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上海惠南镇:让“家门口”成为百姓另一个“家”

句子大全 2012-01-17 02:36:13
相关推荐

澄静如练的黄浦江,掠过高耸如云的东方明珠,拥有 2400万常住人口的上海,俨然已经成了国际化大都市中的“顶配”。

在被称之为“魔都”的繁华上海,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速,“生态,宜居”成为农村的标签,不少城里人更愿意让生活慢下来,到淳朴的农村体验乡情。

独栋独院是农村的特有标志,如果突然停水停电,没有像城里的物业服务,村民该如何及时处理?广场舞作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休闲运动方式,没有场地施展怎么办?

在对标城市服务方面,农村如何将资源下沉、服务下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惠南镇,零距离体验“家门口”服务,感受“全新”的农村生活。

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

家住惠南镇海沈村的陈月才夫妇平时特别喜欢锻炼,每天在自家场地上跟着音乐做健身操,在他们带动下,周围邻居来学习健身操的也越来越多,可是陈月才家的场地却不能容纳更多的村民来锻炼。

村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家门口服务中心改建中,把村委会后坑洼的场地做成平整的沥青场地,让陈月才带领队伍前来锻炼,便于广大村民以健康的活动来丰富闲暇时光。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遇到刮风下雨,村民们就没有了可以锻炼的固定场所。村里召开民主议事会,一致决定在村“家门口”,把原先底楼大办公室装修规划成舞蹈厅,满足村民所需。村民们心有所依,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海沈村把原先底楼大办公室装修规划成舞蹈厅。摄影/王新东

教育资源匮乏也是惠南镇许多村的共性问题,很多村民都会选择将孩子送去镇里的培训班上课,路途较远也不方便。

针对这一情况,海沈村联动远东村、桥北村,通过惠民艺盟资源,开设“五彩惠南·缤纷庭院“——惠民艺盟周末绘画小课堂。孩子们不仅可以就近上培训班,还能用画笔记录下惠南镇美丽景色,用五彩缤纷的图画装点庭院,一举两得。

惠民艺盟周末绘画小课堂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摄影/王新东

“家门口服务要提质增效,不仅仅是硬件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倒逼政府部门、村干部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不断提升服务理念,解决老百姓的‘老大难’问题。”惠南镇党委副书记徐建军表示。

利用平台解决“老大难” 让农村也有物业

城市里小区都配有物业公司,现在在远东村,只要遇上停水停电,同样只要打一个电话,村物业服务专职人员就会为其提供上门维修服务。村民满意的告诉记者:“真没想到,我们村里也有物业服务了。”

物业服务和应急保修服务等进入村里,极大方便百姓生活。摄影/王新东

以物业服务点为切入口,远东村对于孤老、军烈属、空巢人士和需要帮助的对象,提供代缴公用事业收费,定期上门做水电安全检查等服务。

近日,团结村的村民来到“家门口”服务中心反映,他们的车实在没地方停放,请求村里设法解决。村里高度重视,几次实地察看,研究对策。有热心村民提供线索,川南奉公路公交车站旁有一块100多平方米的空地,是以前遗留下来的集体土地,多年来一直被周围村民占用。

村干部了解到详情后,多次召开听证会、协调会,征求多方意见,统一共识。不多时,一块100多平方米的空地腾岀来了。经过简单平整土地后,又浇注了一层混凝土,一块崭新的停车场出现在眼前,村民们拍手称赞。

“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村民提出的需求,把更多为民服务的内容注入家门口服务的范畴,将其打造为更丰富更优质的共享空间。”徐建军说。

百姓不开一扇门,只问一个人

“家门口”服务空间有没有“第一眼”吸引力,有没有长期“回头客”,与物理空间带来的体验感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开放度、舒适度是重要元素。

共享,是惠南镇探索“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建设中嵌入的关键词——通过打破原有封闭式小“家”概念,营造全方位开放的共享大“家”,将“家门口”服务空间真正打造成教育服务的阵地、资源融合的驿站、社会治理的平台。

梅花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的接待处,进门可见,一目了然。摄影/王新东

梅花居民区利用原本半闲置的中厅空间,将服务接待处设置在公共大厅内,确保百姓进门可见,而且是全视角可见,居委、物业、业委会工作人员在服务接待区合署办公,实现物业、业委会全天候接待。

