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养蜂人与哲学家的故事

句子大全 2012-04-21 11:10:13
相关推荐

《蜜蜂与哲人》【法】皮埃尔-亨利·达瓦佑、 弗朗索瓦·达瓦佑 著蒙田 译海天出版社2017年10月

作者皮埃尔-亨利·达瓦佑(左)和弗朗索瓦·达瓦佑两兄弟。(资料图片)

◎ 潘一禾(大学教授)

跨专业研究是眼下的流行趋势,无论是工科还是文科,跨文化探讨问题都是信息时代新老学科可能迅猛发展的必然方向之一。但如何跨、怎么才能真正跨、什么是跨了更好,跨专业怎样产生真正的新视野和新成果,仍是无法回避、需要认真思考和现实检验的大问题。养蜂人与哲人,农学(或生物学)和人文学,是真正的两个相距甚远的专业和职业。一个作者要“跨”这样两个专业去研究和思考问题,已经很难让人信服。但奇绝的是,竟然有两个这样远距离“跨专业”的人在一起亲密合作,不辞辛苦,花费整整20年合著一本真正好书,得到读者市场和专业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呈现于这本新译法国哲学奇书:《蜜蜂与哲人》。

20年合著一本书

这本“关于蜜蜂的哲学小书”是两个作为亲兄弟的作者,一个是资深职业养蜂人(兼哲学爱好者),一个是大学终身教授(兼养蜂爱好者),花时20年,从容完成,这样的学术“慢功细活”在今天非常罕见。而哲学好书大都是精心设计、细细打磨、反复修改而成的。根据译者的采访,此书的创意萌发于20多年前的一个寒冬,大学教授的“哲学家小弟”前往海拔1000多米的法国福尔蜂场看望“养蜂大哥”,兄弟俩在屋外北风呼啸、雪花纷纷的夜晚,于温暖壁炉旁的亲密交谈。他们开始探讨共同撰写一本关于蜜蜂在西方思想史上地位和作用之书的可能。在这之后的20多年里,他们查阅了大量神话、诗歌、哲学、神学和科学著作,不断充分交流和发现争议,终于从无限宽广的“蜜蜂文本”世界中,精心整理和清晰归纳出一条人们既略有所闻、又未能有足够认知的西方思想史发展脉络。表面上,兄弟俩似乎在强调那只小小蜜蜂居然在人类思想史上举足轻重,不断现身于人类历史变革的关键时刻;而实际上,这次跨越古今时空、跨越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思想之旅,以一种现代人需要的写作和阅读交流方式,重新阐释了一系列当代重大哲学命题和世界文明走向的议题。

阅读此书,我们必须在科学和哲学的跨界空间与两个跨专业作者同步做思想史的长途旅行。沿途风光大都是充满知性智慧的特殊风景,我们只能用文字修养和心灵感应去记忆,而不能用照相机来录下那些奇妙的景色。比如我们都知道,“西方思想”一般而言“源自”柏拉图(和他的“导师”苏格拉底),但西方的诸多“专业”知识(分类和命名等)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蜜蜂与哲人》的作者告诉我们:在亚里士多德之前,有极其丰富的古希腊神话,阐述了人类对蜜蜂的诗意化理解和寓意式借用;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早期“科学”自然史著作,他所研究的动物种类总数已经高达581种。然而,蜜蜂是他论述最多的生灵,仅次于人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蜂巢就是一个小宇宙,即宇宙的缩影。从这一意义看来,亚里士多德所做的研究既无实用性(向养蜂人提供建议),又无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性(准确地描述蜂房的运作机制),而属于形而上范畴,其宗旨在于反映世界的和谐性。他研究蜜蜂的办法非常令人着迷,因为他透过这一小生灵,揭开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在他看来,蜜蜂是一种昆虫,和人类一样,审慎、神圣、富有社会性。

在亚里士多德的宇宙学中,虽然蜜蜂与蜘蛛和蚂蚁一样,其行动“既非出于艺术,也非出于研究,更非出于深思熟虑”,而是出于自然冲动。这种出于某些复杂目的而行动的能力,如构筑蜂巢,印证了其终极目的:它永远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知道什么时候做和怎么做,而且遵循一种杰出的规范,但它从不会怀疑为什么这样做。蜜蜂与人类不同的是,它毫无怀疑心理。准确地说,它一无所求,这也是它的美德。因为它绝无人类的苦恼,无需考虑选择何种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小蜜蜂串起哲学史

不过《蜜蜂与哲人》的两位作者还告诉我们,人类对“蜜蜂社会性”的认识一直在不断进展: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相反,蜜蜂确实有雌雄之分。雄性的为雄蜂,雌性的则为工蜂和蜂后。蜂后出生后不久便在蜂巢外的飞行中受孕,授精者为来自邻近蜂巢的雄蜂(异国情调永远富有魅力)。交尾一旦完成,蜂后就猛地离开雄蜂,撕断雄蜂的生殖器,并将其置于死地!蜂后把一日之爱中收集的精子储藏在一个小囊中,随后便“随心所欲”地给自己产出的卵子受精,使其成为受精卵。蜂后一生中能产出三十万到四十万粒卵子。通过孤雌生殖,受精卵生成雌蜂。蜂后则生自一个卯,继而是一个与其他雌蜂(工蜂)别无二致的蜂蛹。唯一不同之处是出生后的第三天,有些蜂蛹被继续用蜜蜂分泌出来的乳汁即蜂王浆喂养。这些经过选择的蜂蛹发育有所不同,成蜂体形更为肥胖,寿命更长,而且与工蜂不同,它们能够受孕。在蜂巢中,一般是蜂后死去或开始分蜂时,这种特殊养殖才会出现。但如果蜂后的更新换代太晚,工蜂可以在不受孕的情况下产卵,生出雄蜂,此时蜂巢被称为“雄蜂巢”。可以说,蜂巢中的雄蜂是没有父亲的,属于单亲繁殖,这得由大自然说了算……

就类似这样,跟随此书的学术之旅是由蜜蜂与哲人担当专业和跨专业导游,品尝哲学之蜜的阅读共分为六个旅程,第一阶段是关于蜜蜂起源和消失的神话诠释,第二程是观看“宇宙学中的蜜蜂”,第三部分是“神学蜜蜂”,第四行程将考察“蜂房政治学”,在第五段我们看到的是“人文主义蜂巢”,在蜜蜂之旅的最后阶段,科学进步让蜜蜂的神话和寓意都仿佛被“显微镜”击穿,但我们却发现蜜蜂的魔力一点都没消退,反而更富象征意义。在结语中,两位作者总结人类基于主观和客观认识的思想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比较对照、理想化、崇高化、客观地批评;然后退回原点、周而复始。

通过这次跨专业的研究,我们确实能清晰地看到:蜜蜂为何是一种激励人类的思想、介于“植物与动物,神界与凡界,自然生命与永恒”之间的神奇小生灵。全书思路清澈而又思维灵动、故事精妙而又追问彻底、信息丰厚且是新鲜资讯,文笔幽默风趣但关怀和观点也极其鲜明和严肃。为了思想和资讯的完整和开放,作者有意将知识性和注释性的章节分开陈列,方便读者随时暂停或随时深入;两位作者的主要着力点是体现思考和思想的六个主要篇章,它们都已经尽可能地举重若轻、化繁为简;但那些深入浅出后娓娓道来的见识和观点,还是极见功力,让人印象深刻。作者对西方思想史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变革形式进行的重新诠释,不断激发我们的思考热情,也让人在被一再激励的阅读过程中感觉“科学和哲学之蜜”真的是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