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毛泽东点评《三国志》曹操:主张实事求是评价——中新网

句子大全 2012-08-19 18:19:27
相关推荐

诚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言:“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方法”,“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再读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上述论述时,曾用粗重的红铅色画着着重线,以示他对鲁迅有关曹操的看法的赞同。

毛泽东对曹操“不杀降”的政策也给予高度评价。《三国志·魏书·刘表传》有一段裴松之的注,说刘表初到荆州时,江南有些刘姓宗室据兵谋反,刘表“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毛泽东在“皆斩之”旁画着曲线,天头上批着“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曹操在对待俘虏问题上表现出的气度,确为一般人所不及,这对他取得全局的胜利起到很大的作用。建安三年,曹操在兖州,任用毕谌,后张邈叛,将毕之母、弟、妻劫去,曹操对他说“卿老母在彼,可去”。毕一去不复返。及至讨平张邈,毕谌被捉,大家都为之担心。但曹操没有杀他,反任为鲁相。这仅是曹操“不杀降”的一个例子。

曹操不仅具有很高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他“外定武功,内修文学”,与其子曹丕、曹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史称“三曹”。当时,在曹氏父子周围汇聚了许多文人学士,形成了被文学史称作黄金时代的建安文学。他的文学作品《蒿里行》《短歌行》、《碣石篇》、《龟虽寿》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曾有人评论他的诗文说:“魏武帝(曹操)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他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至今被人传诵。毛泽东很喜欢曹操的诗文,在一本《古诗源》中,作者“武帝”旁,用红笔画着两条粗线。在《短歌行》的标题前,有红、蓝两色笔迹画的圈记。对诗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处,都密密地加了旁圈。毛泽东爱读《龟虽寿》和《观沧海》两首诗,不仅反复读,多次圈点,还用他那龙飞凤舞的狂草手书《龟虽寿》中的“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两句,并在给林彪、胡乔木写信时引用了曹操的这首诗,认为“题名《龟虽寿》诗,讲长生之道,很好”。劝他们安心养病。毛泽东生前与子女谈话时曾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他在1954年7月23日致李敏、李讷的信中说道:“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还有一次他对工作人员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1954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据他的保健医生徐涛回忆,有些天,毛泽东在海边散步,口里总是念念有词地背诵《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山岛竦峙……”他还找来地图,查证出“曹操是来过这里的”。他说:曹操“建安十二年五月出兵征乌桓,九月班师经过碣石山写出《观沧海》”。也就是在这时,毛泽东创作了《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其中,“萧瑟秋风”是《观沧海》中“秋风萧瑟”点化而成。

在北戴河期间,毛泽东针对历史上对曹操评价不公正曾与保健医生谈道: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毛泽东要为曹操翻案,也非是一意标新立异而是尽量做到实事求是,有功说功,有过说过。1966年3月,在杭州的一次小型会议上,毛泽东说:曹操打过张鲁之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刘晔是个大军师,很能看出问题。说刘备刚到四川,立足未稳。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建安八年,曹操曾下令说:“《司马法》‘将军死馁’,故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毛泽东读此批道:曹操亲率大军攻吴,招致“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这就明确指出赤壁之败,是曹操的一个重大失误。又未自罪,可见言不由衷。

从毛泽东对三国人物的评说来看,他从不就史论史,拘泥于史书,而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历史人物,肯定其所长,分析失误,做到了古为今用。

毛应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