为了真正的知识而讨论,而不应该为了压倒他人而讨论。

真正的思想交流者应该是谦逊的,他们积极寻找共识、乐于承认不足,对他们来说,驳倒他人不是最重要的,获得一种更清晰的认知才是更有价值的。

后来,我接触了一个辩论队的人,我发现她身上的那种辩论队气质让我窒息,言语间掩饰不住的攻击性,比我这个落选队员更甚。

就算她再能说会道,口齿伶俐,就算她是交谈的常胜将军,我也觉得她是个糟糕的沟通者。

好的沟通者是什么样的呢?就像艾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中说的:“可以清晰并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用攻击和防卫。”

3

语欲胜人

是真正的关系杀手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不仅妨碍真正的思想交流,更是职场和亲密关系的杀手。

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蔡康永说了一个职场故事。一个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满腹经纶、辩才纵横,每次部门开会,上司问到他的意见,他都侃侃而谈、很有想法,上司们很欣赏。

可惜大家都不喜欢他,需要协调事情的时候,别的部门的人很少愿意配合他,同部门的人也不太愿意陪他冲锋陷阵。

他其实很优秀,但问题是,他喜欢在智商上,口才上,能力上碾压别人。

当他和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老是把对方讲到哑口无言。口头上吃过他亏的人,都盼着他出洋相。

在亲密关系中,就更没有胜利者了。

两个人恋爱、同居、结婚,可以吵架的地方太多了:

从家里挤牙膏应该从中间挤还是尾端挤、今晚谁洗碗、可不可以查看对方的手机,大到工资怎么花、婆媳怎么相处、孩子怎么教育,都可能产生分歧和矛盾。

如果双方不是建设性地协商问题,而非要争个谁对谁错,随便一件都可能在家里掀起腥风血雨。

兰兰是我的闺蜜,每次和男朋友吵架,她都要逼到对方低头认错为止。其实对她来说,道理上到底谁对谁错并不重要。

她要的是态度,对她来说,每一次吵架都是一场“你到底爱不爱我”的测试。

如果男朋友够爱她,就会顺着她,让着她,哄着她。如果男朋友不肯退让,她就用情绪操控,生气发脾气不行就哭闹,哭闹不行就冷战,直到对方认错道歉为止。

可偏偏他男朋友是个认死理的,喜欢和兰兰就事论事讲道理,一定要说出个是非对错来。

这样的两个人凑在一起,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大动干戈。吵架的结局经常是:

男方:好好好,全都是我的错,行了吧

女方:什么叫“行了吧”,你这是什么态度?

男方:我都认错了,你还想怎样?有完没完?

女方:你竟然敢吼我,你再吼一次试试。

最终两个人以分手告终,因为谁也不肯退让,每一次吵架都是对他们感情的消耗,在一起的日子给对方制造的痛苦比幸福还多。

其实在亲密关系里,总想着战胜对方,吵赢对方,证明自己正确对方理亏,只会换来双输局面。

我倒不是说,女生不可以有情绪,有时候发发脾气,使使小性子也挺可爱的,太理性的爱情反而会变成一潭死水。我也不是说,男生不可以和女朋友讲道理,但人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

但我们的沟通终究是没办法撇开情绪的,有效沟通必须先处理好他人的情绪。没有人喜欢被质疑、被反对、被攻击、被逼着认错。

4

沟通是为了解决冲突

而不是形成对抗

我特别认可“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撒娇的男人最好命”的说法,他们有一种柔软的说服力。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对方,会制造一种双方对抗的沟通氛围。沟通的目的是建设性地解决冲突,可是当两个人处于对抗状态的时候,沟通就成了破坏性的了。

假设一个情境,双职工家庭,吃完饭夫妻俩谁也不想洗碗。

能建设性解决冲突的夫妻,会先找共识,即两个人都认可丈夫和妻子都要承担家务。

再商量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明确义务:比如负责做饭的就不用洗碗,负责洗碗的就不用做饭,或者单日妻子洗碗,双日丈夫洗碗。

但如果双方的目标是战胜对方,就会不遗余力地证明对方更应该洗碗。

先比惨,比谁最近更辛苦;再比功劳,比谁为家庭付出的更多;接着揭短,翻旧账把不满的事情一件一件地例举出来;最后升级为人身攻击,给对方贴上自私、懒惰、不贤惠、不体贴、没有家庭责任感等等的标签。

可是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无论比惨、比功劳、揭短、人身攻击都特别伤感情的,可是互相伤害了一通,他们也没决定好洗碗问题。

即使当天有一方妥协得以暂时止戈,今后的生活中,洗碗问题仍然随时会变成矛盾的导火索。

5

永远不要忘记沟通真正的目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呢?

