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今日话题丨“社交降级”正在吞噬现代年轻人的生命

句子大全 2012-07-25 10:05:33
相关推荐

文丨陈雪波 实习编辑

不久前,“新世相”一篇题为《90后社交降级:同居不说话、点赞不聊天、记不住同事的脸》的网文引起了广泛关注。住在一起的舍友,却从来没有过面对面交流;对同事网名的熟悉程度超过真名;同在一座城市的朋友,几年都见不到一次面。在人潮汹涌的城市中奔波的现代年轻人,缺少实质性社交,并不内向的现代人的社交,为什么只能停留在电脑、手机的方寸屏幕间?

打字聊天火热,见面各自玩手机。以喜欢独处的名义,现代人的社交越来越难

刷微信、微博、QQ、手机游戏,是很多都市上班族忙碌一整天后回到家里的生活,在网上吐槽工作的辛苦、老板的不公、空气质量差,感觉是劳累后对自己最好的犒赏。朋友圈互动频繁,每隔几分钟就能看到小红点,或是点赞或是评论,甚至在朋友圈评论区一句接一句地聊天,看似好不热闹的样子。

然而,朋友中有多少人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见到一面的。同在北京,在东城区的人想和在西城区工作的好朋友见一面,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哪怕对方因工作原因来自己公司楼下办事,也可能因为手头有事没顾得上去碰个面。(中国新闻网《都市生活的社交障碍:“有空见一面”已是奢侈?》)

甚至合租两室一厅的舍友,过半年都不知道对方做什么工作,是哪里人,唯一的交流是每次交电费的时候微信群里的对话。

网友“阿肥仔”说:“跟朋友出去玩碰到好玩的事情立刻微信告诉他,转念一想他不就在我身边么……”

去年一篇题为《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网文火了,文章正是戳中了在都市中打拼的年轻人的现实痛处:忙于工作,严重压缩生活质量,寻求不到归属感。在城市中打工的人感到不适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身边没有多少说得上话的人。

打开微信“扫一扫”,“滴”的一声,用五秒钟的时间,就可以把一个陌生人“加为好友”,随后揣起手机各奔东西。微信里好朋友数量动辄成百上千,其中真正很熟的人却寥寥无几。

技术的发展让沟通方式的选择发生了变化。能用微信讲的小事情就别打电话;能打字说就别发语音,因为在某些场合下发语音被认为不礼貌……甚至有人总结出了“微信聊天礼仪”,很多行为被列入到了“不礼貌”的行列。

网友总结出的“微信社交礼仪”

根据新华网的报道,国内20岁至39岁的独居者数量已经接近2000万人,其中既有喜欢独处、自愿独居者,也有人因工作、生活等多种原因被迫独居。《中国青年报》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关于独居者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缺乏感情寄托的占比达到57.9%,社交圈子窄的占到48.1%,缺少照顾和关爱的占到41.9%,娱乐生活贫乏占到33.2%。

在人声鼎沸的城市中,都市人却意外地孤独着,不排除有部分人真的享受独处的时光。但更多的人一边躲在角落里安静地刷着手机,一边抱着泡面因为没人关心、没人聊天自怨自艾。

电子屏幕掠夺的不仅是现代人的注意力,甚至是你的生命

那么,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出现问题,只是个人因为内向、不善交往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都市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大都有很多朋友,小学、中学、大学的兄弟、闺蜜数不胜数,他们本人智商、情商都不在旁人之下,缘何偏偏到了城市里后就孤独了呢?

