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香港美食家蔡澜谈旅游吃喝:要吃出门道儿吃出深刻道理

句子大全 2012-07-01 20:54:46
相关推荐

2015年10月24日讯,马来西亚有一种酒叫做“椰花酒”,味道甘甜,很好喝,蔡澜自然不会放过这样难得的机会,准备弄一点儿来尝尝。但当地的椰花酒都是整桶销售,加之这种酒多放一天就会变酸,又很容易醉,“我干脆叫人抬了一桶到酒店,把一桶酒倒在浴缸里泡‘椰花浴’。”

2015年香港书展,蔡澜、李桑和何亮亮展开一场关于旅游美学的对话。虽然谈的是旅游小事,蔡澜口中的话题却不离吃吃喝喝:“年轻的时候要多出去走一走,趁着自己还能扛得住吃坏肚子,还有力气奔跑。”

一辈子研究美食的蔡澜,对于吃吃喝喝这件事有着自己的见解:“不管何时,人们都要吃吃喝喝,人生就是吃吃喝喝。刷牙洗脸,一天最多两次,吃喝一天要三次。除非你对食物一点兴趣也没有,爱吃的人就算有五十年懂得欣赏。早上两个菜,中午五个,晚上十个。十七乘三百六十五,再乘五十,这就是个天文数字。”

职人也有失手的时候

蔡澜直言,很多人都会旅游,也都在品尝美食,就是成不了“家”,症结就在他们不够努力。别小看吃吃喝喝这件事,看起来稀松平常,但要想吃出门道儿,吃出深刻的道理,一定要花很大气力,要有一种“职人精神”。

李桑曾经和蔡澜组织旅行团去北海道,同行的团友都是蔡澜的“粉丝”,每到一地都会与蔡澜合影。有一次蔡澜把小拐杖落在酒店里,又适逢大雪,虽然只有二、三十米的路,却异常湿滑。李桑劝蔡澜留在车上,不要再出来了,可蔡澜就是不肯,他说:“不行,我一定要走过去,因为这些团友还要和我在那边拍照。”为此,蔡澜在旁边的小店里买了一把木制的日本武士刀,暂且当作拐杖。而每次与团友在日本品尝美食,蔡澜都会为他们讲解饮食中的文化,从食材到做法,从如何品尝到注意事项,他都信手拈来,这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钻研得来的结果。

旅日多年,蔡澜对日本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日本什么东西最值得尝试?蔡澜不假思索地推荐:“百货公司买东西。”当然这是句玩笑话,日本厨师烹饪时特别认真,卫生也有保证,哪怕只是一碗普通的拉面,都有不少讲究,“而且日本是唯一一个让我泡温泉不会担心皮肤发痒的国家。”

但是就在这最干净的日本北海道,蔡澜却经历了一次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蔡澜在火车上吃了一块蛋糕,结果只有他一个人中招,上吐下泻,不管是保济丸、葡萄糖水,还是济众水和正露丸,一点儿效果都没有。私人救援飞机袖手旁观,让蔡澜自己去看医生,又生气又无奈,他只得冒险登上回香港的飞机,在医院里住了三天才病愈。“染到的是诺霍尔细菌,也就是札幌菌,这在北海道很流行。原来最干净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一切归零 看见更多

蔡澜说他看过许多名人传记,到最后问他们的人生目的是什么,都是吃吃喝喝,所有人都一样。蔡澜吃吃喝喝的人生虽然没变,但也在经历着变化:从最初的精致主义,逐步返璞归真。

“原来我喝普洱茶,500块钱一饼,后来喝着喝着就变成5万块一饼了。这下可完蛋了,现在我到任何餐厅,都没办法喝普洱茶了。无论人家给我上多好的普洱茶,我都说不好喝,这是不行的,我一定要回来。”

讲求生活品味无可厚非,追求更好的东西也很正常,但一旦太过贪心,享受也变成了痛苦。蔡澜慢慢发现,有时候人得回归正常的生活,对人生不要有太多要求,对钱也不要有太多要求,别太过挑剔,所以他开始尝试回到最基本的地步,“现在我想去的地方就去,不想去的地方就不去,我吃东西也没有什么要求。原来我出去只住安缦酒店,不是安缦酒店我绝对不住,这是很坏的事情。”不过蔡澜也打趣儿说道:“要精神上的无欲,什么都没欲望就糟糕了。”

而那个被认为是人间天堂的不丹,在蔡澜眼中却呈现出另一番情景:“环境肮脏,山路崎岖,妇女们背着孩子上山下山,唯一一条平坦的路就是飞机场,东西一点都不好吃。” 蔡澜看见河里有鱼,准备抓鱼烹饪,结果此举被带队导游阻止。原来在不丹不能杀生,饭店里的鱼和肉都是从印度运来的。

若是在年轻的时候,蔡澜也会觉得他们很幸福,因为接触到这些陌生的场景会令他感到兴奋,能轻松看到当地人兴奋的表情。但是如今,蔡澜的心有些疲倦了,所以能看到他们的痛苦,看到生活中的那些不幸福。

蔡澜,香港著名作家、美食家、旅游家、电影人,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才子”。生于新加坡,青年时留学日本学习电影制作,之后长期任职邵氏、嘉禾东南亚两大电影公司。监制的电影有《快餐车》、《龙兄虎弟》、《城市猎人》、《重案组》等多部巨片。

蔡澜曾任日本富士电视台美食节目《料理的铁人》的评审,并主持香港电视台制作的旅游饮食节目《蔡澜人生真好玩》、《蔡澜叹世界》、《蔡澜逛菜栏》、《蔡澜叹名菜》、《蔡澜品味》、《蔡澜亚洲一乐也》等。他组织旅行团,开高级旅行的先河。他又曾创立黄埔蔡澜美食坊,集中名餐厅,轰动一时。

蔡澜爱书法,学篆刻,得到名家冯康侯老师的指点,略有自己的风格。西洋画中,又曾经结识丁雄泉先生,亦师亦友,爱画领带,也喜欢在旅行皮箱上作画。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张逸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