这是我们的天性,我们天性喜欢胜过别人,相比落于下风,我们更喜欢在各方面占上风。

我们天性喜欢别人认同自己,当有人反对或质疑,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维护自己,用自己的声音压过反对和质疑的声音。

可是这种欲望却在谈话中把我们拉得越来越远,它让我们遗忘了沟通真正的目的,遗忘了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我见过的情商最低的行为。

如果你碰到这样一个人,在不伤害原则的情况下,不妨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在恰当的时候退一步,也是一种智慧。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向来是复杂多变的。

能言善辩之人,可以妙语连珠,也可以夹枪带炮,言语之间总是能够吸引众人的注意,引发激烈的纷争。

可很多时候,这些在言语上巧舌如簧的人,看似占了上风,但往往也失去了别人眼里的认可和尊重。

01

必须承认,我曾经就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总有一种想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欲望。

过去在一个群里,有位朋友对于速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看到之后,在没有完全领会对方意思的情况下,就直接把自己的观点啪啪啪地抛了出去。

我开始进入到一种好辩的模式,对别人的言语进行条件反射式地挑刺,质疑,然后是反驳,辩解,拿出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想要获得一种高人一等,压人一筹的优越感。

尽管最后我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获得了众多人的关注,可是在以后的交流中,别人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对我的言论爱搭不理,甚至选择忽视。

其实,总是想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人,都得了一种叫做『语欲胜人症』的毛病,他们想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追求虚幻的胜利感和成就感。

这让我想到了网上看到的一段关于医生和病人的对话。

医生:你好!

病人:我好什么好,我要是好的话,还来找你干嘛?

医生:哎呦,今天天气不错啊!

病人:你只能说我们这儿的天气还不错,南极和北极的天气就好不到哪儿去。

医生:那你请坐。

病人:难道你能剥夺我站的权利吗?

病人:你只能说我身体的哪个器官有什么病,你不能说我这个人有什么病。

就这么一来一回的交流,医生全明白了,这个病人别的毛病不一定有,但肯定得了『语欲胜人症』。

其实,患有『语欲胜人症』的人并不少见,网上键盘侠的你来我往,工作会议上的言语交锋,甚至生活中的闲聊寒暄,往往都可能因为想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而演变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语欲胜人症』患者,对于某个真实问题如何解决并无兴趣,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逞口舌之快,用诡辩挖苦你,用气势压倒你,鸡蛋里挑骨头为难你,然后,他们会以胜利者自居,获得一种让人上瘾的成就感。

总是想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人,看似眼下能够得到诸多好处,可从长远来看,他终将成为是一个情商堪忧的失败者。

02

语欲胜人,就总是会在无关紧要的节点上追求一种成就感,但其实他的内心非常脆弱,对于承认自己的弱势有一种恐惧感。

这就像是我们在十几岁时候的叛逆期,面对父母的任何言论都持有一种否定的态度,为了反对而反对,表面上强悍,其实内心充满了胆怯和不安。

当一个人有了示弱恐惧感,就会想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这时候,他往往就会忘记沟通交流的真正目的,让自己的认知处于停滞期。

吴伯凡老师在他的文章里提到过这样一个事情。

他有一次去外地讲课,来的人都是创业者。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课后互动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现象,创业者中有两类提问者。

一类提问者每一次问的问题都很深入,他是在认真听了课程以后,是真的有了困惑和问题,而他提问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如何解答他的困惑,如何对他来说真正有用。

而另一类提问者则不同,他提的问题是为了提问题本身,包含着一种挑衅,而且这些问题和他创业毫无关系。这时候,他会很关注你课堂里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细节,然后提出反对意见,有着一种“我比你厉害”的明显诉求。

后一类提问者表面上是在沟通和交流,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交流,而是固守了一种立场和姿态,一直试图把他的意见和看法强加给你。在每个与他见解不同的异议面前,他总能抓住所谓的漏洞,总是想要纠正你,似乎只要他在场,他就永远站在了真理的一方。

