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这句话的处世智慧很深刻

句子大全 2012-08-04 22:45:38
相关推荐

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这句话表明了“柔”可胜“坚”的道理。

如果从为人处事的世俗层面理解这句话的话,首先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柔弱胜刚强”的处世智慧;其次,也是在告诫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类似“坚硬”一般僵化的存在,而是类似“韧性”一般灵活的存在。这一点,值得大家体会。

但是,想要理解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这句话,还是得回到文本来理解其含义,以此再下落到世俗层面来理解,可能会理解得更加透彻一些。

这句话,出自《老子》一书,也叫《道德经》,全文如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柔的强大

首先,我们来看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句话。这句话中,老子这是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纵横奔驰在最坚硬的东西中。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

举个例子,我们身边的空气,柔软到我们抓不着它,但是它却无处不在,够柔软吧。墙壁,够坚硬吧。世人都觉得坚硬好,坚固给人安全感。但是,柔软到连形体都不能说有的“气”却可以纵横于坚硬的墙壁之中。老子这是看到了“柔”的强大。

(2)“无形”能胜“有形”

其次,我们来看看“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这句话。其实,这里的“无有”实则就是老子思想体系里面的“道”。万事万物背后都有个“道”,但是“道”无形,“物”有形。

“无形”的“道”可以成就“有形”的万物,这便是说,“无形”能胜“有形”。

上面我们已经用“气”来打了个比方帮助大家理解“无形”之柔。其实,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后世有许多哲学家都以“气”作为天地的本源,而这个“气”的概念,实则就像极了道家的“道”,有一定的共通性。这里就不展开发挥了,不然又得一篇长篇大论了。

如果对“气”相关的理论感兴趣,可以尝试找着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来读读。

我们言归正传。为什么老子要提出“无形”能胜“有形”这个观点呢?因为老子针对的就是世人对“有形”的执著。

对于“有形”的执著,某种程度上是对既定形式的一种僵化固守,“有形”则意味着没了“无形”的灵活性。而僵化的结果,势必会让事物更快走向灭亡。

关键是老子清晰了解到,世人对“有形”之物的追求,往往是因为“有形”之物看得见,摸得着,认为越是坚硬越是强大。殊不知,这坚硬的东西,在柔弱无形的东西面前,不堪一击。

(3)“无为”的大用

接着,我们来看看“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这句话。老子这是从“无形”讲到“无为”。本来这里的“无形”指的就是“道”,“道”是顺其自然而存在,它的“为”,不是说在那里晃晃荡荡,无所事事,它属于顺其自然而为的存在。

这里的“无为”,并非让自己得利而让他人蒙受损失的“为”,而是“利而不害”的自然而然之为,也就是所谓的“无为”。

“道”因为这种“无为”的特性,所以它不会成为那种类似阻挡外物的“墙体”,因为“墙体”属于对外物有排斥性的事物。“道”的特性如“气”一般,是无形而又无所不在、无所不为的。

但是,还是需要强调一点,不要把“空气”理解为“道”,对于“道”来说,空气和墙体是一样的存在。

而中哲思想中的“气”,也不能理解为“空气”。但是我们可以对照“空气”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来类比理解“道”的大抵轮廓。虽然在道家思想里面,道是把握不了的存在,但是把握不了不代表我们无法接近它,我们可以尽可能去接近它。

(4)总结

通过上面的议论,相信大家大抵应该对于“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有了一个基本理解。这句话中的“柔”实则是“道”的一个特性,而“无有入无间”则体现了无形的道之无所不为。

如果要从这句话汲取一些老子思想中的处世智慧,我们则可以体会到“柔”的妙用,世人汲汲所求的往往是类似给人以“坚强”之感的事物,殊不知,韧性的柔弱,往往比僵化的“强硬”,更加强大。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若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