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弘扬工匠精神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句子大全 2012-04-09 16:15:44
相关推荐

李克强总理来到开封七盛角民俗文化街,第一站就是王素花汴绣馆。(图片来源于中国政府网)

□记者段伟朵

核心提示丨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开封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在王素花汴绣馆长时间驻足。82岁的王素花多年继承创新宋代传统刺绣工艺,是汴绣领军人物。总理仔细观赏后称赞她用色“多而不杂”,技艺“炉火纯青”。他鼓励老艺人弘扬“工匠精神”,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现场|82岁“绣娘”与总理共话《清明上河图》

8日晚,坐落在开封市大宋御河畔、七盛角民俗文化街上的王素花汴绣馆迎来一位特殊的访客。

客人一进门,就与82岁的王素花亲切握手,老人心头一暖:“呀,这不是咱们的总理吗?”

“总理亲切又和蔼,可关心咱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昨日,记者回访王素花老人了解到,李克强总理来到开封七盛角民俗文化街,第一站就是王素花汴绣馆,并在这里长时间驻足。展馆中央,是一幅12米的《百鸟朝凤》汴绣作品,这幅绣卷充分运用了十几种宋代传统针法和技巧,针线细密,色彩明快。这样一幅作品,王素华花了4年半的时间。

看完《百鸟朝凤》,总理主动提出,有没有绣过《清明上河图》?王素花忙带着总理看汴绣作品《清明上河图》,是按照原画1∶1的比例绣出。

“总理问我,绣这幅作品有没有见过张择端的真迹?我说见过,看了12天。”王素花告诉记者,1959年,她带领车间的姐妹们绣出一幅《清明上河图》,第一次把绝世名画搬上锦缎;1962年,为了绣出更有韵味、更接近原著的《清明上河图》,她和同事带着介绍信去往北京故宫,看了12天。

“总理又问我,汴绣跟苏绣、湘绣有啥关系?”王素花说,她告诉总理,苏绣、湘绣都是汴绣的“老师”,她年轻的时候经常南下“拜师”,向“四大名绣”学习经验。

总理仔细观赏王素花汴绣作品后,称赞她用色“多而不杂”,技艺“炉火纯青”。他鼓励老艺人弘扬工匠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故事|自称“绣花老工人”,她深耕汴绣行60个春秋

王素花对总理说自己是一名“绣花老工人”,实际上,这位82岁的“绣娘”是汴绣领军人物,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王素花告诉记者,她是河南封丘人,自幼喜欢绣花,十几岁就会捻针拿线,绣一些简单的花卉图案。1957进入开封汴绣厂,成为一名绣工,她用一针一线绣出锦绣的宋文化。

为了传承,王素花在这个行业耕耘60个春秋,被誉为“汴绣皇后”。1990年退休后,她开办了刺绣厂和刺绣技术培训学校,所招学生多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女孩和城市下岗女工,包吃包住免费培训,把自己十几年的艺术积累传授给学员。2010年,她还创办了残疾人福利刺绣厂。

年逾八旬,王素花依然是语不离绣。采访中,她主动拿起一根丝线,向记者展示刺绣的基本功劈丝。王素花的双手依然灵巧、纤细,她熟练地把丝线劈成一根一根细丝:“手要使巧劲儿,劈出来的线才能不断、不毛。”

总理鼓励王素花要弘扬“工匠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王素花的孙女李鸣,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总理的嘱托。总理到访时,她正在清华大学开办的非遗研修班进修学习。

昨日,大河报记者连线李鸣。李鸣今年24岁,刚刚大学毕业。她目前是王素花博物馆的负责人,爱好刺绣。她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艺术设计,传承的使命感,让她回到了王素花博物馆。

“越投入,越感到这份传承的意义所在。”李鸣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一代传承人,她要勇于继承,敢于创新,力争让汴绣焕发应有的时代特色。

SourcePh"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