总想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人,以为自己是人生的赢家,但在别人眼里,他却是永远的输家。

『达克效应』——

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处于“非交流”的状态,他以为自己接触的人和观点很多,但事实上,他从来就不曾拥抱过别人的观点,一直固守于自己的观点。

在这样一种自我防卫式的交流习惯里,他的认知就停滞了,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却从来不去反思自己的对,往往都是自封的。

而交流的真正目的,从来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让自己有切切实实的进步。

语欲胜人,就是在把那些战略性的资源消耗在了非战略性的节点上。

这种选择,没有把有限的能量用在真正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为目标,而是用一种自鸣得意的努力方式,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无意义的自我证明之中。

后一类提问者的企业,他们往往就是那种业绩并不怎么样却非常自大的企业。

而在言语上保持一种谦卑,远比盛气凌人的抬杠,要高明太多。

03

幸福感的内涵之一,就是和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构建出和谐的关系。

而总想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赢得了一时的洋洋自得,却失去了与他人长远的关系。

就像在职场上与人沟通交流,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当大家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有些人在还没听完对方的意见,就急着反驳,为自己辩解,还喜欢各种抬杠,咄咄逼人,说来说去无非是在证明,我是对的,是绝对的权威,而对于别人的看法,却往往置之不理。

这样的职场人,是自带了一副有色眼镜的表现型选手,他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团队里的领导者,反而更可能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边缘人。

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挑衅,被反驳,被攻击,日常人际交往中的『语欲胜人』,不会让你得到别人的认同,反而会让人觉得你自以为是,狭隘自负。

在言语上胜过别人,让你在情商上的缺陷暴露无遗,在虚荣心上获得的那一点点成就感,却远远补偿不了别人对你的孤立和疏远。

人际关系的高手,往往都懂得在言语上的克制,他不会以一种盛气凌人的架势压倒你,让你感到尴尬和愤怒,反而是以一种谦逊的低姿态来与你交流沟通,言语之间,如沐春风,让人感到舒服。

就像在教育小孩方面,语欲胜人的家长往往表现都非常糟糕,而那些谦逊克己的家长,却常常能够避免冲突,和孩子维持一个和谐的关系。

听过这样一个父亲跟孩子的故事。

有个周末,父亲在家里加班,为一个很重要的项目赶进度。这时候,小孩不停地在家里又吵又闹,各种折腾,父亲就出去让小孩安静点,不要影响别人工作。

可是过不了一会,小孩又开始闹了。于是,父亲把小孩叫过来,跟他对话。

父亲:你还记得上次过生日,爸爸给你买的电动玩具车吗?

小孩:当然记得,生日第二天一早起来,就看见了这个玩具在我的枕头边,我特别开心。

父亲:那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你的枕头边上吗?

小孩:我不知道…...

父亲:因为你生日那天,爸爸回家很晚,你已经睡着了。我本来想要把你推醒,让你高兴一下,不过一想,你看了以后可能会兴奋地睡不着,那你睡不好就没法上幼儿园了,所以,我就没把你叫醒,而是把玩具放在你的枕头边上。爸爸从小就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做事情的时候,总会想想这会不会影响别人。

小孩听完之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待在原地,而父亲就接着会去工作了。

不一会,小孩又跑到房间里来了。这时候,父亲有点恼火,想要直接在言语上训斥他,不过他终究克制了自己,问他还有什么事。结果小孩说:“爸爸,我刚才想明白了,我闹是不对的,因为我没有懂得不给别人添麻烦。”

如果这位父亲选择了『语欲胜人』的姿态,采用训斥的方式来达成他的目的,那他终将不会得到内心的宁静。

当他采用克己的低姿态,这反而让他有了一种比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更强大的力量。这时候,他是在与别人平等交流,通过一种委婉曲折的方式,让别人通过自己的思考,认同他的理念和需求,从而构建出和谐的关系。

总想在言语上胜过别人,其实是一种低情商的表现。

它让我们把自负的情绪驾临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上,让沟通交流变成了一场毫无意义的争论,结果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双方的关系也会急剧恶化,成为各自的负担。

