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国学与应用——从儒 释 道三家的核心思想看中国人的修身之道

句子大全 2012-03-29 15:44:00
相关推荐

国学与应用——从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看中国人的修身之道

姓名:朱辉

班级:十八班

目 录

摘 要

引 言

一、 个人及企业状况介绍

二、 儒释道的核心思想及其对中国人修身之道的影响

(一) 儒释道儒家重人伦孝悌,属于礼文化系统,核心在“敬”

1. “敬”与“仁”、“礼”的关系

2. “敬”对于修身的重要意义及其培养之道

3. 孝“敬”乃修身之本

(二) 佛家重缘起性空,属于禅文化系统,核心在“净”

1. 人的本性清净

2. 转染成净

(三) 道家重自然无为,属于道文化系统,核心在“静”

1. “静”是道家思想的主线

2. 道家核心思想对修行的其它影响

三、 总结

四、 参考文献

摘 要

儒释道就是儒家、佛家、道家,在五千年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拥有无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修身之道。

儒家强调主体的自觉,佛家讲我法二空的自在,道家强调场域的自然。儒家的修养功夫论重敬,在立志;佛教是净而无染,在澄念;道家是致虚守静,在宁心。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在多个维度上影响着我们的修行。

关键词:儒释道;人伦孝悌;缘起性空;自然无为;敬;静;净。

引 言

儒、释、道三家是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思想史三大核心支柱,各具特点,自成体系,同时又融摄贯通、互制互补,相得而益彰,主导着中华文明的社会政治体系、中华民族的思想文脉传承、华夏子孙的道德品格以及意识思维和生活方式,尤其对中国人的修身之道有着及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儒释道文明体系以儒为主干,以佛道为辅翼,呈现立体化格局。不了解这三种异质文明的核心思想及其融摄之处,就不能正确认识中国人的信仰特征及心理结构,也就难以准确探究中国人的修身之道。

个人及企业状况介绍

朱辉 1965年生,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

观化教育公司董事长

首届博鳌儒商榜标杆人物

上海慈善会“柏荟美丽天使基金”和“观化教育专项基金”发起人

观化教育公司 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学前教育领域的。公司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背景,借鉴世界先进的瑞吉欧教育理念及方式,致力于打造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学前教育之路。目前,上海观化启蒙园教研基地已被团中央认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文创基地。

本人多年来一直秉守初心,努力将传统文化融入自身的生命修行、家庭的齐协睦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推动之中,并立志要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尽一份力。

儒释道的核心思想及其对中国人修身之道的影响

(一)儒释道儒家重人伦孝悌,属于礼文化系统,核心在“敬”。

由初期敬天尊祖的宗庙形态到隋唐的形式礼俗化,再到程朱陆王时期的理性人文,儒学在人伦基础上又建构起天道性命之学,形成了包括性善为主的人性论,以忠孝和五伦为主的道德观,为政以德、礼主刑辅的政治观,修齐治平的人生观,天下大同的社会观,尊师重道、因材施教的教育观,文以载道、尽善尽文艺观,天人合一、参赞化育的宇宙观。

其中由人伦纲常、礼序有秩决定的“亲亲”、“尊尊”等礼节之制是儒家主体思想之一,所以作为仁和礼内在要求的“敬”就成为了儒家文化思想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人修身之道的重要根基。

1.“敬”与“仁”、“礼”的关系

研究儒家的“敬”,离不开仁和礼。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人最高的品格价值。《礼记正义》说,“礼者,理也。其用以治,则与天地俱兴。”儒家讲求立志,君子要刚健不息,而对仁的追求和对礼的践行都是中国人重要的人生条目。

敬是成仁的主要条件之一。“居处恭,执事敬”,“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敬”成为儒家人伦建构、理想道德人格养成、事功建立的重要途径和目标。

礼是形式,敬是内容;礼主外,敬主内。敬也是礼所存在的价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而要做到“明礼”,最重要的就是内心拥有真诚和恭敬。中国人历来都重视“修己以敬”,因为“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

2.“敬”对于修身的重要意义及其培养之道

“敬”的观念源于忧患意识,表现为“临事而惧”、严肃、负责、认真、谨慎的态度。春秋时期,“敬”不仅是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更是被视为君子为人处世所必备的德行。根据一个人是否具有“敬”的品德、言谈举止是否恭敬合礼,可以判断出他的前途命运,是否可以对社会和国家带来更大价值。“敬,德之聚也。”敬包纳诸德,故孔子将其作为修身的目标。

