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最励志高考状元黄陶:跨越1900公里的寒门逆袭

句子大全 2012-08-20 18:04:25
相关推荐

腾讯大浙网讯(文/陈烁冰)浙江省金华永康市城北小学门口,电子屏幕上滚动着“热烈祝贺我校云南籍毕业生黄陶同学以706分成绩荣获金华市文科状元”的红色字幕。金华地区新科文科高考状元黄陶,让这座距离永康市区二十分钟车程的乡下小学意气风发。

这座小学,总共只有十二个班级,出产地级市的高考状元,显然出乎社会各界对它的期望。

“别人家的孩子”

小学躲在菜市场后边,往外是条小街,小街上住着的,大多是外来人员。转角的水果店里,老板娘正在为儿子偷玩电脑而大为光火,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她感到无计可施。自身的低学历,令她失却了家庭教育的自信,她自认为无法正确管教好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学霸更是一种奢望。

在外来工这个群体中,黄陶是个异类,是“别人家的孩子”,他的学业成功似乎无法复制 这个9年前从云南镇雄来到永康的外来工子女,怎么就成了教育强市金华的高考状元? 这是个奇迹。需知,永康的教育水平在金华原本就偏弱,更何况黄陶小学初中上的都是乡下的学校。

总结“状元秘笈”非常困难。“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黄陶这几天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他天生聪明吗?他说自己班上有个同学上课睡觉数学照样考满分。他勤奋自律吗?这倒是真的,他每天学习十二个小时,假期也不例外,破例的情况很少。

难忘第一次见到6层楼时的兴奋

笔者见到黄陶时,他正忙着跟复旦大学招生办周旋。高考成绩揭榜后,他接到过北大招生老师的电话,但最后被复旦大学法学院“三位一体”收入囊中。黄陶与心心念念的北大经济学专业失之交臂,他告诉自己复旦也不错,但他最向往的是经济学专业,与最爱的专业擦肩而过,出乎他的意料,也让他懊恼,他猜想,大概是面试拖了自己的后腿。

虽说留有遗憾,但把时间倒回9年前,9年前那个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山村小男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辉煌的今天。对于镇雄家乡,黄陶的记忆已经断层,但他清楚记得第一次从山村去到当地县城时的兴奋,他看着六层高楼,开心地跳了一路。

那时候,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他逃课流连于山间,是个小顽童。9岁那年,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带他走出了大山,来到了永康,从那以后,他逐渐喜欢上了看书和学习,一路走到今天。他说,改变他的,是浙江重学的风气。

老师家访时说的一段话

一个小孩,从充满神秘色彩的彩云之南,来到1900公里外的富庶江南,首先需要化解未必恶意的偏见,融入当地,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刚到永康时,连普通话都不会讲。黄陶记得,上初中时老师上门家访,无意中说到:“我看到云南的新闻上,好多你这个年纪的小孩,从网吧出来就去打劫。”老师的本意大概是拉近距离,但这段话的确搓中了黄陶敏感的内心。他的故乡的确问题多多,与此同时,他的故乡被妖魔化,尽管离家数年,他对故乡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他还是想辩解,但转念一想:“我在这里能看到的,不也都是这样的报道吗?”

对于故乡,黄陶有自己的看法,他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和重男轻女的观念尤其不满。一些女孩子在家庭添了男丁后,成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牺牲品,她们完成(甚至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后便开始工作,早早成为家庭经济来源。这种现象在被带去外省的女孩子中尤甚,由于没有本地户口,她们在当地入学困难重重。黄陶本人也曾受过入学困难之苦,因为户口问题,他差点没法在永康上初中,回老家读书的念头在黄陶上初中时一直挥之不去。

中考时,黄陶考出了594分的高分,位居永康乡下初中第一名,被永康一中录取,成为永康一中有史以来录取的首位外省籍民工子弟。

父母和未来

黄陶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对困难和磨难总是轻描淡写,这或许是天性,或许是生活教给他的。他的父亲到永康不久后,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在黄陶入学一学期后与他母亲分居,对家庭不管不顾,抚养三个孩子的压力都压在了母亲身上。

“尽管这样,我很难说爸爸的坏话。”黄陶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最困难的时候,黄陶和哥哥放下书包就要帮妈妈组装保温杯零件赚学费,一个一毛钱的小玩意,要经过颇为复杂的工序才能做成,做够了一定的工作量才能换到一定的钱,母亲才准许他们出去玩。小小年纪就要帮忙负担家里的生计,这让他知道了生活的不易。

父亲离家后,他并未断了与他的联系,黄陶好几次找到父亲,眼睁睁看着这个男人继续酗酒,身体每况愈下。在一次次失望中,父亲继续沉沦,直到2014年去世。这之后,黄陶抑郁过,但他逐渐走了出来,这段伤心的经历,在学校仅被班主任所知晓。

未来会怎样?小时候,黄陶有过“学好本领,建设家乡”的宏愿,年纪渐长,年少轻狂逐渐被人微言轻的自知代替,“退堂鼓”的鼓点声愈加密集,他说,他大学毕业后想去杭州工作。

“向这座城市致敬”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

高考结束后,黄陶抽空回了一趟云南老家,却发现儿时的玩伴已所剩无几。

“和我同龄的伙伴,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少数年长一点留在村里的,甚至已经结婚生子。”黄陶说,这次回乡最大的感受,除了更加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外,就是感谢“第二故乡”永康用无私的关爱,让自己成为了“幸运儿”。

“高一新生报到时,黄陶是哥哥陪着来的,两个孩子站在一边沉默不语,显得很无助。”提起三年前第一次见到黄陶的情景,黄陶的班主任黄大足老师仍记忆犹新。

“我问他叫什么名字,结果一查这个学生分数很高;我问他怎么还不报到,他说我没有钱……”黄大足回忆说,在随后的详谈中,才知道黄陶一家仅靠母亲一人每月2000多元的打工收入支撑。尽管他和哥哥两人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零工补贴家用,但1800元的学费对于这个困难家庭来说仍是个“天文数字”。

“这样的好苗子一定要呵护。”黄大足说,针对黄陶的实际困难,永康一中迅速启动救助程序,按照有关政策免除学费。永康市慈善总会得知情况后,会同永康市流管局,为黄陶发放了6000元的助学款。

更为暖心的是,永康一位爱心人士通过结对帮扶,承担了黄陶高中三年的生活费用。“这位阿姨资助了我三年,但从未谋面,阿姨说我能够取得好成绩就是对她最大的回报。”说到这位好心人,乐观的黄陶眼眶有些湿润,“这几天我一定要去当面感谢这位阿姨,告诉她我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因为各方面表现优秀,黄陶还被评为2015年度金华市级的“最美学生”,金华市级的“三好学生”。作为民工子弟的杰出代表,黄陶表示,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永康这座“温暖之城”的关爱。今后,他将尽其所能帮助包括民工子弟在内的困难群体,以一颗感恩的心和更大的作为向这座城市致敬。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