04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关于太阳和风的故事。

太阳和风有一天打赌谁能够更快地让路上老人把外套脱下来。

说着,风便用力地对着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可是它愈用力吹,老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紧。后来,风吹累了,太阳便从后面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过多久,老人便开始擦汗,并且把外套脱下来了。

比起激烈狂暴,温暖的力量总是要强大许多。

总想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就像那凌冽的寒风,激发的是对抗和纷争,撕裂的是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遗忘的却是我们沟通交流的真正目的。

一个人不能完全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求,也就很难要求别人来理解你的感受和需求。

比『语欲胜人症』的低智商表现更难的,是学会倾听。

倾听是高情商的人的标配,他们总是试图从言语中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求,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给予自己的反馈。沟通交流在他眼里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聪明,而是让自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在这个世界作出更合适的选择。

要避免总是想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行为,一方面,我们就要在跟别人沟通交流,甚至争论的时候,始终把握一点——

我要的是什么,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只有当我们明确了自己交流的真正需求,并且以此作为交流的基础,我们才不会在言语上逞口舌之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是进入到一个谦逊的学习状态,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在与他人的观点碰撞中获得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想法,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塑造出一种成长型人格,从而让自己和他人都成为人生的赢家,构建出和谐的关系。

另一方面,我们始终需要把自己固有的认知看做一种猜想,一种可被证实也可被证伪的猜想。

其实,当一个人变得越来越成熟,就越来越不再想要跟别人证明自己是对的,也不再愿意去跟有些人做无谓的辩解,而沉默是最好的回应。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很多人的认知和三观是从来不愿意改变的,只要抓住机会,他们就喜欢用狭隘的认知去理解别人,甚至以此来认识自己,而与这样的人交流,只会陷入无趣无聊无用的境地。

其实,更好的选择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当作一种可被证实证伪的猜想,当被证伪了,那正是我们改变自己的时候,当被证实了,也要继续保持一个谦卑的心态,因为那也许不过是考验我们认知的事实和经验还不够多。

总是想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表现出的是一种情商上的低下,更是认知上的缺失。

与其在与别人的争执中获得存在感和优越感,不如放弃这种无效的胜利,真正地去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和谐关系,成为人生中真正的赢家。

毫无疑问,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和这样的人相处有多累,可以看看王蒙写的一篇叫《雄辩症》的小小说。

这是个患了“雄辩症”的病人看医生的小故事。

病人却不乐意了:为什么要坐?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的权利吗?

一下子就聊不下去了,医生决定换个人畜无害的话题缓和气氛:今天天气不错。

结果病人还是不买账说:纯粹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气。例如北极,今天天气就很坏,刮着大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医生解释:我说的今天天气不错,一般是指本地,不是全球嘛。大家也都是这么理解的嘛!

结果病人反驳:大家都理解的难道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大家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看病重要的环节是问诊,他始终采取不合作的、对抗的的态度,医生根本没办法给他看病。

他语语反驳、句句雄辩,却忘了此行真正重要的目的。

当一个人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时候,他说话的目的就不再是为了沟通,而是为了战胜别人。

1、雄辩症患者是自绝于他人

我曾经也是个“雄辩症”患者,花了很长时间才克服“语欲胜人”的毛病。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被同学拉着去报名了院辩论队的选拔,本来兴趣了了,可是看了几场经典的国际大专辩论赛视频,就迷上了那种唇枪舌战的感觉。

结果几场选拔赛下来,我不但没入选,还染上了“辩论赛后遗症”。

我不再参加辩论赛了,可是生活里所以的问题好像都成了我的辩题,只要被我揪住,我一定要辩出个是非对错。

我条件反射式地质疑、反驳、寻找漏洞,我攻击、诡辩,总想压别人一筹。

我仗着小聪明仗着口齿伶俐,总是不依不饶、咄咄逼人,就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一定要把对方逼到墙角才肯罢休。

小到Angelababy有没有整容,大到中国该不该废除死刑,我的雄辩症可以把一次闲聊变成不欢而散的争吵。

没有人喜欢被质疑和反驳,没有人喜欢被逼着认输,结果可想而知,那段时间是我长这么大,人缘最差的时候。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片论》中的一段话:

真正的说理用途和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观念,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区分出真与假,是与非,并依此行动。那么,切不可让您的儿子在争辩的技术和形式中长大,……不可让他羡慕别人争辩。