《中庸》提出“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外表严肃庄重,内心执中守正,就能使自己内心生敬,也足以使他人生敬。《大学》提出诚意正心,“毋自欺”,重视慎独。二者都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敬”。程颐、程颢把“敬”视作修身养性的根本途径,“君子之遇事,一于敬而已”。朱熹说:“‘敬’字是彻头彻尾功夫。自格物、致知至治国、平天下,皆不外此。”以上都可以看出“敬”在问学修身中所拥有的举足轻重地位。

3.孝“敬”乃修身之本

儒家认为孝悌是为人之本。《中庸》言“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孝之至也。”“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百善孝为先,敬为孝之本,孝敬就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善行和德行。

孝道的应用一是在爱惜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二是在赡养父母,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三是在终极关怀,升敬畏、慎终追远;四是在于有所价值追求,能够获得人生的成就。传统的孝道文化理念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和情感。

佛家重缘起性空,属于禅文化系统,核心在“净”

佛家思想气度恢弘、哲理玄奥,最重要的教义就是缘起性空。佛家旨在通过开启本性中的善良智慧和觉悟来净化心灵,帮助我们面对生老病死及各种命运遭际之时拥有超脱的处世精神和生活态度。

1.人的本性清净

佛家认为,人本性清净,只有充分认识到万般皆空,才会放下执着、摒除烦恼、止寂无念,回归清净的本心。《本生心地观经》上说:”心清净故,世界清静;心杂秽故,世界杂秽。”“佛心是童心,佛法是减法。”每个人的童年时代心里都是单纯的,因为没有对、名誉、地位及权力的欲望执着,没有对事物境遇的攀缘,也就没有相应的烦恼、痛苦和束缚。

2.转染成净

《阿含经》偈语:“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转染成净”,人类的自性即佛性。现在很多人通过静坐入禅定、数吸以守意等方式使自己的心专注于一境,止息妄念。“若欲修持,在家也得,不由在寺,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

释家同时主张世界的浑然一体性,“秽土即净土,烦恼即菩提”,“世间及涅槃”、“众生即佛”,告诉我们对待世界、万物和他人,要消除偏见和分别心。同时,慈悲同体、普度众生的社会群体观念凭借其强大的感通力成为了唤起中国人社会慈善公益之心的重要力量。

此外,以德化怨、因缘和合等观念也普遍深入人心,帮助我们净心澄念,随时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淡定。

道家重自然无为,属于道文化系统,核心在“静”

中国文化的格局中,儒为重,但道为源。老庄哲学、魏晋玄学及其以后的道家思想,都强调天道自然无为,提出以人合道的宇宙观、清静无为的政治观、返璞归真的人生观,强调理想的人格是一种自然人格。

1.“静”是道家思想的主线

道家所倡导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清明笃静、道法自然,是人生获得超然洒脱的重要条件和方法,其中致虚守静为主线。

《道德经》说“清净为天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静为躁君”,心静才能万事清明于吾心。《管子》有云:“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心普遍浮躁,很多人都在学习道家思想以达到心神宁静,而且随着年事阅历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在用道家思想来为人事、处事功。

2.道家核心思想对修行的其它影响

道家重养生,重视性命双修和养精神、调情志。《度人经》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家发展出系统的健身长寿之道和丰厚的医学理论与技术,渗透在世代中国人的日常保健和休养之中。

此外,道家的风俗信仰也广泛影响着民众精神情绪的调节、生活习俗的传承等。例如,路人皆知的“抬头三尺有神明”,还有各大传统节日的民俗习惯,都是我们中国人心存的敬畏和生活意趣所在。

总结

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是我们中国人培养民族文化品格最厚实的土壤,构建着世代中国人的修身之道,让我们得以在生命历程中安身立命,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更好地和谐相处。

其中儒道“生生法”,因同源互补而形成早期中国文化的基本脉络,先秦时期就已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百姓的日用常行及身心道德修养。在此基础上,“无生法”佛家文化思想的融入,则有力提升了我们信仰上的灵性,增强了我们生命中的超越精神,中国人的修行之路也从此愈加完满。

参考文献

[1] 林安梧.儒释道三家思想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2]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11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3]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4]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驳顾道士易夏伦[A].弘明集:卷七[C].

[6]李永亮.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ID:yzcjapp),或者)

您可以通过云掌财经手机版访问:

关键词阅读:/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