其中自然不排除工作压力大、对异地情况不熟悉、好朋友不在同一个城市等原因。举个例子,以房产中介为代表的很多服务行业,本应会见朋友的周六、周日是工作最忙的,只能另寻时间休息,恰恰避开了和朋友们见面的时间。

此外,我们发现,现代人的空闲时间有相当一部分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占据了。每天花数小时甚至十数小时在电子屏幕上,感觉时间会过得飞快,而且有种“放不下”的感觉。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每天只有固定的24个小时,如果把注意力当做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话,他们被电子屏幕占据了注意力,留给现实生活的社交的注意力资源自然就少了。

美国的传播学教授詹姆斯o韦伯斯特(James Webster)在其2014年出版的专著《注意力市场:如何吸引数字时代的受众》中,通过构建“注意力市场”这样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来分析受众和媒介之间的关系。

面对有限的用户注意力,种类繁多的电子媒介以及运营者使出浑身解数,就是为了把用户的眼睛紧紧地吸引在屏幕上。获得用户更多的注意力,对运营者来说,就意味着更多的流量和获利。

都市青年将大把珍贵时光留给电子屏幕,恰恰宣布了如今各网络平台运营者的胜利。

苹果手机的“屏幕使用时间”功能可以统计用户每日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图为某重度手机用户的截图

清华大学教授彭兰表示,网络环境中首要稀缺资源是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越来越多的媒体在争夺注意力,然而人类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用户将注意力留给了各种“爱不释手”的电子终端,参加其他活动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在这场零和博弈中,好奇心极强的都市青年很难做到科学管理使用电子设备的精力。

我们可以发现,智能手机上各种APP都在“处心积虑”地将用户的活动保留在“线上”,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甚至把很多原本只能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活动也通过技术手段“搬”到了线上。比如,用户可以在手机端点外卖而不需要出门或者亲自下厨,吃饭似乎也是一件可以一个人搞定的“线上”的事情。

“狼人杀”原本是起源于俄罗斯的一款流行于大学宿舍、教室的游戏,现在已开发出手机APP版本

面对足够有吸引力的网络世界,没有几个人能够抵抗得住其中的诱惑。拥有一部手机,似乎就可以畅游整个世界,只需要消耗看似极少的花费。

但实际上,其中花费的注意力成本,是每个人都需要用生命的长度来偿付的。

更令人恐惧的是,诸如部分短视频APP,很多软件极其消耗时间,但其信息量是很低的,大部分时候没有丝毫价值。有网友说,早上醒来躺在床上开始刷视频,再一抬头时,天已经黑了。

人说到底是群居动物,喜欢独处可以,但切不可失去进行社交的能力

网络媒介拼尽全力扩充自身能力,让文字、声音、影像在电子媒介中快速传递,但终究是与现实生活有区别的。

非语言线索(表情、肢体语言、现场环境)会被电子媒介过滤掉,只有其中一部分信息能够被还原。而被过滤掉的这部分信息,对现实世界的人类交往是不可或缺的。

常规社交障碍会引发恐惧、自卑、孤僻、封闭、自傲等个人特征,严重者会导致生理疾病。不同于常规性社交障碍,都市社交障碍更多的是被动的、非性格造成的,但长时间处在孤立环境中,同样会引起上述的心理问题。

不同于猫科动物喜欢单独行动,从本质来说,人类是群居动物,诸如蜜蜂、蚂蚁、热带鱼以及多数灵长目动物都是群居动物。从史前社会开始,人类便会通过合作的方式狩猎以获得生存。群居动物在独处环境中必然会引发与生俱来的心理、生理上的不适应,长此以往,不利于个体发展。

存在社交障碍的人,生活中在作出判断的时候,容易作出负向预测,即采取消极行动。在独处环境中,作出错误判断和错误行为也没有人能够直接帮其矫正,犯错人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外,单独行动还会存在安全问题、生活质量问题。比如,安全问题,在单身女性夜间出行方面显得尤其重要,结伴行动无疑能够大大降低安全风险。

入冬后,雾霾侵袭多个城市,白色口罩遮住了人的大半张脸,走在灰蒙蒙的路上本就很容易让人感受到落寞和冰冷。早上在人多到前胸贴后背的地铁车厢里,却会出奇地安静,很不寻常。都市社交障碍可以算作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病之一,面对这一障碍,不一定能够立马解决,但至少应该引起重视,抬起头,迈开腿,张开嘴,和真人去交流、去合作、去打打闹闹,让雾霾下的冬天不太冰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