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稻花香里说丰年:7小时吃上热腾腾的米饭

句子大全 2012-08-06 00:23:29
相关推荐

松软的泥土上,撒满了被收割机打碎的水稻秸秆,踩在上面,软绵绵的,淡淡的青草香沁人心脾。9月21日,人民网记者走进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吴家堡办事处的济南五洲都市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洲农业),和村民们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

无人机拍摄的水稻收割现场。(摄影 刘祺)

庆丰收:稻田里和“农民工人”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

田野里,三台水稻收割机一字排开,在金色的稻田里撕开了一道道口子。沉甸甸的稻穗像微酒的姑娘在风中摇曳起舞,庆祝丰收节日。蝴蝶、燕子、无人机也似乎听到了号角,纷纷赶来参加节日的盛典。

“你看这稻子,粒大饱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刘文水,是吴家堡办事处明里村村民,现在还有一个身份,是五洲农业的工人。他现在不但能熟练地操作各种机械设备,而且还熟悉水稻科学种植的各个环节。瞧,他开起收割机,俨然就是个老把手。随着机器的轰鸣,一排排水稻整齐地倒下。不一会,收割机满仓了。

阳光里,一位“农民工人”把三轮车开到收割机旁,收割机通过长长的“手臂”把稻米倾倒进车厢。那一粒粒金黄的稻粒,瞬间集聚而出,在空中形成“瀑布”之势,顷刻,在车厢里堆成一座小小的“金山”。

这是一种久违的丰收喜悦,记者也沉浸其中,和“农民工人”一起感受田野的芬芳。

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今年是个丰收年。(摄影 宋翠)

话改革:机械化集约种植让村民增收过上幸福生活

“今年水稻亩产千斤以上,能卖四千多(元)。”捧起一捧沉甸甸的水稻,刘文水难掩内心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之前家有10亩稻田,从三月育苗开始,一家老小就全部围着稻田忙,尤其是插秧时节,一家人不够还要请亲戚帮忙,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一个人最多也只能插8分地。到了收割季节,更是忙得天昏地暗,刀割人扛,翻晒脱皮,前前后后需要十几天。这样下来,一年收入也就一万多元。

“种水稻全程机械化了,我现在是开车种田。”刘文水憨厚地笑道,家里的10亩水稻地以每亩1350元的价格流转给五洲农业,全家人终于解放了。他自己进公司当了“工人”,经过统一培训,已经成了能熟练地操作各种机械设备的能手。插秧再也不用弯腰在田里“拼命”,只需要开着插秧车,一天时间,轻轻松松地就能完成三四十亩。这收割也从十几天缩短到不到一天。守着自己的稻田“工作”,每年的工资收入近四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

“我们配备了五十余台最先进的水稻种植、收获、烘干、加工等各类机械设备,实现了从选种、育苗、插秧、保值收割烘干到冷藏、 加工、包装的全程机械化操作,从收割到餐桌只需7个小时。”五洲农业总经理武如义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介绍说,2013年以来,公司流转了吴家堡办事处七里铺村、申庄村、明里村三个村2000多亩土地,进行集中种植,目前已成为年产千吨稻米的种植产业化基地。

“村民从传统的种植方式中完全脱离出来。”武如义说,五洲农业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村民的稻田进行集中流转,然后由村民来管理,管理费以工资的形式发给村民,实现了水稻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目前,公司带动了周围十几个村的水稻种植,帮助农户进行统一的育苗、收割、生产加工等。

村民刘文水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摄影 宋翠)

说历史:盐碱地变鱼米乡 乡村振兴忙答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吴家堡办事处毗邻黄河。解放前,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不长庄稼只长草。“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种一葫芦收一瓢,离乡背井去逃荒。”村民们编的顺口溜对当时的境况做了生动描述。

根据《七里铺村志》记载,上个世纪50年代,老书记李贵仁带领村民们进行了第一次稻改,整改村里的盐碱洼地并推广水稻种植。昔日的“一片霜,明光光”很快被“春夏绿色如海,金秋稻浪翻腾”的盛景所取代,从此当地村民开始了大面积种植水稻。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七里铺村迎来了第二次稻改。虹吸引黄灌溉工程建成,水稻种植直接引用黄河头道水,加上多年的选育优质种子,盐碱地由此变“鱼米之乡”。“一株开花香满坡,一家煮饭香满庄”的黄河大米由此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吸引了32个国家和地区的58个代表团前来参观学习。

“我们是第三次稻改。”武如义话语中透着刚毅和自豪,他告诉记者,水稻的集约化种植将大量的劳动力从传统的种植中解放出来,农民成了懂技术会操作机械设备的“职业工人”,他们在科技大潮的推动下为乡村振兴书写着自己的答卷。

晴空万里无云,收割机在稻田里忙碌,无人机和燕子在空中盘旋,它们以各自的方式把这丰收的场景“记录”下来,村民们则从四面八方赶来,集聚在一起,用歌声和舞蹈庆祝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我要为丰收节代言。(摄影 宋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