除非您真不想他成为一个能干的人,而是成为一名无足轻重的口角者,在与人争辩中固执己见,以驳倒他人为荣,更有甚者,就是怀疑一切,认为在争辩中不可能找到真理之类的东西,找到的只能是胜利。

真正的说理用途和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观念,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区分出真与假,是与非,并依此行动。那么,切不可让您的儿子在争辩的技术和形式中长大,……不可让他羡慕别人争辩。

除非您真不想他成为一个能干的人,而是成为一名无足轻重的口角者,在与人争辩中固执己见,以驳倒他人为荣,更有甚者,就是怀疑一切,认为在争辩中不可能找到真理之类的东西,找到的只能是胜利。

我开始反思辩论的真正的意义。

辩论赛的机制决定了每个人捍卫的是既定的立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支持己方论点服务。

没有人不关心对与错,所有人只关心输与赢。

它的规则要求,辩手们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对手。

所以,整个过程参与者都是为了反驳而反驳,没有人会听取他人的观点,也没有人会修正自己的观点。

辩论赛作为一种表演是精彩的,但比赛习惯变成一种思维习惯就糟糕了。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什么叫交流?

可是当一个人只想证明自己正确的时候,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也仍然只有一种思想。

这样的交流不会让思想丰盈,头脑只会越来越贫瘠。

我错就错在,把辩论赛的那一套拿到平时的讨论交流中,拿到日常人际交往当中。

身边的人不但不觉得我厉害,还觉得我自以为是、偏执狭隘,不但不佩服我,还孤立我远离我。

对我来说,始终在言语上胜过别人,除了满足一点虚荣心,获得一点虚妄的成就感,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应该为了真正的知识而讨论,而不应该为了压倒他人而讨论。

真正的思想交流者应该是谦逊的,他们积极寻找共识、乐于承认不足,对他们来说,驳倒他人不是最重要的,获得一种更清晰的认知才是更有价值的。

后来,我接触了一个辩论队的人,我发现她身上的那种辩论队气质让我窒息,言语间掩饰不住的攻击性,比我这个落选队员更甚。

就算她再能说会道,口齿伶俐,就算她是交谈的常胜将军,我也觉得她是个糟糕的沟通者。

好的沟通者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像艾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中说的:“可以清晰并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用攻击和防卫。”

2、语欲胜人是关系杀手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不仅妨碍真正的思想交流,更是职场和亲密关系的杀手。

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蔡康永说了一个职场故事。

一个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满腹经纶、辩才纵横,每次部门开会,上司问到他的意见,他都侃侃而谈、很有想法,上司们很欣赏。

可惜大家都不喜欢他,需要协调事情的时候,别的部门的人很少愿意配合他,同部门的人也不太愿意陪他冲锋陷阵。

他其实很优秀,但问题是,他喜欢在智商上,口才上,能力上碾压别人。

当他和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老是把对方讲到哑口无言。口头上吃过他亏的人,都盼着他出洋相。

在亲密关系中,就更没有胜利者了。

两个人恋爱、同居、结婚,可以吵架的地方太多了,从家里挤牙膏应该从中间挤还是尾端挤、今晚谁洗碗、可不可以查看对方的手机,大到工资怎么花、婆媳怎么相处、孩子怎么教育,都可能产生分歧和矛盾。

如果双方不是建设性地协商问题,而非要争个谁对谁错,随便一件都可能在家里掀起腥风血雨。

兰兰是我的闺蜜,每次和男朋友吵架,她都要逼到对方低头认错为止。其实对她来说,道理上到底谁对谁错并不重要。

她要的是态度,对她来说,每一次吵架都是一场“你到底爱不爱我”的测试,如果男朋友够爱她,就会顺着她,让着她,哄着她。

如果男朋友不肯退让,她就用情绪操控,生气发脾气不行就哭闹,哭闹不行就冷战,直到对方认错道歉为止。

可偏偏他男朋友是个认死理的,喜欢和兰兰就事论事讲道理,一定要说出个是非对错来。

这样的两个人凑在一起,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大动干戈。吵架的结局经常是:

男方:好好好,全都是我的错,行了吧

女方:什么叫“行了吧”,你这是什么态度?

男方:我都认错了,你还想怎样?有完没完?

