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对话“华渔杯”大赛评审:这样的作品更容易脱颖而出!

句子大全 2012-06-14 19:30:52
相关推荐

第三届“华渔杯”教师信息化设计大赛已正式启动。相比往年,今年尤为特殊,我们看到了“教育信息化2.0”在疫情影响下发挥的巨大作用,也更加笃定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关于本届“华渔杯”老师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101君特请来了“华渔杯”大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雍潜教授以及潘克明老师为大家解答。相信本篇内容对打算参加“华渔杯”的老师你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刘雍潜教授

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政策制度标准的研究,中外教育技术比较研究,出版论文、著作多种。当前关注网络环境下课程与技术融合,教师校长信息化能力培训。

潘克明

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原北京电化教育馆馆长

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数十年。担任全国近百所中小学的课题研究顾问、现代教育技术顾问,曾在全国多省市部队系统和大、中、小学校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有关学术报告数百场。

提问&解答

Qustions&Answers

Q.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是给教师增加了麻烦,还是带来了便利?

刘雍潜

我认为是给教师带来了便利。但想要取得便利,需要下功夫。这个过程有可能是麻烦的,是要花费一些劳动的。

然而我觉得对教师来说,增加这些小小的麻烦是有必要的,也是可以克服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科教学与学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教师今后的长期工作。我们并不是否定过去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新思想、新价值观体系下,应用新技术,螺旋式地提升原本的工作。

“华渔杯”就是把教师们在融合创新活动中所得的成果,给予凝固、加以筛选。集中最好的作品,来丰富国家的资源库,为广大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使用。

所以我们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理解这个事情。现在增加了一点小小的麻烦,但最终给我们带来的是便利,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潘克明

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优势,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老师教中存在的问题;让师生更方便地获取教育资源;让师生、家校交流更及时。

教育应用平台将会以低结构化的形式存在。所谓低结构化就是简单、好操作、人性化,老师只要用一、两次就能掌握。所以信息技术是给我们带来方便的,不会带来更多的负担。

Q.防疫在家期间老师们纷纷尝试“线上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变化对于老师和学生们意味着什么,会对今后的教学方式产生改变或者影响吗?

刘雍潜

对于疫情带来教学形式的变化,有人认为这是偶然的、暂时的,今后还要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去。我个人不持这种观点。我认为我们已经跨过了这条河流,走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是不可能再退回来的。

“在线教学”改变了过去以教室课堂为中心的做法。我们在此绝不是否定学校教育,而是说在学校教育这条主航道之外,又有了一个新的渠道。通过这两个月的实践证明,在线教学在中国推行是可行的。

新式学习主要强调学生和教师的交互。我们反对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满堂灌、单纯的知识性传授。而这一点恰恰在在线教学中很难表现,也就是说客观地抑制了原有教学方式可能产生的弊病。

目前,在线教学的困难、问题肯定是存在的,但是这些都将在实践中逐步解决、完善。大家应该把被动的应战变为主动的挑战,把现在所做的工作也视作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话我们就心胸开阔了。

潘克明

尽管我们是在特殊时期不得已而用之,但是从长远的方向发展,互联网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很常态的学习方式之一。当然对于老师来说,确实会感觉到压力很大,很紧张。压力主要是技术上的压力,还有时间上的压力。但是我觉得这种尝试是非常有必要的,让老师们感受一下“今后我们怎么干”。

网络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能够有更多人参与的教学形式,而且不失为一种能够有效地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差距的形式。

Q.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信息化水平是否存在差距?

刘雍潜

客观上讲是有点差距:一是老师采取的技术方式;第二是思想、意识、理念,这个尤为重要。

不要只从装备上找原因,不要凭信息化设备决定高低。真正的高低在于人的大脑,在意识里。要把技术作为解决教学难题的一个手段、方式,融入到教学整体中。

潘克明

应该说差距正在迅速地缩小,但是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是教师理念。仅仅把教学内容讲完了、讲清楚了就行,还是秉持着“教学内容要对学生今后发展起到作用,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的想法。

第二是教学环境。有些地区尽管已经初步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环境,但“三通”的环境还在建设之中。

第三,资源寻找的途径。很多老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老师总抱怨资源少,主要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找资源。

最后是教学方法。我们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课堂上用了多媒体、平板、白板并不就代表了“融合”,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意识、内容、方法,融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要让他们会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

Q.什么样的作品,更容易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对打算参赛的老师,有什么建议?

刘雍潜

我们在评判作品的时候,首当其冲关注的是教学设计。先有了设计、轮廓、框架,明确教学定位、背景环境、对象,梳理清楚教学重点和流程,才有后面的内容。并且,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要把资源和方案联系起来,不能脱节。

其次,作品要有新式教学的思想。有的作品里老师把持着话筒“一讲到底”。但在新式教学里,我们更推崇交互式学习,凸显出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哪怕老师讲得再好,PPT做得再好,也只是在用新装备包装昨天的故事。

第三,我们希望技术能够精炼。可以有创新,但未必要追求复杂的技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从教学需求出发,即使是最简单的技术手段,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的,就是实用的。不要为了“炫技”而用技术,这样就本末倒置了。

另外,绝对不允许有硬伤,比如出现错别字、科学错误等。

潘克明

首先,一份好的微课或课件,它的选题一定是非常明确的。特别是微课,“突破难点”非常重要,所以要将此作为选题重点。

其次,作品中要备齐“教学设计、微视频、教学指导设计、练习设计”四个要素。

另外,微课不能只对着PPT干讲,要利用好资源。资源尽量要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Q.组委会如何确保大赛考评过程公平公正的?

刘雍潜

作品需要通过专家单人评审、专家之间交互评审,有争议的情况下还需评审组群再审。每个作品实际上是一个群体在看,这样才能符合评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给大家一个公平的交代。

潘克明

评委在评审作品前先学习评分标准,严格地按照评审标准去评价。并且遵循回避原则,比如我来自北京,那么北京地区的作品我可以看,可以写评语,但我不参与打分和评级。

怎么样,看完专家的解说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信息化教学路漫漫,对于老师来说困难重重压力山大。但101君特别认同刘教授所说的那番话:如果你知道这是一件好事,是今后必然要做的事,那现在的你不妨就劳累一点、努力一点。当你越过这座山,你会看见一片新天地,你会发现前面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打动到你,帮助到你,更希望在今年的“华渔杯”赛场上能看到你的作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