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宋代人怎么说话 请听南昌话

句子大全 2012-02-23 16:59:45
相关推荐

语言专家表示,南昌方言是宋元文化的活化石,需要保卫和传承

近日,一张中国方言地图在网上悄然走红。有声地图中的100多段方言录音,向世界展示了汉语语言的丰富性。

这张地图中,南昌话也是展示的方言之一。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南昌话呈渐衰趋势,很多年轻人不会说南昌话,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孩子学说南昌话。对此,部分语言专家表示,南昌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宋元文化的活化石。南昌人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也应该学说纯正的南昌话,保护和传承这门古老的语言。

方言形成——南昌话形成于东汉末年

据南昌市职工科技大学中文专业教授、南昌市社科联社会科学(语言组)专家组组长邵百鸣介绍,南昌方言是上古原始汉语分化的产物,是秦汉以来定居南昌地区的北方移民的方言,在不断吸收原住民方言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成的。

“原始的南昌方言语音系统约形成于东汉末年,当时叫‘傒语’。”邵百鸣告诉记者。但当时并未形成稳定的人文格局,以后仍不断受到亲属方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直至两宋时期,才完全从北方方言分化出来,形成稳定的人文格局。也就是说,北宋南昌地区的人说话,和现在南昌人说话已经很接近了。

历史留痕——南昌话念唐诗合辙押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江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黎传绪表示,就汉民族语言来说,赣方言具有重要地位,赣方言是中华民族古代语言的活化石。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南昌方言基本上保留了宋、元时代中原地区的读音。“有位语言文字学大师说过,要想知道唐代人是怎样说话的,请听潮汕人说话。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要想知道宋代人是怎样说话的,请听南昌人说话。”黎传绪对记者说。

南昌话至今完整地保存了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入声的发音特点是短促,例如滕王阁的“阁”、绳金塔的“塔”等。以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押的是入声韵:绝、灭、雪。用普通话来朗诵《江雪》,不顺口不押韵,但是用南昌话来诵读,朗朗上口浑然一体。

词汇保留先秦痕迹

词汇方面,南昌话也保留了很多宋元以前的痕迹,甚至“一不小心就跑到先秦去了”。黎传绪以“站”和“蹲”二字为例向记者解释:“这两个字,老南昌话说‘企’和‘跍(ku)’,商代以前的汉族先民就是这样说的。‘企’的甲骨文描绘了一个侧立的人形,特别强调了脚掌,生动地表示了站立的意义。而‘跍’字最早写作‘居’,《说文解字》中解释:‘居,蹲也’。”

又如形容浓度,有的地方说“稀饭好浓”,有的地方说“稀饭好稠”,唯独南昌人说“稀饭好漆”。南昌人所说的“漆”,原本是名词,是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漆,南昌人通常称之为生漆。凡是见过生漆的人都知道,生漆很浓很浓,远比今天的油漆浓。因此又转化成为形容词,表示像漆一样浓的意思。

四成特征词传自古代

邵百鸣告诉记者,南昌话词汇系统中,有许多常用的特征词都来自中古时期的书面词语汇,它们词义基本保持原义。最典型的就是南昌话中的“话(哇)”,表示说话的意思。在南昌话中,一般不用“说”而用“话”。“话”的本义是话语,《诗经·大雅·抑》中有“慎尔出话,敬尔威仪”。至唐宋以后,“话”就有了动词“谈论、谈说”的用法,如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又如“拗捩(aolie)”一词,这是南昌话中很常用的词,一般指人桀骜不驯。“拗捩”也是一个古词语,南朝《玉篇》中有“拗捩,固相违也”,唐《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中有“拗捩不相容语,无事破锣啾唧,果见论官理府。”南昌话完整地保留了这个古语词,而其他方言基本不用。

“有人曾对南昌方言有代表的150个特征词进行分析,认为其中有40%以上是属于对古代汉语的传承词,而这些特征词中有许多是南昌独有的,因此,说南昌话是一种较古老的方言是很有根据的。”邵百鸣说。

人口迁徙催生语言变化

岁月流转,南昌话的内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邵百鸣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南昌话中涌现了大量的新特征词,因此,老南昌话和新南昌话大致可以1949年为划界。

“新中国成立后,南昌人口大量增加,并经历了三次人口迁徙潮:第一次是解放初期大量南下干部转业分配至南昌,第二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许多三线工厂人员和知识青年进入南昌,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南昌。这些,对南昌话的演变都有一定影响。”邵百鸣说。比如,遇到现在这样热的天,年轻的南昌人一般说“太阳好大”,与普通话接近,但老年人一般说“日头好毒”,用的是老南昌话词汇。此外,绝大多数年轻人说“打雷”而不说“恨雷”,说“落雨”而不说“落水”。南昌话还有很多创新词,最典型的就是“唆泡”,这个词约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意是“吹牛,胡说,耍嘴皮子”。目前这个词在南昌话口语中使用率非常高,甚至有进入普通话词汇的可能。

保护传承——年轻人应该学说南昌话

南昌方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它的发展现状如何?黎传绪用四个字概括:逐渐衰退。衰退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普通话的强势推进,二是人们对方言的主动抵制。“有些年轻夫妻,即使再忙也不肯把子女交给老人照顾,就怕子女学到一口南昌话。还有些家长,只要一听见孩子说南昌话就严加呵斥。”不允许孩子说南昌话,无非就是觉得南昌话土,久而久之,不说南昌话成为一种普遍做法。

“我认为普通话与南昌话之间不是矛盾关系,而是并存关系。打个比方,普通话像火车,南昌话像汽车,都是交通工具,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已。”黎传绪说。他建议年轻人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学说纯正的南昌话,因为方言是家乡的标志,是乡情的寄托。说南昌话,能够读懂这座城市,更能够增强家乡自豪感。

有音有形的干预和保护

邵百鸣认为,南昌话不会消失,但有可能会变异。“现在年轻人会说纯正南昌话的越来越少,这是不正常的。市民应该有说方言的文化自觉,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干预力度。”

值得欣慰的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许多南昌民俗专家和工作者,就开始记录和整理南昌方言民间艺术资料,对继承和保护南昌方言艺术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南昌市有关部门也开始着手南昌方言的继承和保护工作,如2003年,江西省话剧团创作并演出了南昌方言剧《桃花村的故事》;2008年,南昌市楹联学会举行了用南昌方言写对联的征联大赛……“这些有音有形的干预措施,对南昌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邵百鸣说。

传承人带头保卫南昌话

作为南昌家喻户晓的方言相声表演艺术家,小筱贵林对保卫南昌话有自己的看法:“2008年,‘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认为这就是对南昌方言的一种保护。”小筱贵林告诉记者,南昌方言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语言,比如形容颜色时,喜欢加上一个助词,如“雪白”、“宣红”,显得特别有力量。一些词语中还保留着古义,如窗户是“格子”,凳子是“杌子”。由此可见,纯正的南昌话是优雅而古老的语言,值得学习与传承。小筱贵林告诉记者,他将带头推广南昌话,也希望所有南昌人能和他一道,使用南昌话,保护南昌话,让古老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记者魏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