女方:你竟然敢吼我,你再吼一次试试。

男方:好好好,全都是我的错,行了吧

女方:什么叫“行了吧”,你这是什么态度?

男方:我都认错了,你还想怎样?有完没完?

女方:你竟然敢吼我,你再吼一次试试。

最终两个人以分手告终,因为谁也不肯退让,每一次吵架都是对他们感情的消耗,在一起的日子给对方制造的痛苦比幸福还多。

其实在亲密关系里,总想着战胜对方,吵赢对方,证明自己正确对方理亏,只会换来双输局面。

我倒不是说,女生不可以有情绪,有时候发发脾气,使使小性子也挺可爱的,太理性的爱情反而会变成一潭死水。

我也不是说,男生不可以和女朋友讲道理,但人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

但我们的沟通终究是没办法撇开情绪的,有效沟通必须先处理好他人的情绪。

没有人喜欢被质疑、被反对、被攻击、被逼着认错。

我特别认可“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撒娇的男人最好命”的说法,他们有一种柔软的说服力。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对方,会制造一种双方对抗的沟通氛围。

沟通的目的是建设性地解决冲突,可是当两个人处于对抗状态的时候,沟通就成了破坏性的了。

假设一个情境,双职工家庭,吃完饭夫妻俩谁也不想洗碗。

能建设性解决冲突的夫妻,会先找共识,即两个人都认可丈夫和妻子都要承担家务。

再商量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明确义务:比如负责做饭的就不用洗碗,负责洗碗的就不用做饭,或者单日妻子洗碗,双日丈夫洗碗。

但如果双方的目标是战胜对方,就会不遗余力地证明对方更应该洗碗。

先比惨,比谁最近更辛苦;再比功劳,比谁为家庭付出的更多;

接着揭短,翻旧账把不满的事情一件一件地例举出来;

最后升级为人身攻击,给对方贴上自私、懒惰、不贤惠、不体贴、没有家庭责任感等等的标签。

可是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无论比惨、比功劳、揭短、人身攻击都特别伤感情的,可是互相伤害了一通,他们也没决定好洗碗问题。

即使当天有一方妥协得以暂时止戈,今后的生活中,洗碗问题仍然随时会变成矛盾的导火索。

3、永远不要忘记沟通真正的目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呢?

这是我们的天性,我们天性喜欢胜过别人,相比落于下风,我们更喜欢在各方面占上风; 我们天性喜欢别人认同自己,当有人反对或质疑,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维护自己,用自己的声音压过反对和质疑的声音;

可是这种欲望却在谈话中把我们拉得越来越远,它让我们遗忘了沟通真正的目的,遗忘了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我见过的情商最低的行为。

如果你碰到这样一个人,在不伤害原则的情况下,不妨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在恰当的时候认输,也是一种智慧。

高情商,就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一种东西。

一个高情商的人懂得尊重别人,体恤别人。面对一件自己熟悉而别人陌生的事物,不盛气凌人,不高人一等,没有嘲笑,没有讥讽。

我们和别人谈话,归根到底,最好的结果是,说话的人舒服,听你说话的人也舒服。

有些人似乎把情商高和嘴皮子利落混淆了,觉得在说话中抖抖小机灵,言语上压倒别人,就能展示自己机灵过人的头脑和高级无限的智商。

锋芒毕露的人也许很聪明,脑子转的很快,但是,并不代表情商高。

我们都喜欢和那些令人感觉温暖的人亲近、来往。因为这样会觉得很舒服,很放松。我想,你肯定也见过这样的人吧,温温和和,像太阳也像泉水。

在一起聊聊家常也好,讨论讨论什么话题也好,你没有感觉到在争论,甚至没有说服,在一起闹哄哄的也开心,就算沉默,那也是一种让你不尴尬的放松的沉默。

如果想做高情商的人,一定要牢记这10点:

不抱怨、不指责

高情商的人不指责别人,不抱怨别人。其实,抱怨和指责都是不良情绪,它们会传染。高情商的人只做有意义的事情,不做没意义的事情。

热情和激情

高情商的人对生活、工作和感情保持热情,有激情。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让好的情绪伴随每天。不让不良情绪影响生活和工作。

包容和宽容

高情商的人宽容,心胸宽广,心有多大,眼界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高情商的人不斤斤计较,有一颗包容和宽容的心。