“这样的开放型设置,使百姓不开一扇门,只问一个人,小区里任何管理服务事项都能得到解答和处理,真正实现一门式接待。”梅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洪春表示,梅花居民区服务站所有便民服务项目的开设和动态调整,都经过需求调研,服务内容、服务频次、服务场所都由老百姓说了算。

梅花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摄影/王新东

居民们在梅花居委的特色功能室“红色展厅”内进行参观。摄影/王新东

比如,广受百姓欢迎的“小修小补”项目,根据居民反映移位到最靠近门口的区域;在服务项目上,从最开始的理发和量血压2项扩展到缝补衣服、修伞、修皮鞋、开锁、配钥匙等7项,天气转热后上门清理空调也将纳入服务项目。

“三会一代理” 群众成了话语权主导者

在推进“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工作中,惠南群众成了最有话语权的人。惠南镇运用“三会一代理”制度,事前广泛征集群众需求、事中充分协商、事后评议评价,形成群众全程参与的完整闭环,为群众参与、共商共治提供了体制保障。

积极运用“三会”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协调听证。摄影/王新东

南门居民区公园新村12号和14号的居民反映,辖区道路因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居民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居委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很快召开了居民听证会,居民们纷纷表示安装路灯能够改善居民夜间出行不安全的问题。居委会掌握情况后向文源社区作了反映,最后由社区出资安装路灯。

与此同时,有居民担心路灯安装后是否会影响晚上休息。对此,居委会又召开协调会,对路灯安装的方式和位置进行讨论,经讨论后居民达成一致意见,赞成安装路灯。

居民孙阿姨高兴地说,“以前一到晚上都是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一些上下班的人很不方便。现在好了,安装了路灯,晚上亮堂堂的,大家以后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了。”

据悉,惠南镇还将进行定时、定期、定点的村居带头人及社工培训,以“全岗通”模式辅助“家门口”体系,让百姓有家的感觉,做到真正聚“惠”于“南”。

将“家门口”的“颜值”转化为“分值”

惠南整合惠民学盟、惠民商盟、惠民艺盟等资源,通过四盟资源和百姓需求进行整合对接,共形成服务项目131项,并制作折页下发到各居村,进行点单预约后,送服务到“家门口”,形成“镇-社区-居村”三级共享平台,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海沈村在“家门口”服务中心建立奥运冠军钟天使荣誉室,弘扬奥运精神。摄影/王新东

海沈村在“家门口”服务中心建立了奥运冠军钟天使荣誉室、自行车陈列馆,弘扬吃苦耐劳、奋发向上、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奥运精神,挂牌青少年教育基地。今年以来,已经吸引了超过数千人次的参观游览。

海沈村开辟主打农业服务为主的共享工作间“农事共享屋”。摄影/王新东

针对农村地区特点,海沈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利用现有“家门口”服务站空间,开辟主打农业服务为主的共享工作间——“农事共享屋”,提供优质果种、花卉等农特产品代采购及配套技术指导服务等,满足农户家门口种、产需求。

考虑到村里老年人较多,村委会通过党建共建,与共建单位“众筹”资金,在“家门口”添置按摩椅,给“家门口”为老服务再添暖心一笔。

惠南镇“家门口”的自选动作已是百花齐放。摄影/王新东

此外,南门居民区的潘金林书法工作室、颐景园居民区的幸福“驿”站等,作为“家门口”服务的自选动作,“家门口”已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以海沈村、梅花居民区作为一村一居试点样板村居,惠南镇由点及面,全面铺开“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建设工作,将老百姓最需要的就业、养老、物业等服务送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让“家门口”成为百姓的另一个“家”。

惠南镇党委书记潘秀红表示,“家门口”提质增能不仅是浦东新区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延长服务半径的客观需要,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积极实践。

“这一轮的‘家门口’提质增能,‘家门口’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丰富,服务时间更加延长,老百姓‘进门’频率更加提高;干部‘下楼’了,办公桌变成了共享工位,打通了与群众面对面的最后一道门,基层干部更多的是走街串巷,走家入户,干群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潘秀红指出,惠南将进一步推进资源下沉和完善村居民自治,深化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将“家门口”的“颜值”转化为惠南百姓对党委、政府工作的“分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