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腾冲界头镇龙上寨:一张纸里话沧桑

句子大全 2012-06-12 02:13:48
相关推荐

陈兰洲的婆婆李有芳,今年67岁,13岁开始跟着长辈学习手抄纸。

在陈兰洲儿时的记忆中,新庄村家家制作手抄纸,每到夜晚整个村庄会响起“哗哗哗”的淘构声。与周围的村民一样,她从小就在父母的跟前学习手抄纸工艺,如今,经过她的双手制造的抄纸白净细腻、质地古朴、柔韧性强,深受客户喜爱。

记者采访时,来自芒市的老客户毕玉门夫妇前来购买手抄纸,用于印制傣文佛经。“这里的手抄纸比普通的纸张质量更加优良,柔韧性好不会烂,字体不会褪色,保存时间长。同时,还防虫叮咬。”毕玉门说,长期以来,傣族都有用手抄纸印制佛经的习惯,纸张需求量大,他们每天大概需要5000张手抄纸。

对于龙上寨做手抄纸的村民来说,毕玉门算是难得一见的大客户了。

摄于1996年,杜小红 摄。

随着机制纸张的大量生产,古老的抄纸业遭受了极大冲击,以往广泛应用于各种杂志书刊、启蒙读本、佛学经文、写字作画等方面的手抄纸,目前仅在经文传抄、土特产品包装及丧葬祭祀方面还有所使用,市场较为低端,利润有限。

不可避免地,新庄周边村落的抄纸业逐渐没落甚至消亡,新庄村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盛况不再。随着利润的进一步降低,龙上寨53户人家仅有15户还坚持在农闲时造纸。“一个人打工一天至少挣100多元,在家造纸才有40多元的收入。”手抄纸产业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

手工造纸博物馆

2012年,由热爱手抄纸工艺的北京设计师王焰投资建造的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在龙上寨落成,为手抄纸产业的再次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该馆不仅具有收集、整理和展示高黎贡山周边手抄纸传统技艺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手抄纸提供了一个向外界衔接的窗口。秉持“人文、建筑、传承、保护、创造”的原则,致力于对龙上寨及周边村寨手工抄纸户的抄纸手艺保护与传承,研究传统抄纸手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据该馆项目负责人李益娇介绍,博物馆作为交流中心,与手工造纸行业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联系,多次邀请当地造纸户参加北京的培训项目、手抄纸表演活动,以及到安徽、浙江手工造纸作坊参观交流。同时,以博物馆为平台接待国外的代表团,以此推介手抄纸。

在手抄纸博物馆,记者看到包装精美的各式各样的手抄纸笔记薄,还有独特的手工纸袋、手工纸灯等用手抄纸制作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手抄纸博物馆请北京的设计师量身制作的,还可以接受客户的定制。现代艺术和设计的介入,让传统技艺重新展现了生命力。这些产品还曾受邀参加2014云南第二届文化博览会、北京共生灯具展等展览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手抄纸的影响,延伸了产业链条。

博物馆的先进的设计理念,给村民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带动了村民手抄纸技艺的创新,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陈兰洲家,她们在制作抄纸的过程中,在湿纸中间摆几片当地的花草,制作成精美的花纸,利润提高10多倍,且深受游客的欢迎。

曾获得保山市“抄纸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的村民龙得茂,走出了龙上寨,在和顺古镇租了80多平方米的铺面,开设古法造纸工艺坊,经营手抄纸生意。他还把制作抄纸的设备搬了过来,让客户亲身体验手抄纸的制作过程。

这些都是对传承与发展手抄纸产业的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如何能将手抄纸推进到一个产业水平,由家庭化向产业化转变?李益娇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严格恪守手抄纸的每一道工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手抄纸在书画界等方面的使用范围,持续与造纸专家、高校及当地传承人合作,共同推动手抄纸的传承与创新,让老工艺焕发新生机。

云报集团融媒体记者:朱金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