沟通与交流

高情商的人善于沟通,善于交流,且坦诚对待,真诚有礼貌。沟通与交流是一种技巧,需要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摸索。

多赞美别人

高情商的人善于赞美别人,这种赞美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看到别人优点的人,才会进步得更快,总是挑拣别人缺点的人,反而会固步自封。

高情商的人每天保持好的心情,每天早上起来,送给自己一个微笑,并且鼓励自己,告诉自己是最棒的,告诉自己是最好的,并且周围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自己。

学会聆听

高情商的人善于聆听,聆听别人的说话,仔细听别人说什么,多听多看,而不是自己滔滔悬河。聆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聆听是更好沟通的前提,聆听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一种沟通。

高情商的人敢做敢承担,不推卸责任,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视自己的优点或是不足,敢于担当的人。

高情商的人每天进步一点点,说到做到,从现在起开始行动。不是光说不做,行动力是成功的保证。每天进步一点点,朋友们也更加愿意帮助这样的人。

高情商的人善于记住别人的名字,用心去做,就能记住。记住了别人的名字,别人也会更加愿意亲近你,和你做朋友,你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有好的朋友圈子。

1. 雄辩症患者是自绝于他人

我是《奇葩说》的忠实粉丝,但从没有参与过辩论。因为辩论的立场,是抽签抽到的,而并非自己真实所想。在辩论场上,人们不关心对与错,只关心输与赢。

辩论赛作为一种表演是精彩的,其中的思辨与逻辑又是值得学习的,但辩论一旦变成思维习惯就糟糕了。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片论》中说过一段话:

真正的说理用途和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观念,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区分出真与假,是与非,并依此行动。

那么,切不可让您的儿子在争辩的技术和形式中长大……不可让他羡慕别人争辩。除非您真不想他成为一个能干的人,而是成为一名无足轻重的口角者,在与人争辩中固执己见,以驳倒他人为荣,更有甚者,就是怀疑一切,认为在争辩中不可能找到真理之类的东西,找到的只能是胜利。

真正的说理用途和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观念,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区分出真与假,是与非,并依此行动。

那么,切不可让您的儿子在争辩的技术和形式中长大……不可让他羡慕别人争辩。除非您真不想他成为一个能干的人,而是成为一名无足轻重的口角者,在与人争辩中固执己见,以驳倒他人为荣,更有甚者,就是怀疑一切,认为在争辩中不可能找到真理之类的东西,找到的只能是胜利。

当一个人总是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时候,他说话的目的就不再是沟通,而是为了战胜别人。

2. 语欲胜人是关系杀手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不仅妨碍真正的思想交流,更是亲密关系中的杀手。

我有一个女朋友CC,聪明伶俐,身材曼妙。奇怪的是,每次提到她男朋友,90%的情况都是,在吵架。

后来我发现,CC性格里的强势,在亲密关系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每次冲突,她一定要让男朋友完全认错,占据绝对上风后,才肯罢休,否则就是各种情绪操控。而引起冲突的,通常都是芝麻大点的小事。

有一次,我专门约CC看了一个电影,叫《撒娇女人最好命》。我说,多学学人家“蓓蓓”好吗?!温柔和妥协也是一种能力,不是别人认输了,你才够强。

好的沟通者,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就像艾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中说的:

可以清晰并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用攻击和防卫。

可以清晰并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用攻击和防卫。

3. 不要忘记沟通的目的

人的天性确定了,我们喜欢胜过别人,喜欢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当有人反对或质疑时,我们会下意识地维护自己的立场。攻击性强的人,甚至会攻击他人的立场以保护自己。

人类这种天性所赐的征服欲,如果不加控制,会使我们在谈话中,把对方推得越来越远。最后也许你在道理上赢了,但是沟通无果,甚至忘记了沟通的真正目的。

我见过一些沟通高手,你和他们聊天如沐春风,不觉得有冲突,最后竟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心地接受其观点。

总结发现,这些人在沟通中,首先通过友善的提问了解你的诉求,随后找到可以双赢的共同利益点,其中还会适当地做出让步,甚至妥协。这样沟通的结果,不一定次次成功,但即便暂时无果,也是一次深入了解彼此的谈话;也为下次的沟通,找到方向,埋下伏笔。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一种低情商的行为。懂得在恰当的时刻让步,懂得认输,往往才能赢得大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