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这位“一嘴天津话”的广播史研究大师走了!

句子大全 2012-03-02 22:18:47
相关推荐

▲2018年,赵玉明接受中国传媒大学采访

带着茫然和困惑,赵玉明再次回到中国人民大学,又一次旁听《报刊史》课,同时找到了当年的任课老师方汉奇。“广播史我没搞过,但它与报刊史一样,都是‘史’字类的课,搞历史要从收集整理史料开始。我告诉你,可以从报刊中找广播史料。广播方面的大事,报刊上总会有记载的。”方汉奇老师一番点拨,让赵玉明豁然开朗,“自己动手找史料”成为赵玉明从教的座右铭,长达半个世纪,被赵玉明戏称为“照虎画猫”的研究就此开始。

于是,赵玉明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先查找档案,再根据档案线索寻找报刊里的记录。一开始是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党报党刊中寻找人民广播史的痕迹,后来扩展到从各类报刊、档案、书籍中发现民国时期各种官办、民办乃至外国在华办广播的史料。走出书斋,赵玉明访问了许多曾在延安办广播的老同志,邀请他们撰写回忆录,结集出版。为了考证核实史料、回忆录中的细节,他和同事们还多次考察延安(陕北)台旧址。日积月累,先后形成了《中国人民广播史料》(上册)《解放区广播历史资料选编》《旧中国的上海广播事业》等,这为后来赵玉明系统编著广播电视史著作奠定了基础。回忆起当年研究的细节,老人家记忆犹新。赵玉明生前还饶有兴致地回忆道:“我们最早的广播史课是‘三老带一小’,就是把广播史分成四段,三位‘老广播’分别讲三段,我再讲一段。到第二年给60级上课的时候,四段变成两段,我讲其中的两段,另外一位老同志讲两段。再到后来,就我一个人讲了。”

1960年,整理“老广播”回忆录时,大家发现,好几篇文章提到了1940年冬天延安开办广播的历史,在此之前,学界一直以1945年9月5日作为延安广播电台的开播时间。为了准确界定,赵玉明和他的同事们用半年时间搜集了20世纪40年代延安台的珍贵史料。80年代初,参与了调查组,和齐越等老师一起考察延安(陕北)台的编辑室、播音室和发射台等14处旧址,并撰写报告。经过反复论证,1980年,中央广播局将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更改为每年12月30日,历时二十年的研究为解放区广播史书写了重要一笔。

这辈子,没离开广院,没离开广电史,没离开学生。

在其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广播电视学科和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赵玉明也逐渐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广播电视学的教授,慢慢从一个蹒跚学步的青涩教师走上了本系以及学校广电教学科研的领航之路。

上世纪6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风暴中的北京广播学院被“四人帮”一伙污蔑为“黑基地”,全校师生被迫迁往河北保定的望都县农村进行“斗、批、改”,赵玉明也在这段时期跟随着大家一边拿镰刀,一边喊语录。

生前回忆起那段经历,赵玉明表示自己非常幸运,“1970年11月初,中央广播局因为要筹备延安广播历史展览,紧急把我从五七干校调回北京。一年以后,展览告一段落,我打点行李准备返回干校,但没想到组织又分配我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上班,我参与了报摘、联播节目的编辑工作,干了将近一年半。”

▲赵玉明讲课留影

1973年春,历尽低谷的广播学院恢复招生,赵玉明从中央台又回到了当时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广院,一边修整校园,一边迎新备课。赵玉明也渐渐迎来了他事业的发展:1979年,他成为广播学院第一批硕士生导师;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1984年调升为新闻系副主任,后历任代主任、系主任;1988年晋升为教授;1989年3月,经民主评议,出任广播学院副院长,至1998年2月离职;1999年,赵玉明成为广播学院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招收新闻学专业中国广播电视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2004年,他又随着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立担任了流动站的合作导师。“1988年我晋升为教授时已经52岁了,这在当时还算比较年轻的,和现在30多岁的优秀青年教师即可晋升教授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赵玉明事业推进的每一个足迹,几乎都折射了北京广播学院事业发展的步履从容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个体与环境的特殊。

与国内很多知名教授所不同的是,赵玉明在5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亲自招收并培养的硕士、博士以及合作的博士后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前后算起来,总共带了10位硕士、12位博士,以及3位博士后。

正如他所说的,从1959年走上北京广播学院本科教学的讲台,到1979年招收第一个广播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再到1999年招收第一个广播电视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桃李满天下赵玉明生前最念念不忘的却是自己不改初衷、坚守如一的三个“没离开”:“我这辈子没离开广院,没离开广电史,没离开学生。”他说得淡然,却令人动容。

从不避讳学术争鸣 “学术没有争鸣讨论,就不能发展”

在赵玉明几十年耕耘的学术沃土中,有一个话题很少有人问及,而眼前的这位老先生却举重若轻,并不避讳,那就是关于学术争鸣的问题。赵玉明生前曾说:“中国广播电视史是一门新兴学科,特别是对中国早期的广播史,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是正常现象。就有关问题展开讨论、争鸣也是必要的,没有学术的争鸣和讨论,学术研究也不能发展,但是我们今天对学术讨论一定要吸取过去的教训。”

正是怀着对中国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一片赤诚,从教从研半个多世纪的赵玉明为中国广播电视学留下了一笔笔财富。1987年,他撰写的《中国现代广播简史》出版,被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教授评价为“填补了中国广播史研究的空白”。1989年,他主持编纂的我国第一部广播电视专业辞典《广播电视简明辞典》问世,并于1999年由他主持增订后更名为《广播电视辞典》再次问世。

1994年,赵玉明又主持编纂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广电专业百科全书——《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2004年,由赵玉明担任主编及主要撰稿人的《中国广播电视通史》正式出版。2012年,他主持完成了本校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对广播电视学的学科地位和架构等提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见解。

据《人民日报》2004年5月消息,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日前在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举行。会议组建了第三届常务理事会。新一届常务理事会经协商推举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任名誉会长,北京广播学院赵玉明教授任会长。学会新聘新闻史方面专家宁树藩、丁淦林和陈业劭教授为顾问。

▲2009年 首届中国广播学术研讨会留影

卸任会长职务后,赵玉明教授继续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闻传播学方向唯一的一家以研究中外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全国一级学术团体。学会是在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史学者方汉奇、宁树藩等教授的倡导下,于1989年4月经民政部正式批准在北京成立,业务主管单位为教育部。

退休后,赵玉明对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闻人才的培养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对于身后已然留下的车辙和财富,他淡然地表达:“我们这代人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广播电视的史学研究没有止境,下一代人的任务就是思考怎样培植采摘创新成果,这是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你们必将大展宏图。”

大师,缅怀!

一路走好

部分节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杰出新闻学者口述实录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教师是我一辈子的身份——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玉明》

编辑 | 霍然

综合 | 澎湃新闻 新闻爱好者 中国传媒大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