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资中筠:外交家顾维钧的幸与不幸—重读《顾维钧回忆录》有感

句子大全 2012-02-07 14:08:55
相关推荐

关于“人民外交”,笔者一向认为应该慎言,不如代以“民间交往”比较确切。“外交”基本上是指国家间关系,此中错综复杂,纵横捭阖,专业性很强,而且谈判过程在没有结果前是不宜公布的。如果全民都参与,凭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加上自己的一知半解的诠释,提出各种“见解”和口号,越是煽动性强越容易博得拥护,误导群众,形成压力。在顾维钧时代已经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在自媒体的今天可能放大不知多少倍。当然不是说外交决策者应当独断专行,相反,正如顾维钧所提,必须“知己知彼”,也就必须重视真实的资讯,依据客观情况而不是主观愿望,有足够的雅量,集思广益,做出判断。而外交从业者也如顾所说,应只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考虑个人政治上的得失,发言表态,考虑的是对外影响,而不是讨好国内。如果做不到据理力争,至少有全面汇报真实情况的勇气。

5)“在会议外交中,一个外交家必须时时注意会议讲坛,尤其是世界报刊所代表的舆论。因此老派人士躲避报纸和舆论是大错而特错。”顾比较了各国外交官的训练,认为英、法、荷兰等最好,美国略差,但正在努力发展并保留职业外交人员(按:现在美国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日本外交官受到严格的管理,必须在外务省和军部之间抗衡,有时过于小心谨慎,不过也正在从传统转向现代的风格,在与各国交往上发挥更大的影响。

不幸,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内部纷争不已,国力孱弱,领导涣散,在此情况下,外交受到国内处处掣肘。发生过驻外使节联名呼吁国内停止内争之奇事。

外交使节联名呼吁国内团结

那是“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调查团到中国东北调查,形成《李顿报告》,提交在日内瓦的“国联”讨论。中国外交代表颜惠庆、郭泰祺、顾维钧三人与会,同心协力,力争国际同情中国谴责日本。顾又发挥辩才,舌战日本代表松冈洋右,获得不少支持。然而当时国内形势虽然号称南京政府统一中国,实际四分五裂:四川刘湘和刘文辉叔侄内战,山东韩复渠与刘珍年军事对抗,北京有帝制复辟运动,还有“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等等。日本乘机大做文章说,不知道中国政府在哪里,谁是领导。使“将在外”处境尴尬。于是三位中国代表联名于1932年10月发回电报,呼吁国内各方停止内争,加强团结,否则他们在外虽据理争辩“但恐徒恃空言,不易生效”。紧接着,根据外交部建议,中国驻外使节又联名通电内战各方首领,呼吁停战息争。措辞更为强烈,其中有“中国内哄不已,友我者叹息,忌我者讪笑。”“国将不国,更何外交之可言?我不自爱重,而欲求人援助,必不可能”等语。

他们的外交活动确实有了积极的效果,最后结果相当有利于我国。但是东北抗日斗争节节败退,国土一片片沦丧。而收到国内指示却叫他们予以否认,致使顾自己感到“台上说得天花乱坠,而台下发生的事实却完全相反”,无法取信于人。

在这种情况下,颜、郭、顾三人联名辞职,说是“心余力绌,应付乏术”,要求政府“另委贤能接充”。当然这一辞职是不会被批准的。几位代表只好继续“鞠躬尽瘁”。但是如他们辞呈中所提到的,日本已经看透中国政府“勇于内战,无意对外”,无所顾忌,卒至大举侵略。诚如顾所预言,“历时十七个月之外交努力亦将完全付之流水。”仅此一例可见当时内政对外交掣肘之一斑。当然绝不止此一例。

至于顾最后10年的驻美大使经历,中心任务就是争取美国援助国民党打内战。为此他以自己的外交长才,使出浑身解数,除到处演讲宣传外,还对美国各党各派各部门的内部分歧了若指掌,甚至为亲蒋国会议员起草发言稿,以及代国会议员提出援华法案中有关段落的措辞,等等,做到了任何外交官都做不到的事。

即便如此,蒋还没有给予充分信任,曾认为他争取美援不力,忽派孔祥熙为专门谈判美援的全权代表,以至于顾以一国不能有两个全权代表为由提出辞职(此事因美方不接受孔而作罢);还有一段时期蒋下野,李宗仁“代总统”,而实权仍在蒋手中,使“大使”不知听命于谁,因此他常有“一国三公”之叹。他宵衣旰食,殚思极虑,客观上却是为党派政治服务。正好违背了自己提出的外交原则:“唯一影响你的考虑的应当是民族利益,而不是党派和政治利益”。而且大势已去,他从代表全中国退缩到代表“偏安”一岛的政权。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结论

唐德刚先生著作中说中国一共有两个半外交家,顾维钧算半个。窃意以为此说不公。顾维钧无论如何当得起一个外交家,而且是杰出的外交家。每一个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处百年动荡的中国而涉足政界的知识分子,更难掌握自己的命运,顾维钧也不例外。顾维钧的职业生涯有他的幸与不幸。他本人的爱国心、学识和忠于职守都是没有疑义的。若论个人名位和际遇,他少年得志,起点很高,没有中国多数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之叹。他前期服务的北洋政府,领导很弱,只顾内部争斗,在外交上对他倚重有加,干预较少,因此他反而比一般的外交官有更多的发言权、裁量权,发挥余地较大,应算得幸运。在漫长的岁月中,既有经过艰苦努力,为中国争得权益的业绩,也有不得不经历的屈辱外交。他见证了民国初创到衰败的全过程,经历了多次“城头变幻大王旗”,还有两次世界大战。他面对无法抗拒的内外势力,与列强周旋,善于提出在当时客观条件下对我国最有利的方案,有时强硬,有时妥协,一般说来审时度势,进退有据。其特点是知己知彼,重实际而不凭意气,在内忧外患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另一方面,毕竟外交是内政的延续。顾维钧所处的是一个动荡不安,支离破碎的中国,大多数情况下事与愿违。他自己提出的原则并不能完全实施。以真正为国为民成就的事业计,他的才能和心计多半空抛。

外交官本来就位高而权不重,基本上是奉命行事。顾作为外交界几朝元老,凭的是自己的专业才能,而并未依附个人,很多次在重大事件中,勇于向上力陈己见,有自己的个性。在近代中国踉踉跄跄走向世界,由弱转强的过程中,高级外交官不知凡几,后来者所处世勢、国势已今非昔比,但是像顾维钧那样不仅是执行者,尚能有自己的外交思想,在外交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带有顾氏印记的遗产者,应属凤毛麟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